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年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献军第一次接触到海南回族,结果让他惊喜不已。“海南回族的族源在中国回族中非常独特,其他地区的回族大多来源于中亚或西亚,唯独海南回族主要来源于越南南部古占婆国,有些风俗习惯也是中国其他地区回族所没有的。”王献军说,长期以来,由于海南回族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和人数少,相关的研究相对也较少。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海瑞是清官,但不知道他是海南回族。很多人知道海南回族独特,但不知道他们为何独特、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他们与早期的穆斯林是什么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何关系。由此开始,王献军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久的海南回族研究。
海南回族占婆来
几年间,王献军多次前往海南回族主要聚居地三亚市凤凰镇从事田野调查。根据流传于海南回族中的传说、文献资料的记载、海南回族使用的回辉话与占语之间的关系,以及赴越南南部实地调查,王献军判断现在的海南回族是宋元时期开始从占婆国迁过来的,迁至海南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移民。
“海南回族人最早是西亚阿拉伯帝国(大食)的穆斯林,他们先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移居到占婆国(故地在今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占婆国移居到了海南岛。”王献军说,“这些穆斯林移民到占城时,与占族妇女通婚,接受了占族人的部分文化,说占族人的语言,接受了占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大盘贮食吃饭、嚼槟榔等。”
尽管经历了移居占婆和海南岛后与当地人的两次混血,海南回族人的体质特征中至今仍能发现阿拉伯人的体质特征。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穆斯林移民虽然在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让步,但在宗教信仰上却没有丝毫让步,仍坚持信仰伊斯兰教,最终将其带至海南。
“穆斯林从大食移民到占婆国,而与海南仅有一水之隔的占婆国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与越人、寮人、高棉人,以及东南亚各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在这一前提下,几百年间,由于通商贸易、自然灾害,以及躲避战乱等原因,穆斯林不断迁徙来琼。”王献军说,“包括海南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迁徙都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穆斯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海南的迁徙并不是一次完成,时间起于北宋、终于明代,时间长达数百年。
之后,海南回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又融合了来自大陆地区的回族成分。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这部分移居海南的大陆回族,主要来自于南方各省,其中就包括海瑞家族。
古墓里的族源遗迹
如果说宋元时期移居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间接关系,那么唐朝时穆斯林迁徙海南就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直接关系。很多学者在谈及海南回族的族源时,都提及唐代落籍于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
事实上,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航行路线却不尽相同。汉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今天广东的徐闻、广西的合浦和越南的日南(今越南广治省),这条线路并不经过海南岛。公元7世纪,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拉长,远可达西亚甚至东非,规模相应扩大,海南岛在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中开始扮演中继港的角色。
“由于古代航海技术的限制,用于海上航行的船舶不够大,持续航海的能力也有限,因此需要经常停泊在所经过的沿海地区的港口或岛屿补给食物、淡水或修理受损船只,同时通过到达的港口或岛屿确定航线。”王献军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当时大量船只频繁来往于海南岛的东海岸,海南岛由此形成了许多专门停泊过往番船的港口和供其出入的水道。
“比如唐朝时,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遍布我国东南沿海,有的一住就是几十年,慢慢形成了固定的居住区。海南岛上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万安州首领冯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这些被抢掠而来的波斯奴婢居所一村挨着一村,而且东西南北可走数日,人数之多可想而知。另外,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由于台风等原因也飘到了海南岛。
既然唐代的海南有如此多的番人存在,一定会有些相关的遗迹保留下来。近年来海南大量穆斯林古墓群的发现印证了这一点。1976年,陵水县的文物工作者李居札在横跨陵水、三亚两市县的福湾海湾发现了53座穆斯林古墓,揭开了海南穆斯林古墓群大规模被发现的序幕。
经过多年努力,海南岛南部沿岸地区的古墓群得到了认真勘察、清理和管理,已发现的穆斯林古墓群共有6座。目前虽不能完全肯定这些古墓群都是唐代的,但从这些古墓碑文的文体、制作墓碑的材料、墓碑的造型等特征分析,属于唐代穆斯林古墓的可能性很大。
王献军同时强调:唐代的穆斯林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和海南回族没有直接关系。“早期到达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结局只有三种:一是再度迁居他处,或回西亚,或到大陆;二是融入当地的汉族、黎族人当中;三是始终保持其伊斯兰文化特征,后来成为海南回族的一部分。这三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在没有掌握确切证据之前,把他们直接作为海南回族的一个来源看待,似乎是大胆假设有余而小心求证不足。”
但无论唐代落籍于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是否是海南回族的其中一个来源,他们都是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迁徙。“唐宋时期,中央王朝还把这些穆斯林当侨民看待,政府对他们的管理与普通百姓不同,他们按照自己的法律行事,不享受中国国民的待遇,不参加科举考试。但到了元代就不一样了,这些侨民基本已经本土化,元朝开始认同他们的国民身份。”
如今,经过数十代开垦和经营,海南回族实现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起落,清真寺却依然耸立,穆斯林传统文化顽强地生长于斯。
(本文感谢《海南经济史研究》作者陈光良的大力支持)
海南回族占婆来
几年间,王献军多次前往海南回族主要聚居地三亚市凤凰镇从事田野调查。根据流传于海南回族中的传说、文献资料的记载、海南回族使用的回辉话与占语之间的关系,以及赴越南南部实地调查,王献军判断现在的海南回族是宋元时期开始从占婆国迁过来的,迁至海南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移民。
“海南回族人最早是西亚阿拉伯帝国(大食)的穆斯林,他们先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移居到占婆国(故地在今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占婆国移居到了海南岛。”王献军说,“这些穆斯林移民到占城时,与占族妇女通婚,接受了占族人的部分文化,说占族人的语言,接受了占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大盘贮食吃饭、嚼槟榔等。”
尽管经历了移居占婆和海南岛后与当地人的两次混血,海南回族人的体质特征中至今仍能发现阿拉伯人的体质特征。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穆斯林移民虽然在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让步,但在宗教信仰上却没有丝毫让步,仍坚持信仰伊斯兰教,最终将其带至海南。
“穆斯林从大食移民到占婆国,而与海南仅有一水之隔的占婆国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与越人、寮人、高棉人,以及东南亚各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在这一前提下,几百年间,由于通商贸易、自然灾害,以及躲避战乱等原因,穆斯林不断迁徙来琼。”王献军说,“包括海南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迁徙都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穆斯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海南的迁徙并不是一次完成,时间起于北宋、终于明代,时间长达数百年。
之后,海南回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又融合了来自大陆地区的回族成分。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这部分移居海南的大陆回族,主要来自于南方各省,其中就包括海瑞家族。
古墓里的族源遗迹
如果说宋元时期移居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间接关系,那么唐朝时穆斯林迁徙海南就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直接关系。很多学者在谈及海南回族的族源时,都提及唐代落籍于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
事实上,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航行路线却不尽相同。汉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今天广东的徐闻、广西的合浦和越南的日南(今越南广治省),这条线路并不经过海南岛。公元7世纪,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拉长,远可达西亚甚至东非,规模相应扩大,海南岛在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中开始扮演中继港的角色。
“由于古代航海技术的限制,用于海上航行的船舶不够大,持续航海的能力也有限,因此需要经常停泊在所经过的沿海地区的港口或岛屿补给食物、淡水或修理受损船只,同时通过到达的港口或岛屿确定航线。”王献军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当时大量船只频繁来往于海南岛的东海岸,海南岛由此形成了许多专门停泊过往番船的港口和供其出入的水道。
“比如唐朝时,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遍布我国东南沿海,有的一住就是几十年,慢慢形成了固定的居住区。海南岛上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万安州首领冯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这些被抢掠而来的波斯奴婢居所一村挨着一村,而且东西南北可走数日,人数之多可想而知。另外,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由于台风等原因也飘到了海南岛。
既然唐代的海南有如此多的番人存在,一定会有些相关的遗迹保留下来。近年来海南大量穆斯林古墓群的发现印证了这一点。1976年,陵水县的文物工作者李居札在横跨陵水、三亚两市县的福湾海湾发现了53座穆斯林古墓,揭开了海南穆斯林古墓群大规模被发现的序幕。
经过多年努力,海南岛南部沿岸地区的古墓群得到了认真勘察、清理和管理,已发现的穆斯林古墓群共有6座。目前虽不能完全肯定这些古墓群都是唐代的,但从这些古墓碑文的文体、制作墓碑的材料、墓碑的造型等特征分析,属于唐代穆斯林古墓的可能性很大。
王献军同时强调:唐代的穆斯林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和海南回族没有直接关系。“早期到达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结局只有三种:一是再度迁居他处,或回西亚,或到大陆;二是融入当地的汉族、黎族人当中;三是始终保持其伊斯兰文化特征,后来成为海南回族的一部分。这三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在没有掌握确切证据之前,把他们直接作为海南回族的一个来源看待,似乎是大胆假设有余而小心求证不足。”
但无论唐代落籍于海南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是否是海南回族的其中一个来源,他们都是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迁徙。“唐宋时期,中央王朝还把这些穆斯林当侨民看待,政府对他们的管理与普通百姓不同,他们按照自己的法律行事,不享受中国国民的待遇,不参加科举考试。但到了元代就不一样了,这些侨民基本已经本土化,元朝开始认同他们的国民身份。”
如今,经过数十代开垦和经营,海南回族实现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起落,清真寺却依然耸立,穆斯林传统文化顽强地生长于斯。
(本文感谢《海南经济史研究》作者陈光良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