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纽带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加入到探索的队伍当中。本文将以三本典型物理学哲学著作为例,对量子力学哲学观和广义相对论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物理学哲学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 哲学 量子力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环境日益开放,各路学者纷纷展开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其中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这对于我国科学事业和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很早便被学者关注到,但是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曾一度被搁置,物理学哲学研究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对于我国未来物理学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物理学哲学正处于复兴阶段
  改革开放前人们很难看到自然辩证法类的著作,典型的自然辩证法论著是恩格斯原著导读。而物理哲学类论著的译作开篇前必然要加上一段批判“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序言,萨契科夫《论量子力学的唯物主义解释》在1961年就有了中译本,那时被认为最符合苏俄主流意识形态而占有唯我独尊地位的是布洛欣采夫的系统解释,而由于支持哥本哈根的观点,重量级科学家福克承受了极大压力,为了抵制机械论者教条主义的迫害,他机智地用辩证论作为防身武器。当时福克在与辩证唯物论者的辩论过程中书写的数学方程式,几乎没有人能够看懂。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内学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讨论关于物理学哲学的观点了。
  近几年我国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活动逐渐多了起来,洪定国先生、薛晓舟先生等都有颇具分量的物理哲学译著或专著出版。例如《整体性与隐缠序》《物理实在论》是洪定国先生的代表作,《量子真空物理引导》《现代物理学哲学问题》是薛晓舟先生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不但包括物理学问题,还涉及大量的物理哲学问题的讨论。
  二、万小龙的《范氏量子力学哲学研究》
  当代科学哲学家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就是范弗拉森,他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范围正是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交集,在量子力学解释群中他的模态解释颇具特色,其经验论哲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狭义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主要是用哲学解释和分析量子远程关联、量子概率、量子测量三个要害问题。万小龙在梳理、解读、再分析范式观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新见解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笔者认为万小龙的研究风格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深入了解当代物理学的艰深问题,其次是拥有科学哲学推崇的精密细致的逻辑分析技巧。他将量子力学理论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包括形上学陈述、逻辑数学陈述、物理理论陈述、经验陈述、经验。
  万小龙形上学地抽象了量子测量、量子远程关联、量子概率三个难题,概括为怎样进行整体性、实在性、因果性的哲学解释,并且在此处有很多创新。尤其是在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上,很多极富解释力的新概念都被提了出来,例如“相对可分离的整体性”“非因果的统计关联性”,这些是对形上学不同方面的深化和丰富。相对于标准物理教科书,他分析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不可识别性更加细致,对于其他物理学家具有更好的启发作用。万小龙在全面深入分析经验证据的情况下,重新概括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应当根据因果 统计的非完全决定论进行测量;量子统计法的特异性和经典统计法的继承性的统一是量子概率的重要体现之一;量子关系体现了量子世界相对可分离的整体性。万小龙认为,全同粒子间的不可区分性,可能是整体—生成论和还原—构成论走向辩论统一的关节点。
  三、成素梅的《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
  就像费耶阿本德描述的那样,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都是优点、缺点并存的,当然科学解释也是如此。我们应当给予每一种量子力学解释的合理成分和优点相应的肯定。当前学术界有几种解释具有较强代表性,如哥本哈根提出的解释虽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仍然作为很多解释版本的参考系和出发点。虽然学者对于量子力学是对单个系统的完备描述持否定态度,但却普遍接受“世界是因果与机遇联合统治的”观点。而这也正是玻姆本体论解释和量子势因果解释兴起的主要原因,其将新型量子场和粒子之间关系的本体论图像勾勒了出来。量子场具有整体全息相关的特点,量子势并不会因距离而衰减,它的波函数形式才是最根本的,这样就能够合理解释“远程关联”。量子场、量子势=粒子的引导条件,量子场 粒子=因果性。玻姆本体论形式的形象模型解释更加直观,其具体机制的可操作性强,能够在附加“亚结构”后提供单个现象模型是它的优点。“多世界”或者“相对态”解释被认为更加精简,而被认为唯一终极实在的是宇宙波函数,所以它显得更加彻底、简单。在隐喻的意义上,像流体力学那样的解释仍显示出合理性,这为建立物理场的形象模型和数学概念“旋度、散度、梯度”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可能。对于广义相对论“以太”,爱因斯坦从未否认过,引力场的场物质就是其指向的对象。同理我们也应当对量子场的场物质进行想象,就像是盲人摸象那样,每一个个别、具体的解释只触及局部真理,整合之后完全真理可能会产生。
  《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中,成素梅在全面分析西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准确地从物理意义上把握住了量子测量的各派解释,并据此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同时她还对自身的哲学观念“语境实在论”进行了阐释,但是每个作者都具有自身的立场,评价中必然存在具有倾向性的褒贬,中肯只是相对而言。就笔者个人而言,实际阅读往往是根据个人喜好确定顺序的,而不是完全根据章节顺序进行。本书中存在质疑的“多世界解释”和我不甚了解的“相对态解释”的关系问题是首先吸引我的一处,第五章阅读完后这些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解释的关键在于类比,爱因斯坦参照系的相对性是类比的基础,可以有量子态的相对性原理。依个人之见,读者必须全面贯彻相对论类比,相对于不同参照系的观察者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局域长度”“时间长度”,但它们同样是真实存在的,这样量子态的相对性就不难理解了。若是实体化这相对态的各个可能世界的整体,运用本体论方式进行诠释就会产生“多世界解释”的结果;如果站在观察者角度运用认识论方式来诠释就会引申出“多心解释”。成素梅的重要收获就是“多世界解释”和“相对态解释”,对此她曾和英国学者进行过深入的交流。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堡》中的主人公K.不断地想要接近给他以故乡感的城堡,竭力为自己寻求一个安稳的位置,可最终一切都是徒劳。卡夫卡用这种方式在《城堡》中构造了一种人类对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寻求。性对个体所产生的诱惑,个体体能的有限性及其认知的局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类对永恒的精神世界的追寻。  关键词:卡夫卡 《城堡》 个体追寻  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城堡》是其最后一部长篇小
摘 要:毕飞宇的《玉米》描写了玉米、玉秀,以及玉秧这三位农村少女的不同人生,三部曲讲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包含的却是作者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反思。《玉米》中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词:性与权力。在权力叙事和大量的性描写中,《玉米》深刻地展现出了乡村女性逃脱不出权力之网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权力空间 性描写 女性形象 女性命运  在现当代文学中,无论是性描写还是权力叙事都颇受青睐,它们通常使人想到身体、本
摘 要:《裸颜—— 一则重述的神话故事》是C.S.路易斯于195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其副标题和“后记”都表明该小说与“丘比特与赛姬的神话”有密切关系。本文首先分析C.S.路易斯如何将《金驴记》中“赛姬和丘比特的神话”改写为《裸颜》,然后依据作者的基督教观念解读该小说所表达的“信仰”和“爱”等宗教主题思想。  关键词:C.S.路易斯 《裸颜》 神话 信仰 爱  一、引言  C.S.路易斯(Clive
摘 要:日常化和诗意在诗歌中属于相互抵制的概念,如何从日常取材的诗歌中呈现出诗意是对一个诗人的考验,也是诗歌史上一个比较持久的话题。王立世在《夹缝里的阳光》这部诗集中,以主体的介入,在日常生活的反压抑中完成了诗意的创作,借助于日常事物的选取、口语化的语言和意象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灵魂的自省和现代都市的怀乡情愫,以情感的思辨切入人性的深处,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心态和精神。  关键词:王立世 《夹缝里的阳光》
摘 要:《魔鬼情人》是英国杰出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的短篇佳作。作者巧妙的运思、绝伦的建构、纯真的情愫、细致的描写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战时的伦敦为背景,以爱情为主题,在诡异迷离的气氛中,细腻地描绘了“二战”期间挣扎在战争和情人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战时女性心理上的恐惧和情感历程上的挫折和磨难。本文拟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人物意象、物质意象和场景意象,了解该小说的独特意
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精致别雅,莲藕丰饒。村里人与它相依相偎,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   春上,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
摘 要:雷文学是一位兼有诗思和哲思的学者。他的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母题——对生命、命运、宇宙的终极思考,并且凝结了深痛的悲剧与绝望。他的哲思情理交融,常常是对立的诸种元素或和谐或反讽或悖谬地钩织一起,构成了丰富的“心灵辩证法”。他的旧体诗以古典诗性的方式彰显出一位哲思性诗人的情怀。  关键词:诗思 哲思 心灵辩证法 古典性  当白天的喧嚣尘埃落定,暮色苍茫之际,我们的眼睛开始模糊。也正是在此时,我们
摘 要:本文选取了《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商三官》《青凤》《陆判》三篇作品进行分析,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角度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以期对作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聊斋志异》 情感模式 价值探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动机:“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①“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俄狄浦斯情结”“本我、自我、超我”“释梦理论”这三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对日本平安时代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进行分析和阐释,讨论作品主人公源氏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 本我 自我 超我 释梦理论  《源氏物语》这本长篇小说由紫式部写成,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源氏的种种生活经历和复杂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生活的腐朽和荒淫。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中的“
西平坝疗养院,以前叫向阳村或向阳医院,当地老百姓也叫“麻大山”,这里生活着14位麻风病康复休养人员,他们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经100岁,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位。  他们是最后一批集中统一治疗的麻风病人,现在虽然已经痊愈康复,但因病留下的残疾让他们不方便回到老家,也有的没有子女或者不愿意打扰家人的生活,就一直住在疗养院里,昔日的“麻风村”,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成了名副其实的疗养院。  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