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医学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八年制临床医学教学是对医学精英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科学家,是五年制临床医学基础之上的高层次医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模式在各大院校相对滞后,且缺乏共识,导致培养结果与期望值的差异日渐凸显。作者结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情况,总结目前国内教学现状及困境进行了分析和建议,提出“重科研”“重毕业后教育”的二阶段八年制肿瘤学人才培养体制,有望为进一步完善肿瘤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医学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6-0144-04
  Abstract: Eight-year clinical medicine program is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elites. Its goal is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tists. It is a high-level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five-year clinical medicine. At present, the eight-year oncology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 lack of consensus, lea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ining results and expectation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eight-year program oncology in the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domestic teaching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analyzed and proposed a two-stage eight-year program oncolog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emphasiz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mphasizing post-graduation educ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oncology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eight-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 oncology; teaching reform
  根據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而且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严峻[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建设纲领,对于新时代肿瘤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肿瘤学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医学八年制(以下简称八年制)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其目标是培养我国医学事业领军人才。因此,八年制肿瘤学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是肿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探索最佳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及未来医学领军人才培养来说意义非凡。
  一、八年制肿瘤学教学的现状与培养差异
  截止到2018年,我国共有14所医学院校有八年制培养资格,通过八年制医学教育进而培养医学尖端精英医学人才是高层次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亦是我国大力推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3]。然而,不同院校在培养八年制医学精英人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专科性强且医学知识覆盖面广的肿瘤学教学而言,不同的培养形式打造的肿瘤学专业学生势必存在差异。
  (一)八年制肿瘤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具备医学八年制教学的院校在对八年制医学精英培养的目标趋于一致,就是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以及卓越型、创新型医学精英[4]。与此同时,基于难度较大且医学涉及面较广的肿瘤学,在对八年制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中也显现出不少问题。
  1. 部分医学院校对专业型肿瘤学研究生培养阶段未开设肿瘤学课程,或课程极少,对于常见肿瘤的讲述也非常浅显,部分知识点因课时所限无法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就胃癌、肠癌、鼻咽癌等肿瘤而言,在病理、影像、内科、外科以及靶区勾画、基因检测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与理解,目前显然难以面面俱到[5]。
  2. 肿瘤专业学科涉及难点较多,与基础知识之间跨度大,医学生们难以将肿瘤相关的知识与基础知识灵活地联系在一起,导致学习过程中对于肿瘤的诊治认识难以做到多方面的衔接贯通,掌握的知识也无法系统化、整体化。
  3. 对于肿瘤学而言,其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但绝大部分学生仅能通过临床实践去认识、了解和掌握肿瘤,对于肿瘤学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扎实的吸收过程,导致他们对肿瘤疾病只能得其果而无法知其因,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们真正地去认知及诊治肿瘤相关疾病。   4. 另外,目前医学院校对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相对缺乏重视,导致学生们未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思维,导致他们无法将最新科学研究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5. 此外,肿瘤学相关内容尤其是诊疗进展更新极快,也是导致目前适宜八年制肿瘤学教材稀缺的重要原因。
  (二)八年制肿瘤学人才培养的院校差异与面临的问题
  基于上述八年制肿瘤学研究生教学的参差现状,在此发展态势下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式差异较大,人才培养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1. 根据学位规定,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可分为专业型、学术型学位博士两类,各自分别侧重临床技能或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培养年限也有差别,这两类博士从本科起算都有11~12年,在时间上显著长于八年制医学教学。不论是临床技能还是科研素养,积累时间的差异直接导致八年制医学生在科研能力上一般劣于统招型学术博士生,在临床技能上一般也无法与统招的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相比[4]。而对于肿瘤学教学而言,八年制研究生从第六或第七年才开始进入二级学科学习实践,短于临床医学博士5~6年的培养周期,导致其培养的要求和结果存在差异。以我院为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截止到2017年共培养32名八年制毕业生,通过调研发现,八年制毕业生各项能力平均得分较高(均超过8分),说明各导师对八年制毕业生综合素质认可程度高。各项能力得分中,职业精神与素养平均得分最高(9.3),临床能力(8.8)和学术研究能力(8.75)平均得分相对较低。大多数导师认为八年制毕业生的临床能力或学术研究能力相对其他培养模式的同等学历学生较差。个别导师认为八年制学生自身期望值较高,但现在国内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医师在前期培训及积累的阶段,能给予这些学生的成就感以及职业的优越感十分低,这样的落差会让许多学生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態(图1)。
  图1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八年制肿瘤学研究生得分情况
  2. 二级学科上各院校差异明显,例如,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为3年,国内其他多数院校则为2年,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又未纳入二级学科阶段。这不仅是培养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与毕业后教学的衔接,对于肿瘤学而言,由于学科的跨度较大,只基于普通的内外科教学虽然也覆盖了肿瘤学内容,但割裂了肿瘤学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导致日后从事肿瘤工作缺乏必要的肿瘤学认知。
  3. 在二级学科上,对于科研训练的认识在各院校上也明显不同。当前诸多院校仍普遍存在科研训练与临床培训、临床轮转安排相互矛盾的问题,且由于培养时长有限,各院校分配科研训练时间各不相同。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第8学年专设8个月科研训练时间;而北京大学医学部则在进入临床二级学科后开始科研训练,总体时长约3年[6];大多数院校则是在基础和临床中交织安排科研训练,总体培训时间约1.5~3年不等,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7]。肿瘤领域的科学研究日趋前沿,随着新理论的不断提出,对于日后成为医学领军人才的八年制研究生而言,科研训练无疑是深入了解、参与肿瘤研究,主导开展科研的前提要求。
  4. 对于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很多所院校也在探索两者之间如何更好地整合,但整合方式仍有较大差异。例如,浙江大学采用八年一贯的分阶段递进式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见习”“通-专科实习制”三个阶段[8]。有研究从一线临床人员的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以病例为引导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可采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式等两种模式将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互连接,保证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9]。
  二、八年制肿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而八年制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也在特定程度上影响医学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对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改革探索也将为医学教学创新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此外,针对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攀升的肿瘤疾病而言,八年制肿瘤学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疾病未来的诊治水平。然而目前的困境在于肿瘤学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前沿的学科之一,但目前国内的肿瘤学教学水平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较为落后。同时,八年制教学往往将教学重心倾向于临床实践,致使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科研训练难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八年制医学生作为我国医学创新研究体系以及推动医学前沿研究的后备力量,应当将科学研究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从而形成以科研带动教学与临床实践,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及突破性研究打下夯实基础。另外,由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年限较短,规范化临床能力培养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八年制教学应当纳入毕业后规培计划,形成八年精英教学,毕业后“二阶段”教育逐步提升的良性发展。基于上述肿瘤学教学与八年制肿瘤学学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肿瘤学教学改革模式势在必行。
  (一)注重科研创新训练,形成科研核心主导教学模式
  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医学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所谓科研能力常是指研究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各种手段方法的融会贯通去尝试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同时能发现、分析和解决某个科学问题。在当前对肿瘤学的研究还未深入其本质核心的形势下,以培养医学领军人才为目标的八年制肿瘤学学生应更主动承担起对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科研是突破当下肿瘤诊治困境的必要手段,尽管八年制肿瘤学学生面临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时间相冲突的问题,但是相比于日后可通过长期临床工作而积累的临床经验而言,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更应在八年制肿瘤学学生的培养中处于优先地位。不仅如此,八年制医学生作为医学高等学府的顶尖人才,其科研创新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医学人才是否能适应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是八年制医学生未来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基石[5]。因此,八年制医学教学人才培养应聚焦创新,着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整体设计、早期培养、全程发展。   实际上,科研训练与临床实践在时间安排上难以避免地存在冲突,特别是基于八年制学生而言,然而,焦洋等人[10]选取同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接受临床理论课程学习的清华大学医学院(进行科研训练)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未进行科研训练)的八年制本科医学生,集中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知识理论课考试成绩,发现进行科研训练学生的成绩平均值高于未进行科研训练的学生,这一结果表明进行长时间科研训练并未明显影响临床知识的学习,甚至可能存在一个科研训练促进临床实践的作用。基于此,对于八年制肿瘤学专业学生而言,进行科学研究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锻炼,在八年制教学中将科研作为核心能力与竞争力进行重点培养,形成科研引领式教育教学模式,达到以科研促临床,推动临床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由于我国八年制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临床与科研能力兼优的医学人才,而科研思维与能力往往成为八年制医学生的短板,因此针对科研的训练不可或缺地应提上培养日程。
  1. 八年制肿瘤学专业学生应早期接受科研训练,院校可通过举办假期科研训练营,以及实验技术讲座方式使八年制医学生早期获得科研训练,积累科研思维能力。
  2. 通过教学课程改革的方式,将科研训练引入正式课堂,加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大力推广研究型教学、号召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
  3 .制定出有利于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的激励机制,以制度的方式促进其接受科研训练。
  4. 应使八年制学生尽早选定培养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早日接触科研,同时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合作性完成课题。
  5. 提高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能力[5、7]。经过科研的系统训练,将实验室产出的创新性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其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再将临床实际数据反馈到实验室中以促进研究进一步深入,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从“实验室”到“病床”,以及从“临床医生”到“基础科学家”的闭环,全面提升医教研[8]。
  (二)规范“二阶段”教学,进一步塑造医学精英
  根据我国学位规定,统招型博士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大多都经历5年本科,3年硕士及3年博士共计11年的培养年限。这样的培养模式从时间上看显著长于八年制,也是导致八年制医学生在科研及临床能力无法与统招的博士相比[4]。另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已经在全国广泛实施,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必经阶段[9]。临床型博士在临床型硕士培养期间已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陪),因此减少了3年规范化培训时间,而实际上,各院校八年制医学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在时间的衔接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各院校的二级学科轮转所对接的规陪是学校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沟通后形成的共识,目前,已有部分院校在探索以临床博士后的创新形式来解决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问题[4]。
  基于上述八年制学生毕业后所遇困境,当前长学制培养单位对于八年制学生毕业后“二阶段”教学普遍没有相关制度规范作为参考,因此容易形成各单位不同形式的教学衔接,使八年制毕业后“二阶段”教学现状存在多模式难统一的局面。为了规范八年制学生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良性衔接,各培养单位应达成此共识,也就是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作为基础,在八年制教学模式下启动与规范化培训的合理衔接,形成有序、统一、合理、标准的培养模式。通过规范化的规培计划实施,使八年制学生在此期间加强肿瘤治疗综合意识的培养,肿瘤学相关教学必要思维能力的锻炼、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完整、系统、具有肿瘤学特色的知识体系,加强培养具有高水平肿瘤学专科素养的医学人才。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迫切需要提高对肿瘤的诊治水平,因此肿瘤学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医学领军人才为目标的八年制肿瘤专业学生而言,更加迫切需要进行肿瘤学教育模式改革。因此,在八年制肿瘤学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肿瘤学临床知识、能力的培養,同时还应加大力度进行科研思维、能力的训练。作者认为科研应该作为八年制学习的重中之重,肿瘤学这门影响国计民生的教育,更应该由这些顶尖的医学人才来担当,并以科研为导向,塑造医学科学家。另外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人文素养,为早期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2]吴红斌,王维民.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及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5):641-645.
  [3]雷晶.医学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4]吴红斌,谢阿娜,王维民.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7):513-518.
  [5]姜兴明,崔云甫.浅析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9(1):53-54.
  [6]金晶,马超,高小惠.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1-2.
  [7]胡东亮,胡万里,刘同族,等.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1):25-27.
  [8]谈在祥,郭嘉婧.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新医科视角下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20(9):49-53.
  [9]黄鹏.肿瘤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策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4):28-29.
  [10]焦洋,黄晓明,潘慧.八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早期阶段进行科研培训对医学生临床理论课程学习的影响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15-16.
其他文献
吴茱萸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通过种植可以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解决进贤县的农户脱贫增收。本文收集了吴茱萸的种植技术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分
低压鼠笼式电动机由于其结构、原理简单,造价及维护成本低,因此在工矿企业日常生产中具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在给日常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鼠笼式电动机也极易发生故障。对鼠笼式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遥感卫星图像中海域船舶目标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卫星图像中复杂情况对船舶识别带来的干扰,以及小目标船舶高漏检率问题,基于改进R-CNN提出一种细粒度深度学习模型,引入负样本增强学习策略,构建了一种海上船舶识别与分类的深度学习网络。结合试验,与现有成熟的目标识别算法相比,此算法的精确度和召回率都有提高,并且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摘 要: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理想;高校应从学科建设、课堂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要求不断提高,针对传统工程实训通识训练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大工程意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学时间设置不合理;教学知识点发散,缺少工程意识的培养;教学设计缺乏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课程体系构建中并没有包含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训练课程。文章提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实训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给出了课程建设的目标
羊木河域发源于秦岭南麓的川陕交界地带,属于中小型河流,全长约为15 km。近年来,由于对羊木河流域缺乏科学的开发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手段,致使羊木河流域水环境状态变差、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以及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添加外源有机碳可以影响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从而导致正激发效应或者负激发效应的产生,进而
文章明确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三者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以园林生态课程为例,理清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尝试构建了思政、知识和能力有机融合的课程新模
摘 要:近年来,师范类专业认定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其理念与我国教育改革相契合,具有超越性、主动性、前瞻性的特点,既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引领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归宿。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不仅开启了以认证为抓手的推动教师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为当前高校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突破困境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文章首先就师范类专业认证及高校教师专业内涵发展两方面进行了概念解析,接着阐述了
摘 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新时代我国高等学校整顿教学秩序与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提升其教学质量并打造成为“金课”对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方法和训练经济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金课”的标准与要求,从教材、教师、学生和制度四个维度剖析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打造“金课”面临的挑战,并从改革人才与教学评价制度、选定合适参考教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