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也应改变旧态,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把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情况,浅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思路,初步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数学思维
最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目标,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在初中这个关键阶段,构建初中生核心素养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建中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第二,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第三,引导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其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建立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的前提。学生只有经过系统的、有进阶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并进行内化,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学会运用数学思考和解决。
一、厚植根“基”,夯实学生“数学学科知识”
厚植根基,方能滋养成参天大树。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桩的关键阶段。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连贯性强,越往高年级,知识点越多,知识点的难度也越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将“数学学科知识树”根植于心。下面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为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不同解方程的方法以后,教师进行梳理,组织学生讨论“初中数学阶段有哪几种常见的方程模型?”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建立知识模型,丰富学科知识树的枝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真正学好数学。在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时候,教师还要构建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如,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勾股定理》一课的学习为例: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历史文化情境,追溯知识点的内涵,向学生讲解西汉末年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它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引经据典来讲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数学知识进程的了解,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树。
二、创造空间,绽放学生“数学思维之花”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答案,重在让学生学会思考,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并让“数学思维”像花儿一样在学生心中自由绽放。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从以往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上。
(一)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能力
“感悟”“思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本质,单纯的记忆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教师在初中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或创造空间,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获得启发,通过思考形成理解与感悟,发展数学思维素养。
(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逻辑,发散思维,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让“数学思维之花”在学生心中自由绽放。
(三)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蕴含了许多逻辑性强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为例:在学习该章节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力求整体实力水平相当)将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第一步,教师提出“消元”这一理论,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方程组3x 5y=212x-5y=-11;第四步,引导学生通过“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自主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各个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对该课程内容的本质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真谛”
数学本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生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摇篮和沃土,所以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我们要引导将数学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和感悟“数学真谛”。
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在数学教材中提取生活资源。仔细研究分析数学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生活视角来认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学习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刚开始接触立体几何图形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感到吃力。对此,教师可以取材生活,将立体实物带进课堂,将实物从展开到立体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各个面、点、线的变化,提高立体图形教学效率。还有可以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建立空间想象,从而构建分析立体图形。
(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核心素养的发展渗透到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或参加“数学建模”活动,针对电话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和超市不同打折活动,用方程式计算哪种模式对消费者比较经济适用,哪种方式商家获利最高,等等。让学生回归生活,将数学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亲自探索“数学的真谛”。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常用、最具权威的工具之一,因此,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中学数学教育的首位。此外,构建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提出到推进,再到落实,环环相扣,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不断摸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思瑾.數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2).
[2]黄金花.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8(3).
[3]邱剑文.把数学教学植根在生活的沃土上[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4):91.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数学思维
最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目标,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在初中这个关键阶段,构建初中生核心素养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建中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第二,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第三,引导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其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建立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的前提。学生只有经过系统的、有进阶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并进行内化,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学会运用数学思考和解决。
一、厚植根“基”,夯实学生“数学学科知识”
厚植根基,方能滋养成参天大树。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桩的关键阶段。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连贯性强,越往高年级,知识点越多,知识点的难度也越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将“数学学科知识树”根植于心。下面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为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不同解方程的方法以后,教师进行梳理,组织学生讨论“初中数学阶段有哪几种常见的方程模型?”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建立知识模型,丰富学科知识树的枝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真正学好数学。在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时候,教师还要构建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如,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勾股定理》一课的学习为例: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历史文化情境,追溯知识点的内涵,向学生讲解西汉末年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它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引经据典来讲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数学知识进程的了解,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树。
二、创造空间,绽放学生“数学思维之花”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答案,重在让学生学会思考,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并让“数学思维”像花儿一样在学生心中自由绽放。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从以往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上。
(一)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能力
“感悟”“思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本质,单纯的记忆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教师在初中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或创造空间,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获得启发,通过思考形成理解与感悟,发展数学思维素养。
(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逻辑,发散思维,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让“数学思维之花”在学生心中自由绽放。
(三)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蕴含了许多逻辑性强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为例:在学习该章节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力求整体实力水平相当)将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第一步,教师提出“消元”这一理论,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方程组3x 5y=212x-5y=-11;第四步,引导学生通过“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自主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各个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对该课程内容的本质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真谛”
数学本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生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摇篮和沃土,所以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我们要引导将数学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和感悟“数学真谛”。
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在数学教材中提取生活资源。仔细研究分析数学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生活视角来认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学习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刚开始接触立体几何图形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感到吃力。对此,教师可以取材生活,将立体实物带进课堂,将实物从展开到立体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各个面、点、线的变化,提高立体图形教学效率。还有可以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建立空间想象,从而构建分析立体图形。
(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核心素养的发展渗透到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或参加“数学建模”活动,针对电话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和超市不同打折活动,用方程式计算哪种模式对消费者比较经济适用,哪种方式商家获利最高,等等。让学生回归生活,将数学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亲自探索“数学的真谛”。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常用、最具权威的工具之一,因此,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中学数学教育的首位。此外,构建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提出到推进,再到落实,环环相扣,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不断摸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思瑾.數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2).
[2]黄金花.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8(3).
[3]邱剑文.把数学教学植根在生活的沃土上[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