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吉林如何结合实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吉林振兴?我认为应以改善民生为抓手,抓住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机遇,在国家财政等政策支持下,通过民生工程投入建设,带动吉林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到2020年,让吉林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等基本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吉林经济一度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17年底,吉林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仅2.85万元,低于福建省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仅1.33万元,低于广东省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仅2万元左右,占浙江省的62.5%。
吉林明显落后了,以致出现了人才、投资等要素的外流。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将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这为吉林以及整个东北地区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期,吉林振兴发展,要从全面改善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着手,盘活吉林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造吸引并留住人才创新发展的条件。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吉林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特别要在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让科技前沿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的待遇达到先进地区水平,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上创造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相对比较优势。特别是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上,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让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有法可依,并拥有相应的市场条件。
吉林拥有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可惜的是没有充分释放,“互联网 ”对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升级的辅助提升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央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也对创新支持力度不够,创新潜能还没有充分得到整合和激发。
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物资文化生活质量。
目前,东北外出高铁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区域内高铁交通网络还不完善,城市群、城市带交通网络还不够密集;大众文化场所和文化娱乐项目,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东北黑土地还面临着因过度种植造成的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国内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东三省核心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各类竞技性体育项目、高雅文化项目和大众文化消费、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百花齐放,各美其美;食品安全监测上要取得东北亚区域食品生态安全标准制定权,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把生态文明作为千年大计。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吉林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吉林。到2020年,形成科学的水系治理体系,将雨水、洪水、废水在安全有效治理的基础上,转化成生态资源;普遍建设森林生态城、花园生态城,空气质量、空气湿润度、含负离子量都达到森林城市水平,让老百姓的肺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
全面推动依法治省,为經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软环境。
因历史原因,东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法洽和社会环境建设滞后,科学公平透明的行业管理制度及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没有真正完成,民营企业存在着家族式管理,职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行政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扁平化治理水平还不够。社会自身管理潜能没有充分激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需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型犯罪的防范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
吉林要解放思想、挣脱束缚,奋力实践、奋勇前行,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到2020年,全面实现行业透明、国企公司化治理、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职业公平等目标;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行政服务实现一站通和一线通到社区,行会、协会及各类民间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吉林发展振兴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一以贯之落实到发展的每个环节,让吉林的资源优势变成发展动力。
发挥人才输出大省劣势中潜藏的优势。
尽管2017年人才回流迹象已有所显现,但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外流问题仍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每年人口流失约数十万人,一些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的重点优势学科人才流失更加严重,这些流失的学科带头人,已经为流入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奠定了前沿高端研究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应制定东北人才回流计划,在住房、医疗补贴、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支持,将东北籍科学家、学者、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企业家、艺术家、社会知名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引流回东北。建议国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试点,在财政政策、用人机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重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科研顶尖人物、高端领域研究专家、学科带头人,重振吉林科研领军地位。
挖掘粮食输出大省的土地潜能,振兴吉林乡村。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长期以来以吉林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对全国进行粮食输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限制了自身的工业发展,农业自身又因主产粮食作物、多元化经营也受到限制,农业附加值增速缓慢。
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实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给吉林带来了后起直追的机遇。借助国家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小城镇,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示范,通过依法依规收回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的稀缺土地资源,实现“三补四区二提升”,即补偿民生损失、补偿自然生态损失、补偿地方土地资源损失,整合成为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落地承接区、“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用地储备区、中日韩自贸试验区核心后备区、人才回流计划和外籍人才引进计划保障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及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重振装备制造业输出大省生机。
按照《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铁、大飞机、航母、工业智能机器人、量子卫星再度成为新时期新型大国的核心产业,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因此也迎来了春天。但吉林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配套产业都部署在省外,有的甚至将关键零部件生产放在了东北地区之外,造成了本地装备制造业的空壳化。例如,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一汽集团,目前年总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元,但吉林省内零部件配套率仅为38%;轨道客车年生产总值300亿元,但只有40%的零部件在吉林省内配套。
借助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新的长春科研优势,再造吉林组装技术和工艺新优势,以推动吉林率先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通过产业集聚振兴,以产业再升级带动民生再赶超。
挖掘吉林特色文化资源。
东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关东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俄罗斯文化交相辉映。东北地区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艺术家。长春电影制片厂等著名电影企业、哈尔滨之夏等知名音乐会、大连时装等品牌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东北地区具有超强魅力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但文化产品商业化品牌包裝和推广还不够,全球范围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高,大有提升空间。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在开发吉林文化资源上率先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先行试点,推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建设更多的场馆和设施,满足新时期吉林城乡居民对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文化、体育、娱乐的大众化,惠及民生,提升文化品位和休闲生活质量。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对外开放,要重点面向东北亚周边国家发力,推动教育产业国际化,提高教育产业产值。通过开展电影节、艺术展和画展、文学作品发布会等商业化文化活动,将中国文化风采推向全世界。面向东北亚各国拓展国际医疗与卫生合作,保护中医药遗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中医院、中医疗养保健中心,带动吉药产业形成3到5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医药集团。
总之,以民生改善为抓手,盘活吉林振兴发展内生活力,激发吉林振兴发展优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先走一步,为吉林乃至东北地区振兴,探索一条新路。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盘活吉林发展内生活力
由于历史原因,吉林经济一度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17年底,吉林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仅2.85万元,低于福建省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仅1.33万元,低于广东省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仅2万元左右,占浙江省的62.5%。
吉林明显落后了,以致出现了人才、投资等要素的外流。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将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这为吉林以及整个东北地区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期,吉林振兴发展,要从全面改善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着手,盘活吉林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造吸引并留住人才创新发展的条件。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吉林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特别要在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让科技前沿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的待遇达到先进地区水平,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上创造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相对比较优势。特别是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上,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让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有法可依,并拥有相应的市场条件。
吉林拥有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可惜的是没有充分释放,“互联网 ”对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升级的辅助提升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央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也对创新支持力度不够,创新潜能还没有充分得到整合和激发。
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物资文化生活质量。
目前,东北外出高铁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区域内高铁交通网络还不完善,城市群、城市带交通网络还不够密集;大众文化场所和文化娱乐项目,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东北黑土地还面临着因过度种植造成的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国内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东三省核心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各类竞技性体育项目、高雅文化项目和大众文化消费、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百花齐放,各美其美;食品安全监测上要取得东北亚区域食品生态安全标准制定权,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把生态文明作为千年大计。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吉林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吉林。到2020年,形成科学的水系治理体系,将雨水、洪水、废水在安全有效治理的基础上,转化成生态资源;普遍建设森林生态城、花园生态城,空气质量、空气湿润度、含负离子量都达到森林城市水平,让老百姓的肺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
全面推动依法治省,为經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软环境。
因历史原因,东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法洽和社会环境建设滞后,科学公平透明的行业管理制度及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没有真正完成,民营企业存在着家族式管理,职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行政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扁平化治理水平还不够。社会自身管理潜能没有充分激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需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型犯罪的防范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
吉林要解放思想、挣脱束缚,奋力实践、奋勇前行,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到2020年,全面实现行业透明、国企公司化治理、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职业公平等目标;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行政服务实现一站通和一线通到社区,行会、协会及各类民间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贯彻新发展理念,激活吉林发展振兴优势
吉林发展振兴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一以贯之落实到发展的每个环节,让吉林的资源优势变成发展动力。
发挥人才输出大省劣势中潜藏的优势。
尽管2017年人才回流迹象已有所显现,但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外流问题仍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每年人口流失约数十万人,一些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的重点优势学科人才流失更加严重,这些流失的学科带头人,已经为流入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奠定了前沿高端研究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应制定东北人才回流计划,在住房、医疗补贴、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支持,将东北籍科学家、学者、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企业家、艺术家、社会知名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引流回东北。建议国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试点,在财政政策、用人机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重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科研顶尖人物、高端领域研究专家、学科带头人,重振吉林科研领军地位。
挖掘粮食输出大省的土地潜能,振兴吉林乡村。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长期以来以吉林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对全国进行粮食输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限制了自身的工业发展,农业自身又因主产粮食作物、多元化经营也受到限制,农业附加值增速缓慢。
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实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给吉林带来了后起直追的机遇。借助国家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小城镇,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示范,通过依法依规收回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的稀缺土地资源,实现“三补四区二提升”,即补偿民生损失、补偿自然生态损失、补偿地方土地资源损失,整合成为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落地承接区、“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用地储备区、中日韩自贸试验区核心后备区、人才回流计划和外籍人才引进计划保障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及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重振装备制造业输出大省生机。
按照《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铁、大飞机、航母、工业智能机器人、量子卫星再度成为新时期新型大国的核心产业,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因此也迎来了春天。但吉林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配套产业都部署在省外,有的甚至将关键零部件生产放在了东北地区之外,造成了本地装备制造业的空壳化。例如,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一汽集团,目前年总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元,但吉林省内零部件配套率仅为38%;轨道客车年生产总值300亿元,但只有40%的零部件在吉林省内配套。
借助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新的长春科研优势,再造吉林组装技术和工艺新优势,以推动吉林率先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通过产业集聚振兴,以产业再升级带动民生再赶超。
挖掘吉林特色文化资源。
东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关东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俄罗斯文化交相辉映。东北地区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艺术家。长春电影制片厂等著名电影企业、哈尔滨之夏等知名音乐会、大连时装等品牌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东北地区具有超强魅力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但文化产品商业化品牌包裝和推广还不够,全球范围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高,大有提升空间。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在开发吉林文化资源上率先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先行试点,推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建设更多的场馆和设施,满足新时期吉林城乡居民对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文化、体育、娱乐的大众化,惠及民生,提升文化品位和休闲生活质量。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对外开放,要重点面向东北亚周边国家发力,推动教育产业国际化,提高教育产业产值。通过开展电影节、艺术展和画展、文学作品发布会等商业化文化活动,将中国文化风采推向全世界。面向东北亚各国拓展国际医疗与卫生合作,保护中医药遗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中医院、中医疗养保健中心,带动吉药产业形成3到5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医药集团。
总之,以民生改善为抓手,盘活吉林振兴发展内生活力,激发吉林振兴发展优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先走一步,为吉林乃至东北地区振兴,探索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