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亚旗一进门,大家就被他鼻子上挂的新鲜玩意儿——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吸引住了。摄影师给他拍照,他一边摆出商业精英式的礼貌笑容弧度,一边慢慢眨眼,偷偷用谷歌眼镜拍下对面摄影师的照片。
听到“你是你爸以一种惊世骇俗的创新力教育出来的”,郑亚旗笑,“你这说法太给我脸上贴金了。什么惊世骇俗,你就说是全中国最知名的小学毕业生。”
作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在几岁时就出名了。他是郑渊洁童话中最重要人物之一皮皮鲁的原型,他的人生被写进皮皮鲁的故事里,和全国的“80后”一起成长。随后是那场著名的退学——郑亚旗小学毕业后不再去学校,而是回家学习爸爸编写的10部教材。
不走寻常路大概是郑家传统。郑亚旗的爷爷郑洪升没上过学,却靠自学在军校教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了师级干部。著作等身的郑渊洁上过4年小学,遇上文化大革命,之后再也没上学。郑渊洁做出让郑亚旗退学的决定时,郑洪升“100%赞成”,他并没像通常的老军人那样强调服从、秩序和威权,他赞赏儿子的创举,觉得自己应该支持儿子“逆潮流而动的勇气”。无论如何,学历还是一代比一代强,爷仨常这么调侃。
郑渊洁在儿子身上施行的新潮教育可不只是在家上学,还包括:平等相待,以身作则,从不批评打骂,以及18岁以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以后什么都不给。
当社会的平均工资每月一两百元时,郑亚旗手里常常拿着一堆件件价值都上千元的玩具。但郑亚旗也没因此问过,为什么18岁后他从爸爸那里得不到任何钱了,二年级时他就知道会这样,他以为天经地义。
11岁时,郑亚旗被爸爸带着第一次登录互联网。很快,他靠给电脑报刊写文章、帮人做网页开始挣钱。网友聚会时,十三四岁的郑亚旗夹杂在一群三十多岁的早期互联网精英里,聊的都是怎么挣钱,怎么生活。他自己也确实很关注这个,18岁红线近在眼前了。
许多年后,不走寻常路的郑家传统渐渐出现在郑亚旗的工作里了。在成为一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主任后,他离职进入出版业,创立皮皮鲁总动员公司,为爸爸的书做品牌推广运作。听起来,这是靠爸爸吃饭,算不上光荣,但销量证明郑亚旗的成绩。在他2005年介入之前,郑渊洁一年的图书销量大概是一百万册,这在图书市场上算很多了。“老郑也不签售,也不宣传,卖这个数他挺知足。他跟谁都完全不谈合作,也不知道怎么谈。”郑亚旗说,自己用《哈利波特》全面占据排行榜的事情刺激爸爸:“我不觉得你的书比它差。你把书给我,你现在不是发一百万吗,我给你做到两百万以上,你再给我钱。第一年,我就帮他发了四百万。”
2006年,中国有了每年公布的作家富豪榜,郑渊洁排在第8位。2007年是第4位。2008至2013年,郑渊洁每次都进入前三名。
“老郑以前老跟我说,他说的和所有人说的,都很可能是不对的。今天是真理,明天可能就不对了。太阳的几大行星不都改了吗?连这都能变。所以在我这儿没有习以为常。在工作里,工作逻辑也好,商业流程也好,应该都是可以改进的,一定能做得更好。”郑亚旗说,“我在管理公司上就这样,不要跟我说做不了。说做不了也得拿出做不了的数据来,比如你谈了50家都没谈成,那我承认是做不了,而且也只是现阶段做不了。你要都没开始尝试就说做不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创立公司之初,郑亚旗说服爸爸去签售,这是业内拉动销量的法宝。郑渊洁有时一天要签一万多本。郑亚旗心疼:“再这么签别把老郑签出毛病了。”他让爸爸把签售书挪到淘宝上销售,限量,有私家定制内容,会给不同的孩子写不同的赠言。但这依然不太有助于提高销量。郑亚旗跟合作的出版社说:我一定想出一个不签售也增加图书销量的办法。出版社觉得不可能。
郑亚旗还真想出了一个:安排观点有趣、嘴巴利索的郑渊洁上电视节目。“收视率挺高。根本不用说他的书。可能两年做了三四百场电视节目。他再也没签售过,书卖得特好。”
“为什么出版行业就得像现在这样大码洋、压货、狂出新书?我必须跟随他们这个吗?”郑亚旗最近准备出一本关于性教育的书,是爸爸当年给他写的教材之一。他买了市面上各种同类的书来看,发现包括老郑教材在内的所有书都有一个问题,“没办法给我女儿在任何一个固定年龄看。三四岁时,你给她讲性侵干什么?这时候应该告诉她人是怎么来的。这时候小孩也不需要知道异性接触的那么多事。你得一步一步给她。”郑亚旗和公司几个人商量,决定出一本活页的书,让家长拿孩子这个年龄需要的内容自己装訂,长大些了再换一换内容。
郑亚旗自豪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也喜欢跟类似的人一起工作。“我希望公司的每一个人在这一年是有发展的,不是干了一年,跟朋友炫耀的机会都没有。我跟有些国企来的人聊,说你看你这一年也没有什么变化,明年你想干吗?你告诉我还不知道,还想这么待着。那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比如我公司的财务,之前不懂出版,不懂印刷,都能自学什么纸,什么印张,去年帮公司省了几十万块钱。真是成就。我也高兴,他也高兴。”
他常常出门找个咖啡厅约同事来好好聊聊,每年跟公司的全部同事聊一遍。问:“你觉得你今年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你明年想要干什么?”有时候,优秀的美编干烦了编辑工作,想去多与人沟通,郑亚旗会找机会帮他转岗。他总结:“人对他感兴趣的事,怎么拼命都行的。”
人物周刊:迄今为止,你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郑亚旗: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我有一个方法挺好的,再难的事,左边一张纸上写最正面的三点,右边写最负面的三点,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很简单,但需要你花时间,安静思考。
人物周刊:取舍的核心其实是人生智慧,是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你怎么理解“智慧”二字?
郑亚旗:智慧就是你在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装傻的时候装傻,大智若愚。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老板有时候需要装傻。你得用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有本事的人。
人物周刊:什么时候感觉自己有了智慧和从容感?
郑亚旗:也就是三五年前。以前觉得自己聪明,是最聪明的人,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的自学能力可能比按部就班长大的人强一点儿,对学习不恐惧,如果想学习某方面的东西,我会自己疯狂地获取信息,可以用无数的方法去学我想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