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新年,刚刚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泸州老窖集团捷报频传:全面完成2006年经营目标,销售利润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股票市值从2005年末约3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在资本市场上出色地完成了“三级跳”;销售规模、销售结构及经营资产良性飞跃,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也大幅提高了几倍,超额兑现了股改第一年的承诺。公司产品结构趋于良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品牌形象极大提升,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形成了产品经营、品牌提升、资本经营的和谐发展。
“坚定不移高举弘扬中华文化大旗,始终不渝走品牌文化制胜之路,责无旁贷承担振兴民族工业历史重任,为建设和谐中华,致力和谐世界做出应有贡献。”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信心十足。
老窖池——酿酒行业唯一使用的“活文物”
中国白酒文化的精华在于其资源稀缺性、正宗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白酒就是要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财富,加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自身品牌制胜的优势走向世界。
谢明告诉记者,酒作为人类漫长岁月中发明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从酿制到饮用,已积淀成为文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欧洲很少有白酒,而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溯其本原之一,是两者酿酒工艺的不同。
从现代微生物的角度看,泥窖是一个集糖化发酵、酯化等多种生化反应于一体的酿酒容器,本身就是多种微生物的载体。养护得好的泥窖,是多种微生物固定化,没有半衰期而且效果越来越好的生化反应器。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香味。因此,窖龄越长,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生的香味物质就越多,产出的酒自然品质不凡。因此老窖池是浓香型白酒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产出好酒的根本条件。
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发源地,作为中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品质优势是:
窖池资源独一无二。酿制特曲酒的窖龄必须在30年以上,有50年窖龄的窖池才能称为老窖。泸州老窖拥有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老窖池群,百年以上的老窖池总计1637口,其中4口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连续使用400余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老窖池是目前全国酿酒行业唯一还在使用的活文物,于199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窖”,并被吉尼斯组织确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酒窖。
基酒储备数一数二。基酒储量决定了高品质白酒的产量。高档成品白酒全部是由优质库存基酒加各种不同风格的调味酒勾兑而成。调味酒是具有各种突出香味和风格的单体基酒,可遇不可求,需要企业数十年的长期积累。因此,基酒储备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潜力。泸州老窖基酒储备目前高达45000吨之多,雄距国内行业之首。
窖香独特个性优秀。“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一闻名中外的典故出自泸州老窖。早在70年前,日本微生物专家经过几年的研究后发现乙酸菌生长代谢缓慢,没有工业开发前途,便放弃了这一研究。然而,智慧无比的华夏酒师早在400多年前就成功地使乙酸菌在酿酒生产中大显神威——泸州老窖富含乙酸菌的泥池酒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浓香型大曲酒,而母窖是这些微生物活动的载体,对窖池微生物的形成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据研究,泸州老窖该窖池中形成600余种有益微生物,远远高于一般窖池含微生物种类数量,成为决定泸州老窖主体香成分的菌种;在“国窖·1573”中,能够定量的香味成分为163种,而只能定性却无法定量的成分还有200多种。
品牌资源雄厚坚实。泸州老窖在1915年就已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获得首届中国名酒,蝉联历届国家名酒称号,获得国家质量金奖。2006年入选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国窖”牌国窖1573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可谓“四百年老窖飘香,九十载金牌不倒”
资本市场上的“双国宝”
“品牌建设和扩张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核心,文化内涵则是品牌制胜的核心。在与世界接轨建设现代企业的同时,我们不能丢掉中华文化固有的东西,因此品牌之路应充分体现和不断继承创新自身文化内涵与特色。”谢明说。
以“双国宝”为核心,固基强本继承弘扬品牌文化。继1998年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中国第一窖”美誉后,经过长期不懈努力,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使公司成为唯一在全行业拥有“双国宝”的企业,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以清理品牌,着力推动新产品开发建设为突破,廓清品牌文化战略发展思路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近两年来,在保持泸州老窖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对系列品牌进行了清理,砍掉了51%的杂牌,同时着力推动新产品和品牌的开发建设,使泸州老窖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销售收入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以国窖1573为核心的高档品牌已成为中国高档白酒的一面旗帜,使“泸州”牌和“国窖”牌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大大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
在资本市场上,泸州老窖同样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做企业就得精打细算,做股份制企业就得保证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这两点做好了,就不会出现低级失误。” 谢明说,为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与泸州老窖有关的证券、投资人士接触达300多人次,寻求全新的运作方向和模式。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泸州老窖以股权分配为纽带,重新整合内外部生产经营资源,优化生产经营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做强做大泸州老窖品牌。
“我们借股改的东风,做足资本市场文章,固化了经销商渠道。‘培育大客户,利益共享’,成功实施了向主要经销商定向增发3000万股的计划,这在白酒行业尚属首家。” 谢明告诉记者。
2010年产值达到150个亿
2006年,在过去长期坚持科研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白酒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公司成立,使泸州老窖在科研领域走在同行前列;泸州老窖人才精英库里,又增添了2名“中国酿酒大师”和3名国家级白酒尝评员,与高等学府联办的“泸州老窖实验班”也正式开学。
“中国酒城”泸州有白酒企业1000多家,为抓住新一轮酒业发展的机会,实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全面突破。沪州老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牵头组建和控股运作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整合泸州酒类上下游资源,包括酿酒、包装、物流等,做强做大泸州酒业,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品牌文化得到扩张拓展。
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列为四川省“工业强省”的重点项目、泸州市“十一五”重点项目。2006年5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正式破土动工,拉开了振兴泸州千年酒业序幕,目前入场企业已有32家,其中90%以上为白酒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在2010年达到150个亿的总产值。
“我虽然有过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的经历,但涉足白酒业,担任泸州老窖董事长今年才进入第三个年头,是个新兵,向员工学习,向名酒企业学习十分重要。”谢明说。
据了解,自上任以来,谢明曾先后到名酒企业登门拜访,与一些业界前辈成为朋友,2006年,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又亲率他们到茅台、五粮液学习、取经。在“前辈”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经验,如剑南春的市场,五粮液的目标管理和茅台的经营理念等。
“泸州老窖美酒与文化的融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谢明说。
“坚定不移高举弘扬中华文化大旗,始终不渝走品牌文化制胜之路,责无旁贷承担振兴民族工业历史重任,为建设和谐中华,致力和谐世界做出应有贡献。”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信心十足。
老窖池——酿酒行业唯一使用的“活文物”
中国白酒文化的精华在于其资源稀缺性、正宗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白酒就是要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财富,加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自身品牌制胜的优势走向世界。
谢明告诉记者,酒作为人类漫长岁月中发明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从酿制到饮用,已积淀成为文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欧洲很少有白酒,而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溯其本原之一,是两者酿酒工艺的不同。
从现代微生物的角度看,泥窖是一个集糖化发酵、酯化等多种生化反应于一体的酿酒容器,本身就是多种微生物的载体。养护得好的泥窖,是多种微生物固定化,没有半衰期而且效果越来越好的生化反应器。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香味。因此,窖龄越长,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生的香味物质就越多,产出的酒自然品质不凡。因此老窖池是浓香型白酒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产出好酒的根本条件。
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发源地,作为中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品质优势是:
窖池资源独一无二。酿制特曲酒的窖龄必须在30年以上,有50年窖龄的窖池才能称为老窖。泸州老窖拥有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老窖池群,百年以上的老窖池总计1637口,其中4口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连续使用400余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老窖池是目前全国酿酒行业唯一还在使用的活文物,于199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窖”,并被吉尼斯组织确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酒窖。
基酒储备数一数二。基酒储量决定了高品质白酒的产量。高档成品白酒全部是由优质库存基酒加各种不同风格的调味酒勾兑而成。调味酒是具有各种突出香味和风格的单体基酒,可遇不可求,需要企业数十年的长期积累。因此,基酒储备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潜力。泸州老窖基酒储备目前高达45000吨之多,雄距国内行业之首。
窖香独特个性优秀。“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一闻名中外的典故出自泸州老窖。早在70年前,日本微生物专家经过几年的研究后发现乙酸菌生长代谢缓慢,没有工业开发前途,便放弃了这一研究。然而,智慧无比的华夏酒师早在400多年前就成功地使乙酸菌在酿酒生产中大显神威——泸州老窖富含乙酸菌的泥池酒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浓香型大曲酒,而母窖是这些微生物活动的载体,对窖池微生物的形成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据研究,泸州老窖该窖池中形成600余种有益微生物,远远高于一般窖池含微生物种类数量,成为决定泸州老窖主体香成分的菌种;在“国窖·1573”中,能够定量的香味成分为163种,而只能定性却无法定量的成分还有200多种。
品牌资源雄厚坚实。泸州老窖在1915年就已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获得首届中国名酒,蝉联历届国家名酒称号,获得国家质量金奖。2006年入选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国窖”牌国窖1573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可谓“四百年老窖飘香,九十载金牌不倒”
资本市场上的“双国宝”
“品牌建设和扩张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核心,文化内涵则是品牌制胜的核心。在与世界接轨建设现代企业的同时,我们不能丢掉中华文化固有的东西,因此品牌之路应充分体现和不断继承创新自身文化内涵与特色。”谢明说。
以“双国宝”为核心,固基强本继承弘扬品牌文化。继1998年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中国第一窖”美誉后,经过长期不懈努力,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使公司成为唯一在全行业拥有“双国宝”的企业,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以清理品牌,着力推动新产品开发建设为突破,廓清品牌文化战略发展思路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近两年来,在保持泸州老窖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对系列品牌进行了清理,砍掉了51%的杂牌,同时着力推动新产品和品牌的开发建设,使泸州老窖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销售收入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以国窖1573为核心的高档品牌已成为中国高档白酒的一面旗帜,使“泸州”牌和“国窖”牌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大大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
在资本市场上,泸州老窖同样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做企业就得精打细算,做股份制企业就得保证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这两点做好了,就不会出现低级失误。” 谢明说,为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与泸州老窖有关的证券、投资人士接触达300多人次,寻求全新的运作方向和模式。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泸州老窖以股权分配为纽带,重新整合内外部生产经营资源,优化生产经营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做强做大泸州老窖品牌。
“我们借股改的东风,做足资本市场文章,固化了经销商渠道。‘培育大客户,利益共享’,成功实施了向主要经销商定向增发3000万股的计划,这在白酒行业尚属首家。” 谢明告诉记者。
2010年产值达到150个亿
2006年,在过去长期坚持科研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白酒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公司成立,使泸州老窖在科研领域走在同行前列;泸州老窖人才精英库里,又增添了2名“中国酿酒大师”和3名国家级白酒尝评员,与高等学府联办的“泸州老窖实验班”也正式开学。
“中国酒城”泸州有白酒企业1000多家,为抓住新一轮酒业发展的机会,实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全面突破。沪州老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牵头组建和控股运作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整合泸州酒类上下游资源,包括酿酒、包装、物流等,做强做大泸州酒业,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品牌文化得到扩张拓展。
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列为四川省“工业强省”的重点项目、泸州市“十一五”重点项目。2006年5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正式破土动工,拉开了振兴泸州千年酒业序幕,目前入场企业已有32家,其中90%以上为白酒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在2010年达到150个亿的总产值。
“我虽然有过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的经历,但涉足白酒业,担任泸州老窖董事长今年才进入第三个年头,是个新兵,向员工学习,向名酒企业学习十分重要。”谢明说。
据了解,自上任以来,谢明曾先后到名酒企业登门拜访,与一些业界前辈成为朋友,2006年,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又亲率他们到茅台、五粮液学习、取经。在“前辈”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经验,如剑南春的市场,五粮液的目标管理和茅台的经营理念等。
“泸州老窖美酒与文化的融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谢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