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对经济发展、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影响。高校对此建立了一定的应急管理机制。但由于应急管理不成熟,仍然存在着应急管理组织松散、应急预案不足、健康教育缺失等问题。本文在查阅了众多文献资料后提出了关于树立安全卫生意识、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一、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类型
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国务院在下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明确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其中特殊的一种,是指突然发生在学校的一些群体性不明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具有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等可能给学校师生带来人身健康严重威胁的公共卫生事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群体性、社会危害性、传播广泛性。突发性体现在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和难以及时防范。群体性和传播广泛性可以一起理解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于大学生这一团体,学生之间接触频繁,造成事态的迅速扩散。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会造成经济的损失,并给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都带来不良影响。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主要有传染病流行事件、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实验室安全事件。其中传染病流行事件占的比重最大,它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一些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猩红热、白喉、肺结核等等,也是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一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主要以食物中毒为主的事件,一些高校食堂不注重卫生,导致学生服用变质食品或者使用不洁餐具,造成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而实验室安全事件虽然没有前两种卫生事件的传播范围广,但它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由于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以及做动物解剖实验时动物遗体带来的病菌感染等等。
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引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极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其次,加重了家庭负担,造成学校、社会经济的损失。某些高校的声誉可能从此会受到影响。但同样的,高校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政府尽快出台有关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引发人们对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现状的思考,提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二、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应急管理机制松散。目前高校大多没有形成教务处、保卫处、医务室、食堂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联合管理机制,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观念滞后、责任意识淡薄,面对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的现象。其次,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决策能力弱、缺乏统一指挥,各部门成了无头苍蝇。并且许多高校的医务室配备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形成专业的医疗队伍,校医院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药物种类、储备量有限。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医务室的责任非同小可,必須尽快引起重视,增加卫生费用投入,加快形成专业队伍的步伐。
2.应急预案存在不足。许多高校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大多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并且预案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内容不全面、原则缺失等缺陷。大多高校都忽略了前期预警机制的制定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导致灾害发生时领导和各部门信息滞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错过了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黄金时间。而许多管理者对此也不够重视,根据惯性思维认为应急预案只是拿来应急所用,忽视了日常管理工作,比如没有对保卫处人员、医疗卫生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和应急操作演练,使得他们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没有及时检查应急资源是否合理配备,在事件发生时才手忙脚乱地去筹集资源。除此之外,高校大都忽略了信息反馈评价机制,应急预案一成不变,导致下次再发生危机事件时,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不是有了应急预案就能高枕无忧,必须要将书面上的条条框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3.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安全卫生意识,但不少学生都存在着侥幸心理,防范意识不深刻,并且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都有所欠缺。在急救技能这一方面,多数学生也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没有做过实操演练。对于急救方法也只能讲出个大概,没有很清晰的条理。而学校,也没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安排的相关知识宣传、急救课程、应急演练等等。学校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大学生需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安全卫生观念。
三、对改进应急管理现状提出的对策
1.成立应急管理小组。高校应当尽快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带头指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统一协调,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在事件发生时,以大局为重,共同应对灾害。比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堂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一切食物供应,寻找致病源头。保卫处人员应维护好校园秩序,防止因学生恐慌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医务处人员应迅速就位,调动一切资源,救治身体不适的学生。而这一切的协调指挥,都由应急综合管理小组来执行。只有各部门责任意识强大、工作协调有序,才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而无论何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室的作用都十分重大。高校应当增加医疗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保障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从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高校应急预案应考虑到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发生的可能性,针对不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质,制定一套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预案。树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将“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到应急预案中去。考虑实际执行情况,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高校预警机制,做好监测预防工作,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构建信息快速通道,将事件发生的缘由、过程第一时间呈报给上级领导,上级也应迅速做出指示。管理者应提高重视度,将一切的应急预案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比如加强对保卫处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医务室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他们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他们熟悉应急的流程和方法,在应对危机时做到有条不紊、冷静对待;检查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充足等等。同时,建立信息反馈评价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补充应急预案中的漏洞以及改进预案的不足之处。
3.加强健康教育。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向学生的心理素质发起挑战。高校应当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设有关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课程、开展专家讲座和相关知识竞赛等等,做好心理知识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摒除侥幸心理。定期举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警惕,加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得在事件发生时,能做到冷静、科学地对待。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学校应及时报道真实疫情,澄清不实消息,减少可能引发恐慌的报道,避免舆论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安抚受害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重膳食平衡,改正不良习惯,重视个人卫生,这是从根本上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一、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类型
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国务院在下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明确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其中特殊的一种,是指突然发生在学校的一些群体性不明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具有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等可能给学校师生带来人身健康严重威胁的公共卫生事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群体性、社会危害性、传播广泛性。突发性体现在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和难以及时防范。群体性和传播广泛性可以一起理解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于大学生这一团体,学生之间接触频繁,造成事态的迅速扩散。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会造成经济的损失,并给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都带来不良影响。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主要有传染病流行事件、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实验室安全事件。其中传染病流行事件占的比重最大,它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一些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猩红热、白喉、肺结核等等,也是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一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主要以食物中毒为主的事件,一些高校食堂不注重卫生,导致学生服用变质食品或者使用不洁餐具,造成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而实验室安全事件虽然没有前两种卫生事件的传播范围广,但它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由于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以及做动物解剖实验时动物遗体带来的病菌感染等等。
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引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极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其次,加重了家庭负担,造成学校、社会经济的损失。某些高校的声誉可能从此会受到影响。但同样的,高校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政府尽快出台有关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引发人们对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现状的思考,提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二、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应急管理机制松散。目前高校大多没有形成教务处、保卫处、医务室、食堂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联合管理机制,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观念滞后、责任意识淡薄,面对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的现象。其次,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决策能力弱、缺乏统一指挥,各部门成了无头苍蝇。并且许多高校的医务室配备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形成专业的医疗队伍,校医院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药物种类、储备量有限。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医务室的责任非同小可,必須尽快引起重视,增加卫生费用投入,加快形成专业队伍的步伐。
2.应急预案存在不足。许多高校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大多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并且预案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内容不全面、原则缺失等缺陷。大多高校都忽略了前期预警机制的制定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导致灾害发生时领导和各部门信息滞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错过了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黄金时间。而许多管理者对此也不够重视,根据惯性思维认为应急预案只是拿来应急所用,忽视了日常管理工作,比如没有对保卫处人员、医疗卫生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和应急操作演练,使得他们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没有及时检查应急资源是否合理配备,在事件发生时才手忙脚乱地去筹集资源。除此之外,高校大都忽略了信息反馈评价机制,应急预案一成不变,导致下次再发生危机事件时,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不是有了应急预案就能高枕无忧,必须要将书面上的条条框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3.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安全卫生意识,但不少学生都存在着侥幸心理,防范意识不深刻,并且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都有所欠缺。在急救技能这一方面,多数学生也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没有做过实操演练。对于急救方法也只能讲出个大概,没有很清晰的条理。而学校,也没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安排的相关知识宣传、急救课程、应急演练等等。学校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大学生需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安全卫生观念。
三、对改进应急管理现状提出的对策
1.成立应急管理小组。高校应当尽快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带头指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统一协调,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在事件发生时,以大局为重,共同应对灾害。比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堂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一切食物供应,寻找致病源头。保卫处人员应维护好校园秩序,防止因学生恐慌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医务处人员应迅速就位,调动一切资源,救治身体不适的学生。而这一切的协调指挥,都由应急综合管理小组来执行。只有各部门责任意识强大、工作协调有序,才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而无论何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室的作用都十分重大。高校应当增加医疗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保障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从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高校应急预案应考虑到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发生的可能性,针对不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质,制定一套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预案。树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将“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到应急预案中去。考虑实际执行情况,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高校预警机制,做好监测预防工作,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构建信息快速通道,将事件发生的缘由、过程第一时间呈报给上级领导,上级也应迅速做出指示。管理者应提高重视度,将一切的应急预案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比如加强对保卫处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医务室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他们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他们熟悉应急的流程和方法,在应对危机时做到有条不紊、冷静对待;检查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充足等等。同时,建立信息反馈评价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补充应急预案中的漏洞以及改进预案的不足之处。
3.加强健康教育。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向学生的心理素质发起挑战。高校应当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设有关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课程、开展专家讲座和相关知识竞赛等等,做好心理知识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摒除侥幸心理。定期举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警惕,加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得在事件发生时,能做到冷静、科学地对待。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学校应及时报道真实疫情,澄清不实消息,减少可能引发恐慌的报道,避免舆论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安抚受害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重膳食平衡,改正不良习惯,重视个人卫生,这是从根本上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