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治教育是时下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发挥自身优势,在改善馆藏、服务、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承担起学生法治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法治教育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来,提升全民法律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衡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很多学者看来,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法制教育,而应上升到法治教育的高度,“必須要从教育政策和法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工作”。[1]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在学生法治教育中应该有所作为。
一、增加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提高法律类图书的质量
法治素养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场所,因而,图书馆在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上大有可为。但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学校的附属,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使得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缺少育人的主动性。因此,这就首先要求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一方面要重点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类图书的采买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法治素养的提高上,图书馆要围绕国家和学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中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法律类图书的馆藏。
馆藏的增加不能仅仅在数量的绝对值上增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从高校的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来看,很多学校的法律类图书在数量上并少,但由于法律的时效性很强,过去一段时期,相当一部分的法律类图书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这些老旧的法律图书只好被束之高阁,有的几十年都没有被借阅。另一方面,很多法律类图书理论性较强,语言晦涩难懂,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障碍。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法律图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注意围绕法律的热点问题;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多采购与学生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图书;三是要注意学生的层次,重点着眼于通俗易懂且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点的普法读物;四是图书馆本身也要注意图书自身的质量,避免采购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
二、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让学生浸润于“法境”中
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不是天然形成的,它需要包括环境塑造在内的多种手段。自大学产生以来,图书馆就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场所,当今更是如此,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41.5%的人在图书馆中每天要停留1到1.5小时,有18.6%的会停留在1.5到2.5小时,有8.6的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在2.5小时以上[2]。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打造图书馆的“法治文化”。将一些“法谚法语”、法律人物上墙,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身置身于一个法治的环境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界面的设置中,见缝插针推出一些法律常识的介绍和一些法律热点分析的链接。目的不在于必须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而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走近法律的平台,从而去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一种感情。
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培养学生的法治习惯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生法治习惯的培养。法治素养绝不应该只停留在法律常识的增加,更是树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依法行事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方面制度的完善。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法律必须是良法。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图书馆的一些规定是对学生的管理上的约束,具有 “法”的某些特点,但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书籍丢失后几倍赔偿的“霸王条款”,这既有悖于法治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要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进行修订完善。
2、图书馆要依规行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很多规定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契约遵守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弘扬的一种精神。但现实中很多高校图书馆自己违背规定的开放时间、场所等,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规则无用,强者具有话语权”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3、图书馆要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服务部门,提升服务质量是对自身职责认真履行的体现,同时也是法治社会对高校图书馆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要不断深化改善,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做到服务育人。
参 考 文 献
[1]莫纪宏.从法治战略高度重视“法育”[N].检察日报,2016(10)
[2]陈阿文.关于闽南师范大学在校生图书馆使用习惯的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 , 2014(7)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法治教育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来,提升全民法律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衡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很多学者看来,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法制教育,而应上升到法治教育的高度,“必須要从教育政策和法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工作”。[1]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在学生法治教育中应该有所作为。
一、增加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提高法律类图书的质量
法治素养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场所,因而,图书馆在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上大有可为。但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学校的附属,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使得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缺少育人的主动性。因此,这就首先要求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一方面要重点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类图书的采买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法治素养的提高上,图书馆要围绕国家和学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中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法律类图书的馆藏。
馆藏的增加不能仅仅在数量的绝对值上增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从高校的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来看,很多学校的法律类图书在数量上并少,但由于法律的时效性很强,过去一段时期,相当一部分的法律类图书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这些老旧的法律图书只好被束之高阁,有的几十年都没有被借阅。另一方面,很多法律类图书理论性较强,语言晦涩难懂,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障碍。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法律图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注意围绕法律的热点问题;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多采购与学生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图书;三是要注意学生的层次,重点着眼于通俗易懂且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点的普法读物;四是图书馆本身也要注意图书自身的质量,避免采购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
二、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让学生浸润于“法境”中
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不是天然形成的,它需要包括环境塑造在内的多种手段。自大学产生以来,图书馆就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场所,当今更是如此,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41.5%的人在图书馆中每天要停留1到1.5小时,有18.6%的会停留在1.5到2.5小时,有8.6的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在2.5小时以上[2]。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打造图书馆的“法治文化”。将一些“法谚法语”、法律人物上墙,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身置身于一个法治的环境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界面的设置中,见缝插针推出一些法律常识的介绍和一些法律热点分析的链接。目的不在于必须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而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走近法律的平台,从而去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一种感情。
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培养学生的法治习惯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生法治习惯的培养。法治素养绝不应该只停留在法律常识的增加,更是树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依法行事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方面制度的完善。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法律必须是良法。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图书馆的一些规定是对学生的管理上的约束,具有 “法”的某些特点,但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书籍丢失后几倍赔偿的“霸王条款”,这既有悖于法治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要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进行修订完善。
2、图书馆要依规行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很多规定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契约遵守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弘扬的一种精神。但现实中很多高校图书馆自己违背规定的开放时间、场所等,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规则无用,强者具有话语权”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3、图书馆要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服务部门,提升服务质量是对自身职责认真履行的体现,同时也是法治社会对高校图书馆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要不断深化改善,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做到服务育人。
参 考 文 献
[1]莫纪宏.从法治战略高度重视“法育”[N].检察日报,2016(10)
[2]陈阿文.关于闽南师范大学在校生图书馆使用习惯的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 ,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