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墙中洞”实验告诉大家:儿童天生具有学习潜能,是可以实现自我学习的。“墙中洞”教學实验实际上属于“生本教育”思想,体现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理念,借助学生的内在本能力量,通过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教学任务的自我完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本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R857.3,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91-01
想必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听过“墙中洞”的故事:一位教育研究专家,在印度的一个贫民区的墙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台连接网络的触摸屏式的电脑镶嵌到洞里,数天后,一些孩子竟然在没有大人教授的情况下自己学会了上网,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孩子们可以用“自组织”的方式学会电脑的使用。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践行“生本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促成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让出位置,开放教学时空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居于强势的统治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如同傀儡,毫无主动权,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这种“师本”的课堂中,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只有教师,不见学生,教师没能尊重学生,更不是依靠学生,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应让出课堂位置,甘当幕后者,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不见自我”,将学生推向前台,教师要开放教学时空,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飞扬地学习。教师不要做拉动学生的“纤夫”,不能一味地牵引学生学习,要勇于放开手中的绳索,解放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飞翔。例如,《初识画图》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画图”窗口,学会使用“铅笔、刷子”等工具,笔者在情境中导入“画图”后,采取开放式教学,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刷子、铅笔”等工具画出各种美丽的图画。
二、激发兴趣,唤醒自主动能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要想成功点燃学生自主学习之火,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才能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生本教育”反对教师做知识的灌输者,倡导充当学生生命的牧者。优秀的教师善于激趣,懂得唤醒,通过唤醒学生的自主动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成为快乐的探究者。
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笔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画正方形和圆形》一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快乐城堡”故事情境: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来到快乐城堡游玩,美丽的城堡也是由各种图形构成,成为它们的快乐家园。“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堡吗?”笔者趁机问道,“想!”充满好奇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显然,情境点燃了学生兴趣,唤醒了他们的动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探究矩形、圆形的画法,学会给图形填充颜色。”笔者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探究主题,学生也展开能动的学习。
三、丰富实践,丰盈探究经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墙中洞”实验告诉我们,学生天生具有探究的潜能,即便没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他们会在反复地摸索中不断自我修正,信息技术的习得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只要教师们给他们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他们完全有可能自学成才。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摸索,不断丰盈探究经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例如,在教学《操作计算机》一课中,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而是先安排学生观察并讨论开机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操作,结果他们自己成功地打开了计算机电源,在启动Windows后,笔者同样让学生自主操作鼠标器,由于部分学生曾经有过使用经验,他们大胆操作,同伴之间还相互传授经验,为了训练他们操作鼠标的熟练性,笔者设计了“打靶游戏”“更换桌面”等活动,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引领点拨,助推高效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是教师引领下的“生本”,而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生本”,不是无组织、无计划、无目的、无方法的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的学习,而是教师引领下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是学生的合作者,是学习的推动者。
在教学《操作键盘》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键盘的正确操作方法,笔者没有任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是采取导让结合的方法,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授予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基本的打字操作要领,如“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其他八个手指放在基准键上”,“手指分工、各司其职”,在笔者的精心示范与指点之下,学生指法练习得心应手,很快就掌握了键盘的操作。我的引领点拨助推了学生的探究,提高了学习的质效。
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让引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研究与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9).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本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R857.3,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91-01
想必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听过“墙中洞”的故事:一位教育研究专家,在印度的一个贫民区的墙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台连接网络的触摸屏式的电脑镶嵌到洞里,数天后,一些孩子竟然在没有大人教授的情况下自己学会了上网,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孩子们可以用“自组织”的方式学会电脑的使用。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践行“生本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促成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让出位置,开放教学时空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居于强势的统治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如同傀儡,毫无主动权,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这种“师本”的课堂中,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只有教师,不见学生,教师没能尊重学生,更不是依靠学生,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应让出课堂位置,甘当幕后者,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不见自我”,将学生推向前台,教师要开放教学时空,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飞扬地学习。教师不要做拉动学生的“纤夫”,不能一味地牵引学生学习,要勇于放开手中的绳索,解放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飞翔。例如,《初识画图》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画图”窗口,学会使用“铅笔、刷子”等工具,笔者在情境中导入“画图”后,采取开放式教学,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刷子、铅笔”等工具画出各种美丽的图画。
二、激发兴趣,唤醒自主动能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要想成功点燃学生自主学习之火,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才能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生本教育”反对教师做知识的灌输者,倡导充当学生生命的牧者。优秀的教师善于激趣,懂得唤醒,通过唤醒学生的自主动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成为快乐的探究者。
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笔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画正方形和圆形》一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快乐城堡”故事情境: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来到快乐城堡游玩,美丽的城堡也是由各种图形构成,成为它们的快乐家园。“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堡吗?”笔者趁机问道,“想!”充满好奇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显然,情境点燃了学生兴趣,唤醒了他们的动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探究矩形、圆形的画法,学会给图形填充颜色。”笔者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探究主题,学生也展开能动的学习。
三、丰富实践,丰盈探究经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墙中洞”实验告诉我们,学生天生具有探究的潜能,即便没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他们会在反复地摸索中不断自我修正,信息技术的习得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只要教师们给他们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他们完全有可能自学成才。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摸索,不断丰盈探究经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例如,在教学《操作计算机》一课中,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而是先安排学生观察并讨论开机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操作,结果他们自己成功地打开了计算机电源,在启动Windows后,笔者同样让学生自主操作鼠标器,由于部分学生曾经有过使用经验,他们大胆操作,同伴之间还相互传授经验,为了训练他们操作鼠标的熟练性,笔者设计了“打靶游戏”“更换桌面”等活动,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引领点拨,助推高效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是教师引领下的“生本”,而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生本”,不是无组织、无计划、无目的、无方法的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的学习,而是教师引领下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是学生的合作者,是学习的推动者。
在教学《操作键盘》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键盘的正确操作方法,笔者没有任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是采取导让结合的方法,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授予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基本的打字操作要领,如“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其他八个手指放在基准键上”,“手指分工、各司其职”,在笔者的精心示范与指点之下,学生指法练习得心应手,很快就掌握了键盘的操作。我的引领点拨助推了学生的探究,提高了学习的质效。
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让引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研究与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