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农村教师培训设计:要素、模型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实践情境密切相关,不应该城乡趋同.农村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分析、支持与服务.云桥学院基于六年的实践,逐步提炼出聚焦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六要素,分别是梯度迭代式的目标设计、结果导向的评价设计、“三度互促”的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者生成内容的资源设计、四种支持全程伴随的服务设计、数据驱动的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ABCD混合式培训设计模型.六年来的实践研究表明,基于ABCD模型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成效良好,分别体现在:培训完成率与优秀率呈上升趋势;农村教师TPACK水平、学习动机、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出现草根明星农村教师“反哺”课程内容的现象,形成优质学习社群.与此同时,与农村教师协同学习的师范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职业认同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后续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生产方式正在向市场和客户驱动的个性化定制方向进行转变,而快速高质量地换型在生产转换中至关重要.现行的快速更换模具的方法,明显缺少对换型操作人员的精准调度和操作流程的规划.利用头脑风暴法和时间测量法定义基准换模时间,通过进一步考虑操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基于最大完成时间和无优先级的原则建立相应模型,进一步缩短换模时间.该方法在某工业企业进行了验证,为产品快速换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民间美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众对美好生活愿景的传承.以民间美术融入学前美术教育中的表现形式、作品形式和媒介选择为切入点,论述了中国民间美术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面向世界的本土化学前美术教育.
促进教学名师“二次成长”,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教学名师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必经之路.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教学名师“二次成长”处在新的困境之中:成长资源欠缺、成长环境支撑不足、成长态度消极.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以突破名师“二次成长”困境:打破个人成长瓶颈,探求“二次成长”发展资源;重视名师共同体建设,创设“二次成长”发展环境;推进名师成长制度建设,激发“二次成长”热情.
学生综合评价已成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针对现有学生综合评价的理论概念问题,该文提出了综合素养这一新概念,以期助力变革和赋能学生综合评价.首先,在总结梳理学生综合评价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综合评价概念中的内涵模糊性和内容维度分立性分析,提出综合素养概念,其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个性化有机融合,也是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其次,基于综合素养的内涵分析,厘清了包含知识基础层、关键能力层、必备品格层和深化价值观层的综合素养构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
该文针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计算智能与认知规律匹配、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灵活设计、发展性与安全性博弈等新需求,提出了教育社会实验的研究范畴和设计框架,系统论述了实验目标—环境组织—方法体系—测量工具—应用反馈这5个实验环节,并选取以促进计算智能与认知规律良好拟合的智能教育应用软件测试探索实验为例解读实验结果的应用方向.为科学测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来的真实社会影响做了路径探索.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顽疾,“双减”是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减”的价值旨归.从批判教育学视角审视,“双减”存在着“质”与“量”、“增”与“减”的张力,育人为本和精神生成是“双减”的核心命题,在“双减”过程中要走出“缺失人”、无质量及路径依赖的陷阱.“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要从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构筑“五育融合”教育新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使命、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水平及构建全域育人环境等几方面着手,以协同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学长期痴迷于各种手段要素(比如方法模式、媒体技术等)的有效性研究.但这种有效性研究并不能发现真理,也无法获得客观的支持性证据,它所检验的有效性也是相对主义的且是可疑的.最重要的是,它不但不是科学研究,而且还内生伦理风险,具体体现为(1)自身携带着隐秘的歧视,(2)会弱化甚至剥夺教师教学自主权,以及(3)会恶化教育中的伦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试图能证明手段要素的普遍有效性的教育学要么承认了自身的虚妄,要么宣布了自身的终结.我们只有抛弃这类研究,转而开辟新教育学研究,并以新教育学指导实践,从教育系统的系统
推行和发展场景式学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我国学习变革的新方向.现代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可提供远程互动以及虚实融合的场景供人们学习,促进了场景式学习的诞生.场景式学习是基于“现场”或“景况”进行的学习,其场景更多是将真实的现场或景况通过技术摄取、通过网络“端送”到学习者的屏幕或银幕,以及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的虚拟或仿真的“现场”或“景况”.我国率先发展新型场景式学习,具有规模效益优势、技术优势、制度优势及基础优势
线上线下教学是否“同质”的问题,一直以来缺乏基于真实教评数据的实证研究.该研究立足清华大学在线教学学期本科生课程的有效教学评估数据,全面分析和环比线下教学的教学评估数据,来真实展现全国高校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填补了这一空白.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线上课程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课程容量、教师教龄、学生年级和课程类型等均对线上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随着后疫情时代融合式教学形式的开展,教学形式呈现更加多样化.该文针对如何提高新形式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分别对教师、学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教学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应在彰显高远立意、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渗透高深知识研究中,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性问题.秉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着眼时代变局的价值基调和面向未来生活的价值牵引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诉求.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的、协同的、联动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性实践,其实践路向在于以教学理念变革为先导、以教学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支撑、以教学管理改进为保障和以教学评价优化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