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漢字中一字多音现象的存在是人们经常读错字音的原因,准确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是人们规范汉字的关键。从易读错的地名说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究出现字音读错的原因及纠正的策略。
关键词:汉字;一字多音;原因;策略
据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参谋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候,把部队集结的地点“沁阳”随手写成“泌阳”。沁阳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区。只多了一笔,部队却多跑了几百公里,整个战役也就完全失败了。在电视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为一个笑柄。读对地名,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如将浙江的丽水(lí离)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误读成台(tái抬)州;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会读错;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这些字平常误读率很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根據日常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作业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这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不利于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汉字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因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针砭时弊的“砭”和不加褒贬的“贬”;“柝”比“析”多一点,“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戊戌戍”这些字差别都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11个,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同音词,有的一个读音就有60多个汉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能”“给”极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词。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了读音相同的别字。如,貌合神离的“合”很容易被写成“和”;食不果腹的“果”很容易被写成“裹”;挑肥拣瘦与捡破烂,拣捡同音易混。
3.因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词素意思跟另外一个词的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聋发聩的“振”,原因是“清”和“青”,“震”和“振”它们的意思很相近。
4.因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蜂拥而上的“拥”很容易写成“涌”;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因为这些词它们不仅字音相同,而且字义区别也不大。
5.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一个双音节词语如果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很容易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陈规,墨守成规;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生色,声色俱厉;不齿,不耻下问;桃园,世外桃源;是非,文过饰非;代劳,以逸待劳;修养,休养生息;灌注,全神贯注。
二、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1.充分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是为了记载和交流信息,若出现错别字则容易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使他人理解错误。如果药名写错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如果医院把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名字写错则容易出现生命问题。如1980年,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了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重达10吨的塑料包装袋。由于把“乌鲁木齐”误写成“鸟鲁木齐”,这样致使塑料袋1986年3月才运到乌鲁木齐,最终导致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
2.利用汉字规律帮助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随着识字量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会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写错。如,学了“放”,再写“游”总把右边写成“放”;学了“东”,再写“炼”总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因此,在识字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强调字形的差异,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正误两个字切忌不要同时出现,否则容易造成学生记忆混淆。
(2)了解字义。有一些学生常常用错字是因为不了解字义,同音字互相代替。如,“再”和“在”“望”和“忘”“记”和“计”,要掌握这些字,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
(3)形义结合。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迹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这时,教师可用这样的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助学生区分,这口诀就是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来编的。
3.利用口诀、歌词帮助学生识记难字和容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很适合识记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如,学生对“未”和“末”混淆时,教师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碧”字时,教师根据部件编出一句字谜:“王大娘和白姑娘并肩坐在石头上”,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
4.建立错别字档案医院
教师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错别字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要求学生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档案”,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个小本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早”读zǎo,“旱”读hàn,“早”下边是“十”,“旱”下边是“干”。旱,旱灾,陆地上缺少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教师要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学生之间互测互评。这样日积月累,错别字的出现率将会大大降低。
5.培养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确定的字经常出现,假如学生碰到这种情况,能随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让学生经常带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就可以避免写错别字,汉字书写的正确率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错别字多的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我们中高年级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经过长期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关键词:汉字;一字多音;原因;策略
据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参谋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候,把部队集结的地点“沁阳”随手写成“泌阳”。沁阳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区。只多了一笔,部队却多跑了几百公里,整个战役也就完全失败了。在电视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为一个笑柄。读对地名,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如将浙江的丽水(lí离)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误读成台(tái抬)州;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会读错;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这些字平常误读率很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根據日常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作业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这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不利于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汉字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因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针砭时弊的“砭”和不加褒贬的“贬”;“柝”比“析”多一点,“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戊戌戍”这些字差别都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11个,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同音词,有的一个读音就有60多个汉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能”“给”极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词。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了读音相同的别字。如,貌合神离的“合”很容易被写成“和”;食不果腹的“果”很容易被写成“裹”;挑肥拣瘦与捡破烂,拣捡同音易混。
3.因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词素意思跟另外一个词的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聋发聩的“振”,原因是“清”和“青”,“震”和“振”它们的意思很相近。
4.因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蜂拥而上的“拥”很容易写成“涌”;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因为这些词它们不仅字音相同,而且字义区别也不大。
5.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一个双音节词语如果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很容易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陈规,墨守成规;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生色,声色俱厉;不齿,不耻下问;桃园,世外桃源;是非,文过饰非;代劳,以逸待劳;修养,休养生息;灌注,全神贯注。
二、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1.充分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是为了记载和交流信息,若出现错别字则容易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使他人理解错误。如果药名写错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如果医院把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名字写错则容易出现生命问题。如1980年,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了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重达10吨的塑料包装袋。由于把“乌鲁木齐”误写成“鸟鲁木齐”,这样致使塑料袋1986年3月才运到乌鲁木齐,最终导致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
2.利用汉字规律帮助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随着识字量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会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写错。如,学了“放”,再写“游”总把右边写成“放”;学了“东”,再写“炼”总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因此,在识字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强调字形的差异,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正误两个字切忌不要同时出现,否则容易造成学生记忆混淆。
(2)了解字义。有一些学生常常用错字是因为不了解字义,同音字互相代替。如,“再”和“在”“望”和“忘”“记”和“计”,要掌握这些字,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
(3)形义结合。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迹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这时,教师可用这样的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助学生区分,这口诀就是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来编的。
3.利用口诀、歌词帮助学生识记难字和容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很适合识记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如,学生对“未”和“末”混淆时,教师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碧”字时,教师根据部件编出一句字谜:“王大娘和白姑娘并肩坐在石头上”,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
4.建立错别字档案医院
教师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错别字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要求学生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档案”,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个小本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早”读zǎo,“旱”读hàn,“早”下边是“十”,“旱”下边是“干”。旱,旱灾,陆地上缺少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教师要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学生之间互测互评。这样日积月累,错别字的出现率将会大大降低。
5.培养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确定的字经常出现,假如学生碰到这种情况,能随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让学生经常带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就可以避免写错别字,汉字书写的正确率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错别字多的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我们中高年级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经过长期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