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今年7月28日的方正县莲花节上,日本驻沈阳总领馆总领事没有亲自莅临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我们可能仍旧不知道,曾在二战期间被命名为“满洲国”的中国东北,有这样的一个县城,县城里有一块禁止中国公民涉足的“神秘园林”。
在经历了网上几天的口诛笔伐和5名保钓人士的愤怒砸碑之后,一直不肯公开解释此事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政府,终于在8月5日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出资70万建造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悄无声息地拆除。据说,就在那一晚,来自南京的几百名保钓人士已经抵达哈尔滨,正准备为此事向方正县当地政府讨说法。
然而,纵观当地政府之前的一系列做法:包括强制方正县街边店铺制作带有日文标志的牌匾,县内多处商业区域、高档楼盘均在“侨乡”上大做文章等等,诸多细节都使人很难把立碑一事当做一起偶然事件来看待。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针对此事上书全国政协之后,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现在碑的实体虽然被拆了,但在当地政府有关人士的心中,那块碑还没有被拆掉!”
“中日友好园林”只对日本开放
8月5日,在5位保钓人士做出砸碑举动的第二天,记者乘当地出租车前往位于方正县城东炮台山的“中日友好园林”。一路上,司机反复告诉记者:“我只能送你们到那附近,不能送到门口。那里最近不让外人靠近。尤其不让出租车带人过去,出租车公司已经内部通告,有载客到那里的,要摘牌子的。你们一会下了车,若遇到有人询问,最好别说是记者。”在距园林约500米的一处防火点,司机将车停下,告诉我们只能送到这里了。
刚一下车,防火点的岗哨里立即走出四五个人,将记者团团围住,询问“来者何人、到哪里去”。在得到记者说是“哈尔滨市民”,想去“友好园林”看热闹的答复之后,一位中年男子人开始劝说记者:“那里最近闭园,什么也看不到,别去了,赶快回去吧。”一番欲言又止的劝阻之后,几人终于不好强行阻拦,勉强将记者“放行”。
距离防火点约500米的中日友好园林,今天大门紧闭。门里门外各徘徊着四五名身份不明的人员,像是特意在此守候着什么。在园林门口的一块石碑上,书写着如下内容:“中日友好园林,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隔着铁门,几个身着保安制服的人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此处的每一位外来者。当我们向其询问为什么不开门时,园内之人却并不说话。再三询问之下,园内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才隔着铁门说了一句:“今天闭园。”继续追问闭园的理由,又得到一句简短的答复:“现在是特殊时期。”再问如何特殊,对方却闭口不言,只说闭园是政府的决定,自己现在是代表政府回绝一切来访者。
当记者问及此园林平时是否向公众开放时,对方给出的回答是:“平时是可以进的,最近特殊时期才闭园。具体闭园到什么时候还要等通知,你们回去吧。”
在此之前,记者分明从不止一位当地村民口中听说,此园林平时根本不对外开放,只有日本代表团或旅游团来访时,才对日本团体开放。很多老百姓只是知道在此有一处“中日友好园林”,但从未被允许进入参观过。
在记者与院内人员交涉的过程中,一组扛着带有“凤凰卫视”台标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自园内走出。当记者询问为何媒体可以进入园林之时,此前那名中年男子似乎开始有所觉察,开始反复询问记者的身份。并告诉我们,如果是媒体,出示证件后,我们会向上级请示予以放行。
僵持不下之际,一辆面包车自远方驶来,停在园林门口,一位中年女子陪同着几名带有摄像器材的工作人员走下汽车。园内的中年男子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我们方正县的宣传部郁部长,如果你是媒体的,可以向她说明情况。”但当记者向此郁部长出示了采访函之后,却只得到了郁部长一句“我向上级请示一下”的回应。随后,这名郁部长便带领几名手拿摄像器材的人员进入了园林。园林的大门在几人走进去之后,马上重新关闭!
在接下来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开始在园林门口等待郁部长的请示结果。在这期间,之前的中年男子仍旧不断劝说记者离开。而我们也多次拨打郁部长的手机试图询问“请示结果”,但均是无人接听。
附近一位农民模样的老者,知道我们是记者以后,悄悄说:“离这里几里地,就是方正县烈士公墓,那里的纪念碑早就没人管了。而县政府对于这里日本人的纪念碑,倒是不断翻修,这个园林也是不断扩建。
隔着铁栏放眼望去,园内繁花似锦、芳草萋萋,几座大理石碑上刻着的烫金字迹在阳光下甚至有些刺眼。此时,我们倒是很想知道,方正县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又是何种面目。
半小时后,郁部长终于又陪同先前的摄像人员走出了园林,而在园林门口,郁部长给记者的答复却是:“我陪同的是新华社的两个记者,他们是从内刊的角度来做,这个是允许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现在不接待。”并明确向记者表示:“我现在的态度代表县政府,我现在只知道新华社可以采访,其他媒体都不可以!”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在听闻此事之后,气愤地指出:“在中国的领土上,居然有一块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不准中国人自己进入,不接待中国的记者,这不是‘殖民飞地’是什么?”
革命烈士纪念碑破得不像样子
方正县的吉利村,又名“光棍村”,因村中男人多无配偶而得名。在“光棍村”的村口,我们看到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修鞋老人,据当地人介绍,此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
谈起县政府耗资70万修建“日本开拓团名录墙”一事,现年85岁高龄的老战士以一声长叹作为了回答:“我肯定是接受不了这件事的,当年日本关东军占领黑龙江时,祸害了多少中国人!东北被占了整整14年啊,一些日本人在战败撤退时,还留下话说‘14年之后还会再回来!’”
问起之前听说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事,老战士不禁面露凄然之色:“革命烈士纪念碑那还算是个面子工程,每年清明学校还组织学生去扫扫墓,但政府也早就不重视,破得不像样子了。这附近还有一处苏军烈士墓,葬着当年帮助我们打日本鬼子的苏联阵亡将士。那座墓碑还是当年苏联政府出资在这里修的,现在也早就没人管了。方正县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那里还有一座墓的事情。”
依照老军人的指点,我们先后找到了与“中日友好园林”相距仅有三五公里的方正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方正县苏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身已显出斑驳的岁月痕迹,原本鎏金的字体此时呈现出破旧的古铜色。一旁的说明栏上,更是锈迹斑斑,玻璃宣传栏里的宣传单页早已被一片暗黄色的锈迹侵蚀,字迹完全无从辨认。而苏军烈士墓的情景更是令人心酸,一座仅有两三米高的小石塔上,竖立着一颗单薄的红色五角星。碑座旁边大概三米见方处,用以划定墓碑区域的铁链甚至已经断裂。
陪同记者一同前来的出租车司机目睹此景,在一旁小声嘀咕道:“如果被砸的是这个苏军烈士墓,估计人家砸完走了都没有人知道!”
不翼而飞的名录墙
8月5日当晚,方正县的每条主干街道上,均有多辆警车徘徊。据当地市民透露:“南京方面来了几百人,特意为立碑一事来找方正县政府理论,现已到达哈尔滨。为防止之前“日本开拓团名录墙”被砸事件重演,县政府出动了县里所有的警车维护治安。”
第二天,据网上消息称:方正县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已被当地县政府予以拆除。至于县政府此举究竟是何原因,当地有关部门并未给出任何解释。针对此问题,记者又几次拨打了方正县宣传部郁部长的手机,但一直无人接听。
再次去往“中日友好园林”,司机在距离园林约有1公里处停下了车,示意那里不让出租车靠近,接下来的路,只有徒步走过去了。
“今天这里的情况好像更加奇怪。”在记者下车时,司机这样说了一句。窄窄的乡间公路上,不时有警车呼啸而过。昨天在附近守候阻拦的人不见了,反倒让人感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平静。
“中日友好园林”的大门依旧紧闭,但旁边却有一扇打开的小门。门口依旧立着几名身着保安制服的人员,只是对于记者的进入,他们这次并没有任何阻拦,只是用眼神紧紧地锁定着每一个进入园林的外来者。
原本位于“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和“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后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已经不知所踪。甚至连一丝被砸挖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只有细心观察,才依稀可以发现,原址处的地面均匀地铺撒着一层细小石子,有别于其他位置的泥土路。在此期间,记者听到几名当地村民小声议论:“昨晚拆的,不知道送到哪去了。”
举国轰动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就这样不翼而飞,方正县政府对此没有任何回应。
如要立碑,
应该是“满洲开拓团罪行碑”
之前一篇名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序言”的帖子曾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发帖者指出:网络上争议纷纷攘攘的方正县为两处公墓设立了名录墙。分别称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和“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名录墙的序言说明了设立名录墙的背景和初衷。非常奇怪的是,媒体在报道此事时,都隐去了碑文中的序言。在此,将碑文以长微博贴出,以正视听!
“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序言如下: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15000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20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196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建设“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将尸骨埋于墓中。1984年,“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迁移至此,墓中亡者多无姓名,经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将墓中亡者姓名刻录,一为告知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故立此名录,以警世人。
此微博已经发出,引来诸多跟帖,很多人纷纷猜测,之前媒体对此事的批评是否带有断章取义的成分。针对此问题,日前,《新民周刊》记者致电采访了曾因此事而上书全国政协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就名录墙一事的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
新民周刊:对于方正县在中日友好园林中建立“日本开拓团名录墙”一事,网上一直有两种声音,有人出于民族情感不能接受,但也有人站在方正县政府的角度,认为从碑文的序言上看,并无阿谀谄媚之意,对此你怎么看?
吴先斌:方正县政府在碑文序言中,采用了断章取义的做法。仅仅提及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民沦为弃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对之前日本开拓团在东北的殖民性质绝口不提。这是在人为地对开拓团进行了美化。开拓团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移民和军事组成部分,与普通日本国民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新民周刊:可否举例说明,这种不同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先斌:中国研究抗日战争史料的学者都应该了解,开拓团在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沦为日本殖民地。首先,开拓团曾直接参与、配合日本关东军对抗日组织实行剿灭。作为一个群体,开拓团不可否认地成为侵华日军的帮凶,打上了侵华的烙印。其次,开拓团曾对当地中国人民进行暴力镇压和强行征地。当时的开拓团在中国大地上以“一等国民”自居,用军事武装剥夺中国人的土地所有权,让中国人为其耕种劳作,这是典型的奴化概念!不能因为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民沦为弃民很可怜,就把他们的性质美化。
新民周刊:之前有人用法国诺曼底的德军公墓与此事作对比,认为方正县的名录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对此你怎么看?
吴先斌:纪念墙和公墓有着本质的区别!纪念墙是弘扬社会正面价值观的代表。至于碑文中提到的大爱、反思是站不住脚的。体现一个民族的大爱和宽容,可以像法国一样为逝者修建坟墓,但决不能筑墙。不管当地政府以什么样的借口建造此名录墙,都是对在二战中受害国民的深深伤害!如果一定要建立这座名录墙,我认为应该将其名称改为:满洲开拓团罪行碑!
方正县政府的苍白解释
在“名录墙”经历了被痛骂、被砸以及最后终于被拆除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方正县政府建造“日本开拓团名录墙”的风波似乎终于告一段落。而在整件事情当中,方正县政府有关部门始终将此行为解释为“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否认其是出于吸引日商投资考虑。
面对网上曝出关于方正县政府强制县内所有商铺均要书写日文翻译,否则不予办理营业执照的说法,方正县政府至今未给出合理解释。
日前,有网民在网上贴出了一份名为:方正县《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的权威资料,发帖者还特意在资料上标注了此资料由方正县政府发布的时间,为:2010年9月29 日14:42。
在资料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关键性语句:“为把我县独有的侨资、侨力资源转变为自身的发展优势,2006年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打造‘东北旅日侨乡’(龙江第一侨乡)的战略目标”;“ 日本在方正的三处飞机场遗址、日本开拓团洪部遗址,都应该成为中日关系的历史见证,加以保护管理,辟为日本访华团的参观之地……”
在有关“侨乡形象工程建设成就”一段中,资料里明确写出:“发掘和恢复确认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遗址,征集了大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物品和日本开拓团民遗留物品,维修改造了中日友好园林设施,充实了陈列馆内的文化内容,开发修建了华侨墓地,这些都使侨乡形象得到了扩大,影响更加深远。”
除此资料之外,在另一份名为:方正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县也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方位扩大开放,筹建方正驻日本东大阪办事机构,继续加强与日驻华使领馆联络,举办华侨联谊会、中日文化交流会等活动,深化与日本官方、民间友好交流合作。
在方正县华侨商会记者还了解到,为把该县独有的侨资、侨力资源转变为自身的发展优势,2006年方正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打造“东北旅日侨乡”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并支持华人华侨及归侨侨眷投资兴业。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认为,“在立碑事件背后,真正的潜规则实际上是GDP的驱使,不是什么历史需要纪念。中国那么多现存于世的慰安妇,在东北数量尤其众多。她们曾被日军在侵华时期当做发泄工具,并且摘除了子宫。而据我所知,这事在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来关心,给予她们人道补偿。方正县政府有钱修建‘中日友好园林’,对于那些二战中的受害者又是如何安置的?东北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和茂密的森林,当地政府要拉动GDP应该从这些方面下手,这才是人间正道。”
在经历了网上几天的口诛笔伐和5名保钓人士的愤怒砸碑之后,一直不肯公开解释此事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政府,终于在8月5日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出资70万建造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悄无声息地拆除。据说,就在那一晚,来自南京的几百名保钓人士已经抵达哈尔滨,正准备为此事向方正县当地政府讨说法。
然而,纵观当地政府之前的一系列做法:包括强制方正县街边店铺制作带有日文标志的牌匾,县内多处商业区域、高档楼盘均在“侨乡”上大做文章等等,诸多细节都使人很难把立碑一事当做一起偶然事件来看待。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针对此事上书全国政协之后,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现在碑的实体虽然被拆了,但在当地政府有关人士的心中,那块碑还没有被拆掉!”
“中日友好园林”只对日本开放
8月5日,在5位保钓人士做出砸碑举动的第二天,记者乘当地出租车前往位于方正县城东炮台山的“中日友好园林”。一路上,司机反复告诉记者:“我只能送你们到那附近,不能送到门口。那里最近不让外人靠近。尤其不让出租车带人过去,出租车公司已经内部通告,有载客到那里的,要摘牌子的。你们一会下了车,若遇到有人询问,最好别说是记者。”在距园林约500米的一处防火点,司机将车停下,告诉我们只能送到这里了。
刚一下车,防火点的岗哨里立即走出四五个人,将记者团团围住,询问“来者何人、到哪里去”。在得到记者说是“哈尔滨市民”,想去“友好园林”看热闹的答复之后,一位中年男子人开始劝说记者:“那里最近闭园,什么也看不到,别去了,赶快回去吧。”一番欲言又止的劝阻之后,几人终于不好强行阻拦,勉强将记者“放行”。
距离防火点约500米的中日友好园林,今天大门紧闭。门里门外各徘徊着四五名身份不明的人员,像是特意在此守候着什么。在园林门口的一块石碑上,书写着如下内容:“中日友好园林,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隔着铁门,几个身着保安制服的人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此处的每一位外来者。当我们向其询问为什么不开门时,园内之人却并不说话。再三询问之下,园内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才隔着铁门说了一句:“今天闭园。”继续追问闭园的理由,又得到一句简短的答复:“现在是特殊时期。”再问如何特殊,对方却闭口不言,只说闭园是政府的决定,自己现在是代表政府回绝一切来访者。
当记者问及此园林平时是否向公众开放时,对方给出的回答是:“平时是可以进的,最近特殊时期才闭园。具体闭园到什么时候还要等通知,你们回去吧。”
在此之前,记者分明从不止一位当地村民口中听说,此园林平时根本不对外开放,只有日本代表团或旅游团来访时,才对日本团体开放。很多老百姓只是知道在此有一处“中日友好园林”,但从未被允许进入参观过。
在记者与院内人员交涉的过程中,一组扛着带有“凤凰卫视”台标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自园内走出。当记者询问为何媒体可以进入园林之时,此前那名中年男子似乎开始有所觉察,开始反复询问记者的身份。并告诉我们,如果是媒体,出示证件后,我们会向上级请示予以放行。
僵持不下之际,一辆面包车自远方驶来,停在园林门口,一位中年女子陪同着几名带有摄像器材的工作人员走下汽车。园内的中年男子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我们方正县的宣传部郁部长,如果你是媒体的,可以向她说明情况。”但当记者向此郁部长出示了采访函之后,却只得到了郁部长一句“我向上级请示一下”的回应。随后,这名郁部长便带领几名手拿摄像器材的人员进入了园林。园林的大门在几人走进去之后,马上重新关闭!
在接下来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开始在园林门口等待郁部长的请示结果。在这期间,之前的中年男子仍旧不断劝说记者离开。而我们也多次拨打郁部长的手机试图询问“请示结果”,但均是无人接听。
附近一位农民模样的老者,知道我们是记者以后,悄悄说:“离这里几里地,就是方正县烈士公墓,那里的纪念碑早就没人管了。而县政府对于这里日本人的纪念碑,倒是不断翻修,这个园林也是不断扩建。
隔着铁栏放眼望去,园内繁花似锦、芳草萋萋,几座大理石碑上刻着的烫金字迹在阳光下甚至有些刺眼。此时,我们倒是很想知道,方正县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又是何种面目。
半小时后,郁部长终于又陪同先前的摄像人员走出了园林,而在园林门口,郁部长给记者的答复却是:“我陪同的是新华社的两个记者,他们是从内刊的角度来做,这个是允许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现在不接待。”并明确向记者表示:“我现在的态度代表县政府,我现在只知道新华社可以采访,其他媒体都不可以!”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在听闻此事之后,气愤地指出:“在中国的领土上,居然有一块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不准中国人自己进入,不接待中国的记者,这不是‘殖民飞地’是什么?”
革命烈士纪念碑破得不像样子
方正县的吉利村,又名“光棍村”,因村中男人多无配偶而得名。在“光棍村”的村口,我们看到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修鞋老人,据当地人介绍,此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
谈起县政府耗资70万修建“日本开拓团名录墙”一事,现年85岁高龄的老战士以一声长叹作为了回答:“我肯定是接受不了这件事的,当年日本关东军占领黑龙江时,祸害了多少中国人!东北被占了整整14年啊,一些日本人在战败撤退时,还留下话说‘14年之后还会再回来!’”
问起之前听说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事,老战士不禁面露凄然之色:“革命烈士纪念碑那还算是个面子工程,每年清明学校还组织学生去扫扫墓,但政府也早就不重视,破得不像样子了。这附近还有一处苏军烈士墓,葬着当年帮助我们打日本鬼子的苏联阵亡将士。那座墓碑还是当年苏联政府出资在这里修的,现在也早就没人管了。方正县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那里还有一座墓的事情。”
依照老军人的指点,我们先后找到了与“中日友好园林”相距仅有三五公里的方正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方正县苏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身已显出斑驳的岁月痕迹,原本鎏金的字体此时呈现出破旧的古铜色。一旁的说明栏上,更是锈迹斑斑,玻璃宣传栏里的宣传单页早已被一片暗黄色的锈迹侵蚀,字迹完全无从辨认。而苏军烈士墓的情景更是令人心酸,一座仅有两三米高的小石塔上,竖立着一颗单薄的红色五角星。碑座旁边大概三米见方处,用以划定墓碑区域的铁链甚至已经断裂。
陪同记者一同前来的出租车司机目睹此景,在一旁小声嘀咕道:“如果被砸的是这个苏军烈士墓,估计人家砸完走了都没有人知道!”
不翼而飞的名录墙
8月5日当晚,方正县的每条主干街道上,均有多辆警车徘徊。据当地市民透露:“南京方面来了几百人,特意为立碑一事来找方正县政府理论,现已到达哈尔滨。为防止之前“日本开拓团名录墙”被砸事件重演,县政府出动了县里所有的警车维护治安。”
第二天,据网上消息称:方正县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已被当地县政府予以拆除。至于县政府此举究竟是何原因,当地有关部门并未给出任何解释。针对此问题,记者又几次拨打了方正县宣传部郁部长的手机,但一直无人接听。
再次去往“中日友好园林”,司机在距离园林约有1公里处停下了车,示意那里不让出租车靠近,接下来的路,只有徒步走过去了。
“今天这里的情况好像更加奇怪。”在记者下车时,司机这样说了一句。窄窄的乡间公路上,不时有警车呼啸而过。昨天在附近守候阻拦的人不见了,反倒让人感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平静。
“中日友好园林”的大门依旧紧闭,但旁边却有一扇打开的小门。门口依旧立着几名身着保安制服的人员,只是对于记者的进入,他们这次并没有任何阻拦,只是用眼神紧紧地锁定着每一个进入园林的外来者。
原本位于“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和“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后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已经不知所踪。甚至连一丝被砸挖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只有细心观察,才依稀可以发现,原址处的地面均匀地铺撒着一层细小石子,有别于其他位置的泥土路。在此期间,记者听到几名当地村民小声议论:“昨晚拆的,不知道送到哪去了。”
举国轰动的“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就这样不翼而飞,方正县政府对此没有任何回应。
如要立碑,
应该是“满洲开拓团罪行碑”
之前一篇名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序言”的帖子曾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发帖者指出:网络上争议纷纷攘攘的方正县为两处公墓设立了名录墙。分别称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和“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名录墙的序言说明了设立名录墙的背景和初衷。非常奇怪的是,媒体在报道此事时,都隐去了碑文中的序言。在此,将碑文以长微博贴出,以正视听!
“日本开拓团名录墙”序言如下: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15000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20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196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建设“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将尸骨埋于墓中。1984年,“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迁移至此,墓中亡者多无姓名,经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将墓中亡者姓名刻录,一为告知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故立此名录,以警世人。
此微博已经发出,引来诸多跟帖,很多人纷纷猜测,之前媒体对此事的批评是否带有断章取义的成分。针对此问题,日前,《新民周刊》记者致电采访了曾因此事而上书全国政协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就名录墙一事的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
新民周刊:对于方正县在中日友好园林中建立“日本开拓团名录墙”一事,网上一直有两种声音,有人出于民族情感不能接受,但也有人站在方正县政府的角度,认为从碑文的序言上看,并无阿谀谄媚之意,对此你怎么看?
吴先斌:方正县政府在碑文序言中,采用了断章取义的做法。仅仅提及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民沦为弃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对之前日本开拓团在东北的殖民性质绝口不提。这是在人为地对开拓团进行了美化。开拓团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移民和军事组成部分,与普通日本国民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新民周刊:可否举例说明,这种不同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先斌:中国研究抗日战争史料的学者都应该了解,开拓团在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沦为日本殖民地。首先,开拓团曾直接参与、配合日本关东军对抗日组织实行剿灭。作为一个群体,开拓团不可否认地成为侵华日军的帮凶,打上了侵华的烙印。其次,开拓团曾对当地中国人民进行暴力镇压和强行征地。当时的开拓团在中国大地上以“一等国民”自居,用军事武装剥夺中国人的土地所有权,让中国人为其耕种劳作,这是典型的奴化概念!不能因为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民沦为弃民很可怜,就把他们的性质美化。
新民周刊:之前有人用法国诺曼底的德军公墓与此事作对比,认为方正县的名录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对此你怎么看?
吴先斌:纪念墙和公墓有着本质的区别!纪念墙是弘扬社会正面价值观的代表。至于碑文中提到的大爱、反思是站不住脚的。体现一个民族的大爱和宽容,可以像法国一样为逝者修建坟墓,但决不能筑墙。不管当地政府以什么样的借口建造此名录墙,都是对在二战中受害国民的深深伤害!如果一定要建立这座名录墙,我认为应该将其名称改为:满洲开拓团罪行碑!
方正县政府的苍白解释
在“名录墙”经历了被痛骂、被砸以及最后终于被拆除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方正县政府建造“日本开拓团名录墙”的风波似乎终于告一段落。而在整件事情当中,方正县政府有关部门始终将此行为解释为“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否认其是出于吸引日商投资考虑。
面对网上曝出关于方正县政府强制县内所有商铺均要书写日文翻译,否则不予办理营业执照的说法,方正县政府至今未给出合理解释。
日前,有网民在网上贴出了一份名为:方正县《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的权威资料,发帖者还特意在资料上标注了此资料由方正县政府发布的时间,为:2010年9月29 日14:42。
在资料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关键性语句:“为把我县独有的侨资、侨力资源转变为自身的发展优势,2006年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打造‘东北旅日侨乡’(龙江第一侨乡)的战略目标”;“ 日本在方正的三处飞机场遗址、日本开拓团洪部遗址,都应该成为中日关系的历史见证,加以保护管理,辟为日本访华团的参观之地……”
在有关“侨乡形象工程建设成就”一段中,资料里明确写出:“发掘和恢复确认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遗址,征集了大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物品和日本开拓团民遗留物品,维修改造了中日友好园林设施,充实了陈列馆内的文化内容,开发修建了华侨墓地,这些都使侨乡形象得到了扩大,影响更加深远。”
除此资料之外,在另一份名为:方正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县也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方位扩大开放,筹建方正驻日本东大阪办事机构,继续加强与日驻华使领馆联络,举办华侨联谊会、中日文化交流会等活动,深化与日本官方、民间友好交流合作。
在方正县华侨商会记者还了解到,为把该县独有的侨资、侨力资源转变为自身的发展优势,2006年方正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打造“东北旅日侨乡”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并支持华人华侨及归侨侨眷投资兴业。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认为,“在立碑事件背后,真正的潜规则实际上是GDP的驱使,不是什么历史需要纪念。中国那么多现存于世的慰安妇,在东北数量尤其众多。她们曾被日军在侵华时期当做发泄工具,并且摘除了子宫。而据我所知,这事在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来关心,给予她们人道补偿。方正县政府有钱修建‘中日友好园林’,对于那些二战中的受害者又是如何安置的?东北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和茂密的森林,当地政府要拉动GDP应该从这些方面下手,这才是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