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与学生。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点以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目前就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讨论,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从“备、讲、批、辅、考”五环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即每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既然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没有学生的参预,怎么可行?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什么”、“想要学什么”。而学生则应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认识到自己“应学习什么”,双方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确认一节课的学习的目标。这样就在双方的参与下,确立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面授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应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标准来选择和设计。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应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探讨每一节课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当“导”师,而不是当“讲”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中,进而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教学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教师要对教材要进行深加工,把最基本的东西整理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彼此交流,使他们的思维充分展开,以求得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独立发现,从而使他们牢固掌握这些基本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的东西灵活运用,让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
主体性课堂学习的方式应由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模式。所谓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比如理科教学中的小制作、文科教学中的竞赛小论文、特长生的自身学习等,都是自主学习的好形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而学生一旦明白了自学之道,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学习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各有不同,因而不可强求全体学生追求一个统一的内容和任务,全体学生都应和教师彼此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以达到共同提高,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要求。
这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三、对学生进行自我辅导
辅导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应寓于学生的主體地位之中,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知新”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求得“新知”。班级授课制,由于面对的学生人数多,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学生在这一点或那一点上有不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个别和集体的辅导方式来加以解决。在个环节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过的知识是“剧本”。如果师生都成功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那么就圆满结束了一集影视作品的制作;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导演”给“演员”说“戏”。个性问题,说明“演员”演技出现了问题,需个别对待;共性问题,则说明“导”、“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需共同解决,总而言之,这属于技术性问题,只好重新“拍摄”了。
在此,需要强调一下学困生的辅导问题。学困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辅导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问题。由于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所以对他们的辅导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即在思想上要关心他们,生活上要爱护他们,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大家的共同关切下,逐渐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
总之,在确定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后,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这样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向深入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即每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既然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没有学生的参预,怎么可行?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什么”、“想要学什么”。而学生则应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认识到自己“应学习什么”,双方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确认一节课的学习的目标。这样就在双方的参与下,确立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面授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应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标准来选择和设计。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应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探讨每一节课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当“导”师,而不是当“讲”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中,进而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教学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教师要对教材要进行深加工,把最基本的东西整理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彼此交流,使他们的思维充分展开,以求得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独立发现,从而使他们牢固掌握这些基本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的东西灵活运用,让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
主体性课堂学习的方式应由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模式。所谓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比如理科教学中的小制作、文科教学中的竞赛小论文、特长生的自身学习等,都是自主学习的好形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而学生一旦明白了自学之道,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学习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各有不同,因而不可强求全体学生追求一个统一的内容和任务,全体学生都应和教师彼此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以达到共同提高,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要求。
这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三、对学生进行自我辅导
辅导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应寓于学生的主體地位之中,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知新”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求得“新知”。班级授课制,由于面对的学生人数多,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学生在这一点或那一点上有不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个别和集体的辅导方式来加以解决。在个环节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过的知识是“剧本”。如果师生都成功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那么就圆满结束了一集影视作品的制作;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导演”给“演员”说“戏”。个性问题,说明“演员”演技出现了问题,需个别对待;共性问题,则说明“导”、“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需共同解决,总而言之,这属于技术性问题,只好重新“拍摄”了。
在此,需要强调一下学困生的辅导问题。学困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辅导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问题。由于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所以对他们的辅导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即在思想上要关心他们,生活上要爱护他们,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大家的共同关切下,逐渐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
总之,在确定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后,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这样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向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