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课改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物理实验对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实验教学 探索
物理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实验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我认为应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四种类型。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还能将教师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仪器的正确使用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他们从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使概念得到强化,从而加深对物理变化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边学边实验
这类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堂引入中、探究中或训练中运用,实验时间可长可短,实验方式形式多样,不遵循完整的实验步骤,“边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少走弯路。“边实验”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课堂学习的形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由于这类实验不像教师的演示实验进行的顺利,而又要求能很好地配合新课教学,恰当地掌握实验时间,因此要在课前有目的的作好准备,并且在课堂上又要求发挥应变能力。
边学边实验的仪器,材料大部分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不需要多么精密的专业器材,这些实验器具既节约了实验的花费,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到学习物理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一般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探索新的物理知识,而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比较规范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手能力,在每次学生分组实验前,我都要求学生对要实验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的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以及所需实验器材有清楚的了解,熟悉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完成的一种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课外实验没有成套的正规仪器,教师一般都不在现场,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找器材,自己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当然,这些实验的题材需要教师提前定好或与学生商讨好提出,有利于实验的完成,达到实验目的。在课题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考虑到做实验时没有老师,有时甚至连家长都不在场的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凡是有危险隐患的实验都舍弃。
2.科学性原则
实验选题时,应保证实验题目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的教育因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所以,一定要考虑实验题目的科学性。
3.趣味性原则
实验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實验设计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自始至终保持较高兴趣。只有学生认为新奇、有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好奇是中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应满足趣味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所选的实验题目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一个设计良好的物理实验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应该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蕴含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课外实验,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一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中,从个人兴趣出发,做自己爱做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这样就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判断和评价,有助于他们科学素质的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实验教学 探索
物理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实验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我认为应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四种类型。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还能将教师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仪器的正确使用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他们从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使概念得到强化,从而加深对物理变化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边学边实验
这类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堂引入中、探究中或训练中运用,实验时间可长可短,实验方式形式多样,不遵循完整的实验步骤,“边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少走弯路。“边实验”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课堂学习的形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由于这类实验不像教师的演示实验进行的顺利,而又要求能很好地配合新课教学,恰当地掌握实验时间,因此要在课前有目的的作好准备,并且在课堂上又要求发挥应变能力。
边学边实验的仪器,材料大部分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不需要多么精密的专业器材,这些实验器具既节约了实验的花费,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到学习物理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一般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探索新的物理知识,而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比较规范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手能力,在每次学生分组实验前,我都要求学生对要实验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的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以及所需实验器材有清楚的了解,熟悉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完成的一种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课外实验没有成套的正规仪器,教师一般都不在现场,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找器材,自己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当然,这些实验的题材需要教师提前定好或与学生商讨好提出,有利于实验的完成,达到实验目的。在课题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考虑到做实验时没有老师,有时甚至连家长都不在场的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凡是有危险隐患的实验都舍弃。
2.科学性原则
实验选题时,应保证实验题目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的教育因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所以,一定要考虑实验题目的科学性。
3.趣味性原则
实验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實验设计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自始至终保持较高兴趣。只有学生认为新奇、有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好奇是中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应满足趣味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所选的实验题目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一个设计良好的物理实验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应该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蕴含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课外实验,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一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中,从个人兴趣出发,做自己爱做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这样就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判断和评价,有助于他们科学素质的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