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情况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新认识与改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也应该得到切实的制定与落实。本文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思路,对后续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引言
随着广东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中高职衔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唯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加快推进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佛山市教育局正在推进佛山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佛山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佛山市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粤教高函【2012】196号),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从佛山市华材职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三水理工学校、三水工业中专、顺德陈村职校、顺德乐从陈登职校六所中职学校切入,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应用技术、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五个专业为纽带,以研究项目为引领,开展实践探索。在此背景下,相适应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应该得到切实的制定与落实。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胜任的,这就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思路、举措,用以保障中高职衔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笔者就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谈谈几点认识。
二、总体设想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控、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以社会需求、高职教育规律为基础, 认真分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因素和各环节,确定关键的影响因素。针对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审核措施、监控评价体系。 加强对实施过程的制度和体系建设,重视运行过程的监控和审核,重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反馈、评价。建立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网络平台,构建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形成社会、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三、具体思路
1. 构建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施机构和审核机构。
学校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实施机构和质量保障审核机构。实施机构包括实施决策机构和实施管理机构,决策机构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分析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标准和实施方案, 提出控制方法和监控程序,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制定整改方案。学校成立实施管理机构,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的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教学质量审核机构首先要制定审核措施,审核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 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监控措施、整改方案是否得当,以及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2.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网络。
学校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在原有教学管理和校园网络平台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系统、 工学结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等。
在构建了评价与反馈体系后,为体现办学的开放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时域的开放性特点,加强对网络评价、反馈的开发与应用,形成既符合高职办学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网络平台,使社会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实习评价在时空上得以延伸,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实现。
3. 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逐步形成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具体内容包括:①完善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②建立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组成的社会评价机制,开展相应的主体调查;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技能竞赛时,注重各种社会机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④学校引入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人员、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或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机构和评审机构的专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所有评价信息都由评审机构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实施机构。实施机构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改进质量保障体系。
4.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这里所说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配套支持。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教育资源与特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特色等在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其中,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实践活动具有指导、规范、调整的作用;而培养方案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制定评价方法”的思路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校负责实施前三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其中第六学期为过渡学期;高职院校负责实施后两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高职业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本专业合格毕业生的目标为导向,立足教学过程,对教学模块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毕业后多渠道发展的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对高职和衔接中职学校的师资进行整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充分依托职业技能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实现校企联动;充分利用既有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指导能力等途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特殊要求,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专业教师更要加倍努力,不断进取,尽快构建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中高职顺利衔接,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四、结语
总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全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资助来源:
1.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项目编号:20120302002);
2. 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2012JG-010)、《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ZX-001)、《佛山市中高职衔接招生转段遴选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11)。
参考文献:
[1]那荣海.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0,(36).
[2]林晓丹.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建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哲理,2010,(15).
[3]张金英.中高职衔接的“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4]聂永成.新加坡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2,(1).
[5]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引言
随着广东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中高职衔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唯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加快推进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佛山市教育局正在推进佛山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佛山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佛山市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粤教高函【2012】196号),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从佛山市华材职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三水理工学校、三水工业中专、顺德陈村职校、顺德乐从陈登职校六所中职学校切入,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应用技术、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五个专业为纽带,以研究项目为引领,开展实践探索。在此背景下,相适应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应该得到切实的制定与落实。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胜任的,这就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思路、举措,用以保障中高职衔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笔者就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谈谈几点认识。
二、总体设想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控、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以社会需求、高职教育规律为基础, 认真分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因素和各环节,确定关键的影响因素。针对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审核措施、监控评价体系。 加强对实施过程的制度和体系建设,重视运行过程的监控和审核,重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反馈、评价。建立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网络平台,构建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形成社会、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三、具体思路
1. 构建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施机构和审核机构。
学校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实施机构和质量保障审核机构。实施机构包括实施决策机构和实施管理机构,决策机构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分析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标准和实施方案, 提出控制方法和监控程序,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制定整改方案。学校成立实施管理机构,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的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教学质量审核机构首先要制定审核措施,审核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 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监控措施、整改方案是否得当,以及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2.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网络。
学校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在原有教学管理和校园网络平台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系统、 工学结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等。
在构建了评价与反馈体系后,为体现办学的开放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时域的开放性特点,加强对网络评价、反馈的开发与应用,形成既符合高职办学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网络平台,使社会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实习评价在时空上得以延伸,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实现。
3. 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逐步形成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具体内容包括:①完善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②建立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组成的社会评价机制,开展相应的主体调查;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技能竞赛时,注重各种社会机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④学校引入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人员、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或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机构和评审机构的专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所有评价信息都由评审机构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实施机构。实施机构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改进质量保障体系。
4.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这里所说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配套支持。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教育资源与特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特色等在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其中,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实践活动具有指导、规范、调整的作用;而培养方案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制定评价方法”的思路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校负责实施前三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其中第六学期为过渡学期;高职院校负责实施后两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高职业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本专业合格毕业生的目标为导向,立足教学过程,对教学模块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毕业后多渠道发展的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对高职和衔接中职学校的师资进行整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充分依托职业技能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实现校企联动;充分利用既有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指导能力等途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特殊要求,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专业教师更要加倍努力,不断进取,尽快构建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中高职顺利衔接,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四、结语
总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全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资助来源:
1.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项目编号:20120302002);
2. 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2012JG-010)、《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ZX-001)、《佛山市中高职衔接招生转段遴选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11)。
参考文献:
[1]那荣海.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0,(36).
[2]林晓丹.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建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哲理,2010,(15).
[3]张金英.中高职衔接的“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4]聂永成.新加坡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2,(1).
[5]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