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甘肃省兰州市经过近十年的“一体化办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成效。它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解决“择校热”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实验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四同”“六共”的工作思路和策略,确保了“一体化办学”提质增效的办学目标达成。
[关键词] 基础教育;一体化办学;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择校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并由此引发“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这一直是老百姓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力图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因此“集团化办学”“一体化办学”“联合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应运而生。兰州市教育局紧跟时代步伐,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一体化办学”尝试,经过近5年的“试点”学校实验,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论证,提出了“名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发展、共同提升”的“一体化办学”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兰州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6年8月正式出台了《兰州市“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决定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通过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等三种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和品质”;后来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意见》。九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办学成效。我校作为“一体化办学”的“牵头校”,是“一体化办学”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下面就我校“一体化办学”的做法和经验作简单汇报。
一、“四同”定基调,统筹“一体化”推进
任何实验与改革都应该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思想和目标。“一体化办学”的思想就是为全面落实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强国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整体促进区域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其目标就是“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校与新建学校之间建立联合体,实现师资、课程、教研、评价等优质资源在联合体内共享”,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根據《意见》精神,“一体化”学校领导机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广泛调研,经过共同协商、反复论证,提出了“同部署、同标准、同推进、同提升”的“四同”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定准基调,形成合力,推进“一体化办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同部署,凝聚“一体化”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落实“一体化办学”,关键在于解决“一体化”学校领导、教师的思想问题。因为“一体化办学”要打破原有的学校管理格局,领导的“权利”要进行重新分配,教师要进行跨校区流动,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和交通等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有些优质学校的领导“怕”到薄弱学校任职,担心工作成效不明显会影响自己的“政绩”,教师“怕”交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担心生源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业绩”;薄弱学校领导“怕”自己的权利被“稀释”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担心最后取得成绩自己“好处”不多,教师“怕”交流到优质学校任教,担心会给自己造成工作“压力”等。为了解决诸如此类“怕”和“担心”的问题,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一体化”学习和会议,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局《意见》精神实质,全面认识“一体化办学”的现实意义,明确“一体化”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使“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统一思想、消除疑虑、达成共识,共同承担当办学责任、共同分享办学成果,形成深层次的“命运共同体”,从思想上彻底解决“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在一体化办学思想的领导下,共同协商、共同部署、统筹推进,为“一体化办学”科学有序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同标准,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
机制是工作的保障。我们在落实贯彻市政府、教育局《方案》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完善的适合“一体化”学校实际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一体化办学”管理细则》《“一体化办学”教学教研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提出了“学校管理同标准、教学教研同标准、教师培训同标准、考核评价同标准”的“一体化”标准。明确了“一体化办学”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同标准“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辐射引领作用,并通过压力传导,“强制性”促进薄弱学校在“同标准”的要求下向优质学校看齐,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同推进,协调“一体化”行动步伐
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一体化办学”关键在于统一推进和落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同步推进、提质增效”的行动思路,要求“一体化”学校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步调一致听从指挥,要坚守质量这条“底线”,要严守纪律这条“红线”。同时,要求“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确保一体化办学的同步推进。
(四)同提升,落实“一体化”办学目标
“一体化办学”就是通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引领,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达到共同提升的办学目的。三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一体化办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例如:与我校“一体化办学”的薄弱学校,于2019年首次获得了“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西固区教育质量优秀奖”;同时,我校连续八年获得了“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连续七年获得了“西固区教育质量一等奖”。事实证明,“一体化办学”确实推动了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提升的办学目标。同时,也化解了部分领导教师对“优质学校教育资源被稀释、存在学校发展同质化风险”的担忧。调查表明,“一体化办学缓解了社会和家长的择校问题、提高了学校品牌影响力、改善了学校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增加了学校经费投入、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一体化办学策略对于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择校问题意义重大”。 二、“六共”齐发力,精准“一体化”施策
“一体化办学”的关键在于“一体”二字上。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体化”这个核心,不仅要在管理上体现“一体化”,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一体化”。因此,我们在领会上级“一体化办学”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共商大计,制定了“一体化办学”的“六共”策略,即“文化共通、教学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评价共构”。通过“六共”精准施策,全面推进校际的深度融合,让“一体化办学”落地,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文化共通,引领“一体化”发展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对于学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我们强调“一体化办学”应该是全方位的,但是,由于不同学校发展历史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师资和生源的迥异,其学校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提出了“文化共通、尊重差异、体现特色、融合发展”的文化理念。在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要懂得求同存异、灵活变通,不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原则上不要求“一体化”学校改变自己的学校文化和核心理念,但提倡和而不同、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例如:我校的“博爱和雅”文化与“一体化”学校的“立德志远”文化,在“一体化办学”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的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爱和雅,立德志远”的一体化文化。文化的认同为“一体化办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共研,抓住“一体化”关键
教育教学是“一体化办学”的中心环节,也是“一体化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落实一体化办学制度以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教学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教学教研优势,带动和开展“一体化”教学教研活动。例如:“一体化”干部和教师交流;“一体化”跨校区教研活动,共同“研教材、研教法、研学生、研课堂”;“一体化”青工比武、班主任技能大赛;“一体化”公开课、交流课、督导课、观摩课;“一体化”学期考试、质量分析、经验交流、表彰奖励等。立足教育教研,通过交流、展示和分享,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共建,深化“一体化”融合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我们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一体化”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共建,组织编撰了《博爱和雅立德志远》的“一体化”学校文化读本,通过对“一体化”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风貌、文化建设、特色活动等的介绍,加强了校际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编写《一体化办学成果集》,让社会各界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一体化办学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通过修订和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统一了“一体化”学生的评价标准。这种课程的融合开发和共建,更加紧密了校际的关系,让“一体化办学”迈上了文化认同的台阶。
(四)资源共享,紧密“一体化”合作
资源共享是“一体化办学”的基本形态。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图书资料、教科研成果、题库等。通过共建共享、互通有无,让“一体化”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教师资源共享是核心,就是通过跨校区的教师流动,让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担任班主任,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让薄弱学校的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去任教,通过体验和感受,在优质学校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快速成长,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体化”微信和QQ平台,开放学校的门户网站和教学资源库,方便师生的学习交流和资料查阅;通过开放实验室、礼堂、操场等设施场地,让“一体化”学校师生共享合作带来的便利。
(五)活动共办,加强“一体化”交流
活动共办是“一体化办学”常见的交流形式。我们通过“一体化”的形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校际活动,让单一的“教师互动”向“学生互动”过渡。例如:联合推出了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节等大型“一体化”活动;举办文艺汇演、读书交流、科技和文化展览等活动,让“一体化”学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科技、读书和文化带來的快乐,建立深厚的友谊,增进了校际的师生情感交流。
(六)评价共构,衡量“一体化”价值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衡量“一体化办学”的价值标准。为了检验“一体化办学”的成效,我们积极与市、区考核评价标准相对接,共同构建了一整套缜密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出台了《“一体化办学”管理评价评估表》《“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评价表》,通过管理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全面评估“一体化办学”成效,并且把评价成绩纳入干部和教师业绩的年度考核范围。同时,通过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以指导和改进今后的工作。
兰州市“一体化办学”正在火热推进之中。作为一体化办学的“牵头校”,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深刻理解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之于“一体化办学”的赋能。我们在前进中探索,我们在探索中前进。我们要凝心聚力、精准施策,蹚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办学”之路,为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兰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意见[EB/OL],http://jyj.lanzhou.gov.cn/art/2019/3/21/art_351_555355.html.
[2]张晋,者卉,孙百才.“一体化办学”可有效缓解择校热[N].中国教育报,2019-04-25.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关键词] 基础教育;一体化办学;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择校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并由此引发“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这一直是老百姓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力图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因此“集团化办学”“一体化办学”“联合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应运而生。兰州市教育局紧跟时代步伐,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一体化办学”尝试,经过近5年的“试点”学校实验,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论证,提出了“名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发展、共同提升”的“一体化办学”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兰州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6年8月正式出台了《兰州市“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决定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通过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等三种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和品质”;后来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意见》。九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办学成效。我校作为“一体化办学”的“牵头校”,是“一体化办学”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下面就我校“一体化办学”的做法和经验作简单汇报。
一、“四同”定基调,统筹“一体化”推进
任何实验与改革都应该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思想和目标。“一体化办学”的思想就是为全面落实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强国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整体促进区域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其目标就是“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校与新建学校之间建立联合体,实现师资、课程、教研、评价等优质资源在联合体内共享”,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根據《意见》精神,“一体化”学校领导机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广泛调研,经过共同协商、反复论证,提出了“同部署、同标准、同推进、同提升”的“四同”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定准基调,形成合力,推进“一体化办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同部署,凝聚“一体化”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落实“一体化办学”,关键在于解决“一体化”学校领导、教师的思想问题。因为“一体化办学”要打破原有的学校管理格局,领导的“权利”要进行重新分配,教师要进行跨校区流动,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和交通等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有些优质学校的领导“怕”到薄弱学校任职,担心工作成效不明显会影响自己的“政绩”,教师“怕”交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担心生源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业绩”;薄弱学校领导“怕”自己的权利被“稀释”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担心最后取得成绩自己“好处”不多,教师“怕”交流到优质学校任教,担心会给自己造成工作“压力”等。为了解决诸如此类“怕”和“担心”的问题,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一体化”学习和会议,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局《意见》精神实质,全面认识“一体化办学”的现实意义,明确“一体化”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使“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统一思想、消除疑虑、达成共识,共同承担当办学责任、共同分享办学成果,形成深层次的“命运共同体”,从思想上彻底解决“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在一体化办学思想的领导下,共同协商、共同部署、统筹推进,为“一体化办学”科学有序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同标准,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
机制是工作的保障。我们在落实贯彻市政府、教育局《方案》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完善的适合“一体化”学校实际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一体化办学”管理细则》《“一体化办学”教学教研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提出了“学校管理同标准、教学教研同标准、教师培训同标准、考核评价同标准”的“一体化”标准。明确了“一体化办学”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同标准“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辐射引领作用,并通过压力传导,“强制性”促进薄弱学校在“同标准”的要求下向优质学校看齐,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同推进,协调“一体化”行动步伐
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一体化办学”关键在于统一推进和落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同步推进、提质增效”的行动思路,要求“一体化”学校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步调一致听从指挥,要坚守质量这条“底线”,要严守纪律这条“红线”。同时,要求“一体化”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确保一体化办学的同步推进。
(四)同提升,落实“一体化”办学目标
“一体化办学”就是通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引领,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达到共同提升的办学目的。三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一体化办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例如:与我校“一体化办学”的薄弱学校,于2019年首次获得了“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西固区教育质量优秀奖”;同时,我校连续八年获得了“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连续七年获得了“西固区教育质量一等奖”。事实证明,“一体化办学”确实推动了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提升的办学目标。同时,也化解了部分领导教师对“优质学校教育资源被稀释、存在学校发展同质化风险”的担忧。调查表明,“一体化办学缓解了社会和家长的择校问题、提高了学校品牌影响力、改善了学校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增加了学校经费投入、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一体化办学策略对于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择校问题意义重大”。 二、“六共”齐发力,精准“一体化”施策
“一体化办学”的关键在于“一体”二字上。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体化”这个核心,不仅要在管理上体现“一体化”,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一体化”。因此,我们在领会上级“一体化办学”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共商大计,制定了“一体化办学”的“六共”策略,即“文化共通、教学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评价共构”。通过“六共”精准施策,全面推进校际的深度融合,让“一体化办学”落地,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文化共通,引领“一体化”发展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对于学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我们强调“一体化办学”应该是全方位的,但是,由于不同学校发展历史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师资和生源的迥异,其学校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提出了“文化共通、尊重差异、体现特色、融合发展”的文化理念。在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要懂得求同存异、灵活变通,不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原则上不要求“一体化”学校改变自己的学校文化和核心理念,但提倡和而不同、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例如:我校的“博爱和雅”文化与“一体化”学校的“立德志远”文化,在“一体化办学”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的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爱和雅,立德志远”的一体化文化。文化的认同为“一体化办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共研,抓住“一体化”关键
教育教学是“一体化办学”的中心环节,也是“一体化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落实一体化办学制度以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教学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教学教研优势,带动和开展“一体化”教学教研活动。例如:“一体化”干部和教师交流;“一体化”跨校区教研活动,共同“研教材、研教法、研学生、研课堂”;“一体化”青工比武、班主任技能大赛;“一体化”公开课、交流课、督导课、观摩课;“一体化”学期考试、质量分析、经验交流、表彰奖励等。立足教育教研,通过交流、展示和分享,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共建,深化“一体化”融合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我们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一体化”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共建,组织编撰了《博爱和雅立德志远》的“一体化”学校文化读本,通过对“一体化”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风貌、文化建设、特色活动等的介绍,加强了校际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编写《一体化办学成果集》,让社会各界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一体化办学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通过修订和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统一了“一体化”学生的评价标准。这种课程的融合开发和共建,更加紧密了校际的关系,让“一体化办学”迈上了文化认同的台阶。
(四)资源共享,紧密“一体化”合作
资源共享是“一体化办学”的基本形态。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图书资料、教科研成果、题库等。通过共建共享、互通有无,让“一体化”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教师资源共享是核心,就是通过跨校区的教师流动,让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担任班主任,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让薄弱学校的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去任教,通过体验和感受,在优质学校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快速成长,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体化”微信和QQ平台,开放学校的门户网站和教学资源库,方便师生的学习交流和资料查阅;通过开放实验室、礼堂、操场等设施场地,让“一体化”学校师生共享合作带来的便利。
(五)活动共办,加强“一体化”交流
活动共办是“一体化办学”常见的交流形式。我们通过“一体化”的形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校际活动,让单一的“教师互动”向“学生互动”过渡。例如:联合推出了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节等大型“一体化”活动;举办文艺汇演、读书交流、科技和文化展览等活动,让“一体化”学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科技、读书和文化带來的快乐,建立深厚的友谊,增进了校际的师生情感交流。
(六)评价共构,衡量“一体化”价值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衡量“一体化办学”的价值标准。为了检验“一体化办学”的成效,我们积极与市、区考核评价标准相对接,共同构建了一整套缜密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出台了《“一体化办学”管理评价评估表》《“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评价表》,通过管理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全面评估“一体化办学”成效,并且把评价成绩纳入干部和教师业绩的年度考核范围。同时,通过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以指导和改进今后的工作。
兰州市“一体化办学”正在火热推进之中。作为一体化办学的“牵头校”,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深刻理解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之于“一体化办学”的赋能。我们在前进中探索,我们在探索中前进。我们要凝心聚力、精准施策,蹚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办学”之路,为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兰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的意见[EB/OL],http://jyj.lanzhou.gov.cn/art/2019/3/21/art_351_555355.html.
[2]张晋,者卉,孙百才.“一体化办学”可有效缓解择校热[N].中国教育报,2019-04-25.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