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初,通过几次细致的观察,我发现班上有几个“问题孩子”:瑶瑶虽然个子小,但很霸道,她喜欢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会想方设法弄到手,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挑衅别人,从而引发“战争”。晨晨因为家境贫寒,对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以及小朋友自带的学习用品和玩具都充满了好奇,常常采用咬人的办法占为己有。相相在家中备受宠爱,因此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要落后一些,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哭,把东西到处扔,破坏同伴的作品……班上有了这些“问题孩子”,免不了会出现争执、受伤。对此,该如何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呢?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支“预防针”。
第一针:放大孩子的优点
其实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他们身上也有优点,只不过需要我们拿好放大镜,将孩子的闪光处一点点放大,让孩子自己也能看到。比如:瑶瑶每次作业后,都会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收拾整理好,发现后,我立即夸奖:“瑶瑶,你真是一个会收拾整理的孩子。”紧接着,孩子们在建构游戏结束前,我提出要求:“今天我们收拾积木要向瑶瑶学习,瑶瑶收拾整理的本领可强啦!”于是,瑶瑶在我的暗示下更加卖力了。连续多次将放大镜对准瑶瑶收拾整理的优点,瑶瑶的优点真的变大了,从只关心自己的物品开始内化为关心集体的物品。
第二针:当着家长的面肯定孩子
相相在家都是爸妈喂饭,如果不喂他就不肯吃。在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故意当着相相的面对家长说:“谁说相相不会吃饭,今天他就是自己吃的呢。” 妈妈很惊喜地问:“是不是啊?” 我提议:“相相,今天晚上回家吃给他们看看,好不好?”第二天我就得到了反馈,说相相回家果然是自己吃的饭,不过掉了很多米饭。晚上,我又当着孩子的面对家长说:“今天相相把饭都吃了,没有把菜扔给别人。”第三天我说:“今天只掉了几粒米。”第四天,我发现相相吃饭时特别小心,一有米粒掉到桌子上,马上就捡起。后来连续两个星期,我一直就吃饭的问题当着家长的面给予肯定,孩子始终在肯定中随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着。
第三针:寻找反面形象让孩子判断
集体活动中,浩浩常常“听不见”老师的问题和要求,他的心思就是寻找机会恶作剧,趁人不注意解开对方鞋带,趁同伴起来时拉开椅子……对于浩浩的问题,说服教育显然是无济于事,于是我开始寻找邻班以及小班、托班孩子的调皮现象,并进行拍摄。将所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孩子探讨、辨别是非以及总结危害。孩子们的讨论有效地帮助浩浩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活动快要结束时,我提议:“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懂事,咱们也来拍一些录像,让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学一学,好吗?”孩子们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在拍摄中,我常常把镜头对准浩浩,浩浩也很尽心地当着“模特儿”。
“问题孩子”确实让老师挺操心的,有时候活动中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就会引发“战争”,为了避免战争的发生,我们不妨提前给孩子打几支预防针,并且在“注射”的过程中避免强迫性地执行,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针:放大孩子的优点
其实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他们身上也有优点,只不过需要我们拿好放大镜,将孩子的闪光处一点点放大,让孩子自己也能看到。比如:瑶瑶每次作业后,都会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收拾整理好,发现后,我立即夸奖:“瑶瑶,你真是一个会收拾整理的孩子。”紧接着,孩子们在建构游戏结束前,我提出要求:“今天我们收拾积木要向瑶瑶学习,瑶瑶收拾整理的本领可强啦!”于是,瑶瑶在我的暗示下更加卖力了。连续多次将放大镜对准瑶瑶收拾整理的优点,瑶瑶的优点真的变大了,从只关心自己的物品开始内化为关心集体的物品。
第二针:当着家长的面肯定孩子
相相在家都是爸妈喂饭,如果不喂他就不肯吃。在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故意当着相相的面对家长说:“谁说相相不会吃饭,今天他就是自己吃的呢。” 妈妈很惊喜地问:“是不是啊?” 我提议:“相相,今天晚上回家吃给他们看看,好不好?”第二天我就得到了反馈,说相相回家果然是自己吃的饭,不过掉了很多米饭。晚上,我又当着孩子的面对家长说:“今天相相把饭都吃了,没有把菜扔给别人。”第三天我说:“今天只掉了几粒米。”第四天,我发现相相吃饭时特别小心,一有米粒掉到桌子上,马上就捡起。后来连续两个星期,我一直就吃饭的问题当着家长的面给予肯定,孩子始终在肯定中随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着。
第三针:寻找反面形象让孩子判断
集体活动中,浩浩常常“听不见”老师的问题和要求,他的心思就是寻找机会恶作剧,趁人不注意解开对方鞋带,趁同伴起来时拉开椅子……对于浩浩的问题,说服教育显然是无济于事,于是我开始寻找邻班以及小班、托班孩子的调皮现象,并进行拍摄。将所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孩子探讨、辨别是非以及总结危害。孩子们的讨论有效地帮助浩浩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活动快要结束时,我提议:“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懂事,咱们也来拍一些录像,让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学一学,好吗?”孩子们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在拍摄中,我常常把镜头对准浩浩,浩浩也很尽心地当着“模特儿”。
“问题孩子”确实让老师挺操心的,有时候活动中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就会引发“战争”,为了避免战争的发生,我们不妨提前给孩子打几支预防针,并且在“注射”的过程中避免强迫性地执行,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