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逐步发展并且日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巩固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依靠两个重心:一是科学技术,二是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素质又是重中之重。我国全面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初中这个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中坚环节。本文将从我国现行初中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出发,对初中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新思路和新想法。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初中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步骤。在知识传播上,属于中层次的教育。我国初中毕业生中有一大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大多数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进入了职业教育的培训。进一步的走入工作岗位,为社会建设服务。因此,我国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中有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从另一方面来说,初中教育结束后,通过中考筛选出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为成为高水平人才做准备。这样看来,初中教育阶段就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社会的大部分劳动群体提供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具备基础而全面的素质。二是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使高中学习能得心应手。如果无法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水平,就会影响我国人才的输送,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巩固与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大量大规模的向社会主义各级建设输送各类人才,要造就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中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这是一项艰巨且迫切的任务,因为我国的初中教育是学术型为主导的,从教育观念到教材设定再到课程安排上都在应试教育的格局中受到局限。以考试为主导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引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学到了文化基础知识,但是动手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往往是被忽视的因素。初中教育活动被束缚在“升高中,考大学”的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得到张扬,初中教育中职业教育的缺失和基本技能的忽视,对一部分初中毕业直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偏失,许多学生因此成为了陪考生。
教师的教育本应该是覆盖各个层面的学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许多教师将教育的重心放在讲课,考试,复习这三点上,只追求成绩的提升,只偏重对优等生的教育和辅导,一些在成绩上落后的所谓“差等生”成为了被忽视的群体,初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达到两者兼顾。
义务教育的实施,一部分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也进入了初中进行学习,而受到小学基础的影响,个别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导致课程内容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自信心无法得到建立,也损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二、关于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1.按照学习水平分班
按照学习水平分班的用意在于,将学生按照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班级,实行按照成绩授课的分班制度。分别设置成基础班,巩固班和提升班三个班型。对于基础班的学生重点给其安排初中的基础知识,把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作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以教材为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建设。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甚至可以由教师单独辅导,甚至补习一些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设置劳技课,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劳动技术课简称为劳技课,现在已经被纳入了初中的正式课程当中。但是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劳技课总是被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课”所挤占,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真正的去动手劳动和劳作。时间一长都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坏习惯。我们认为,正规的劳技课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有优秀的专职劳技课教师,二是有劳技设备和劳技基地,三是有大量的时间供学生参加劳技活动,四是把劳技当做是和“主课”一样重要的课程重视起来,不能总是挤占劳技课的时间。当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升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礼物作为奖励。
3.国家加大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
国家可以在资金上加大对我国初中的建设,主要是对初中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进行提升,我国的优秀人才在优秀待遇的调解下,会自觉自动的涌向初中教育岗位,从而实现初中师资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国家和政府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一些社会办学和社会助学机构进行大力鼓动和扶持。加强初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4.初中生的主观意识要增强
这一点是要求初中生的主观决断能力要增强,我国的初中生一般是处于12——15岁的年龄阶段,学生自身的决断能力不行,对家长的依赖和依靠程度太高。教师和家长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判断是继续深入高中学习还是直接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自己做出相应的人生规划,并且自己制定策略实行。
小结: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给初中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市场经济作用与教育,初中教育改革与其他层面的改革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是一点一滴的去改进和调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观念,否则就既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也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大《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加快九年义务教育步伐》 人民教育 1993年/Z1
[2]汪柏树 《试行新方案要主动适应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黄山学刊 1998年03
[3]雷晓虹《加强初中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决策性思考》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03
[4]文国荣《巩固“两基”成果 大胆创新改革——“普九”之后初中教育改革初探》基础教育研究 1998年05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初中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步骤。在知识传播上,属于中层次的教育。我国初中毕业生中有一大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大多数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进入了职业教育的培训。进一步的走入工作岗位,为社会建设服务。因此,我国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中有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从另一方面来说,初中教育结束后,通过中考筛选出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为成为高水平人才做准备。这样看来,初中教育阶段就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社会的大部分劳动群体提供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具备基础而全面的素质。二是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使高中学习能得心应手。如果无法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水平,就会影响我国人才的输送,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巩固与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大量大规模的向社会主义各级建设输送各类人才,要造就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中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这是一项艰巨且迫切的任务,因为我国的初中教育是学术型为主导的,从教育观念到教材设定再到课程安排上都在应试教育的格局中受到局限。以考试为主导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引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学到了文化基础知识,但是动手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往往是被忽视的因素。初中教育活动被束缚在“升高中,考大学”的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得到张扬,初中教育中职业教育的缺失和基本技能的忽视,对一部分初中毕业直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偏失,许多学生因此成为了陪考生。
教师的教育本应该是覆盖各个层面的学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许多教师将教育的重心放在讲课,考试,复习这三点上,只追求成绩的提升,只偏重对优等生的教育和辅导,一些在成绩上落后的所谓“差等生”成为了被忽视的群体,初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达到两者兼顾。
义务教育的实施,一部分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也进入了初中进行学习,而受到小学基础的影响,个别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导致课程内容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自信心无法得到建立,也损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二、关于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1.按照学习水平分班
按照学习水平分班的用意在于,将学生按照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班级,实行按照成绩授课的分班制度。分别设置成基础班,巩固班和提升班三个班型。对于基础班的学生重点给其安排初中的基础知识,把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作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以教材为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建设。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甚至可以由教师单独辅导,甚至补习一些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设置劳技课,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劳动技术课简称为劳技课,现在已经被纳入了初中的正式课程当中。但是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劳技课总是被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课”所挤占,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真正的去动手劳动和劳作。时间一长都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坏习惯。我们认为,正规的劳技课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有优秀的专职劳技课教师,二是有劳技设备和劳技基地,三是有大量的时间供学生参加劳技活动,四是把劳技当做是和“主课”一样重要的课程重视起来,不能总是挤占劳技课的时间。当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升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礼物作为奖励。
3.国家加大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
国家可以在资金上加大对我国初中的建设,主要是对初中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进行提升,我国的优秀人才在优秀待遇的调解下,会自觉自动的涌向初中教育岗位,从而实现初中师资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国家和政府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一些社会办学和社会助学机构进行大力鼓动和扶持。加强初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4.初中生的主观意识要增强
这一点是要求初中生的主观决断能力要增强,我国的初中生一般是处于12——15岁的年龄阶段,学生自身的决断能力不行,对家长的依赖和依靠程度太高。教师和家长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判断是继续深入高中学习还是直接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自己做出相应的人生规划,并且自己制定策略实行。
小结: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给初中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市场经济作用与教育,初中教育改革与其他层面的改革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是一点一滴的去改进和调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观念,否则就既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也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大《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加快九年义务教育步伐》 人民教育 1993年/Z1
[2]汪柏树 《试行新方案要主动适应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黄山学刊 1998年03
[3]雷晓虹《加强初中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决策性思考》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03
[4]文国荣《巩固“两基”成果 大胆创新改革——“普九”之后初中教育改革初探》基础教育研究 1998年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