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何在?究其原因在于此两点:其一,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没有转变,仍然固守陈规;其二,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依据作文写作的规律和青少年的特点去寻找培育其创新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得到了心灵的释放。
一、实用的例子: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材较传统的全命题的作文题材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绝大部分作文题材都是开放性的,所提供的话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童年趣事,假期见闻,邻里友情,生活中的发现、感悟,学生个人的快乐、烦恼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从所给材料界定的范围和提供内容承载的信息量来看,都给学生以较为宽广的选择余地和写作空间,而且绝大部分的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以话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主立意、自立文体、自拟题目,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容易操作实施的平台。笔者认为,教材是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实用的素材,语文教师必须好好利用教材的实用性。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利用课文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文题。让学生获得了多练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仿写课文练作文。即是将课文中某些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仿写。如学习《苏州园林》后,可出示《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等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仿照作者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习作;学习完《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后,可出示《我的____》(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让学生仿照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进行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困惑。二是扩写课文练作文。即是在课文的结尾处或重要情节处,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使课文内容得以拓展延伸。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大胆实践。学习《羚羊木雕》,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我”并充分发挥想象,扩写一段话,进行段的训练,这样能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是改写课文练作文。即是从形式上提出一定的要求,对课文的文体或叙述顺序进行改写。如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笔者从改变文体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将这首诗改写为记叙文。如学习《最后一课》后,笔者从改变人称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改第三人称的叙述口气为第一人称。如学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用现代叙事话语来练习作文。这样,结合课文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就能感觉到教材的实用性,而不再把教材当作一本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教科书。有学生有感而发:最美、最实用的文章就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
二、鲜活的例子:生活
如果仅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作文题来训练学生,是远远不足以提高其写作能力的。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贴近生活,因此,教师有必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写作题材。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身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感情,然而这种情感却不容易触动和抒发。怎样能使学生在万千事物,中捕捉“人人眼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克服“无材料可写”的弊端,从而写出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文章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观察、去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并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比如:某次拔河比赛,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比赛的场面,学生感叹:“今天的这场拔河比赛,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某次平常的大扫除。学生发现了劳动创造价值;某个后进生能主动整理教室的清洁工具,这使班上的学生发现了这个同学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某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了爱就在身边……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写作的材料。解决“写不具体”的问题,这还需要教师先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学生周围的客观事物,有动静之分,错综复杂,但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因此,学生在观察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如:写关于景物的作文,可教会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又要引导学生分辨主次,要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观察。又如:写关于人物的作文。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语言、心理、动作等)进行观察,展现人物的独特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写生活作文。这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感,激起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辅助的例子:课外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增加知识的积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探一些源头活水:
(1)推荐名篇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等杂志,鲁迅的《阿Q正传》、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钱钟书的《围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国四大名著及国外的一些名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读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书籍中的词汇、语言、写作技巧的影响,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指导写读书笔记,增强学生的练笔能力。写读书笔记是巩固阅读成果、促进思想深化、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它能为写作积累众多实在的材料,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写作技法做好相应的思想和操作的准备。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学生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准备好一本读书笔记本和两种颜色的笔,一种颜色的笔专门抄录文章的精彩处,另一种颜色的笔用来记录引起自己心灵共鸣的感受。
笔者还尝试在班上创办“班级月刊”,定期把学生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打印编排成册,给全班学生交流共享。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起来,“找水”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真正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入的发展,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己习作,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的实用价值,利用生活的鲜活性和课外阅读的辅助性来丰富学生的作文世界,也就增添了作文教学的生命力。
责编 雷 靖
一、实用的例子: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材较传统的全命题的作文题材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绝大部分作文题材都是开放性的,所提供的话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童年趣事,假期见闻,邻里友情,生活中的发现、感悟,学生个人的快乐、烦恼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从所给材料界定的范围和提供内容承载的信息量来看,都给学生以较为宽广的选择余地和写作空间,而且绝大部分的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以话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主立意、自立文体、自拟题目,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容易操作实施的平台。笔者认为,教材是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实用的素材,语文教师必须好好利用教材的实用性。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利用课文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文题。让学生获得了多练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仿写课文练作文。即是将课文中某些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仿写。如学习《苏州园林》后,可出示《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等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仿照作者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习作;学习完《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后,可出示《我的____》(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让学生仿照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进行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困惑。二是扩写课文练作文。即是在课文的结尾处或重要情节处,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使课文内容得以拓展延伸。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大胆实践。学习《羚羊木雕》,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我”并充分发挥想象,扩写一段话,进行段的训练,这样能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是改写课文练作文。即是从形式上提出一定的要求,对课文的文体或叙述顺序进行改写。如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笔者从改变文体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将这首诗改写为记叙文。如学习《最后一课》后,笔者从改变人称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改第三人称的叙述口气为第一人称。如学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用现代叙事话语来练习作文。这样,结合课文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就能感觉到教材的实用性,而不再把教材当作一本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教科书。有学生有感而发:最美、最实用的文章就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
二、鲜活的例子:生活
如果仅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作文题来训练学生,是远远不足以提高其写作能力的。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贴近生活,因此,教师有必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写作题材。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身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感情,然而这种情感却不容易触动和抒发。怎样能使学生在万千事物,中捕捉“人人眼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克服“无材料可写”的弊端,从而写出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文章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观察、去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并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比如:某次拔河比赛,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比赛的场面,学生感叹:“今天的这场拔河比赛,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某次平常的大扫除。学生发现了劳动创造价值;某个后进生能主动整理教室的清洁工具,这使班上的学生发现了这个同学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某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了爱就在身边……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写作的材料。解决“写不具体”的问题,这还需要教师先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学生周围的客观事物,有动静之分,错综复杂,但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因此,学生在观察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如:写关于景物的作文,可教会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又要引导学生分辨主次,要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观察。又如:写关于人物的作文。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语言、心理、动作等)进行观察,展现人物的独特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写生活作文。这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感,激起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辅助的例子:课外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增加知识的积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探一些源头活水:
(1)推荐名篇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等杂志,鲁迅的《阿Q正传》、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钱钟书的《围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国四大名著及国外的一些名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读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书籍中的词汇、语言、写作技巧的影响,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指导写读书笔记,增强学生的练笔能力。写读书笔记是巩固阅读成果、促进思想深化、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它能为写作积累众多实在的材料,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写作技法做好相应的思想和操作的准备。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学生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准备好一本读书笔记本和两种颜色的笔,一种颜色的笔专门抄录文章的精彩处,另一种颜色的笔用来记录引起自己心灵共鸣的感受。
笔者还尝试在班上创办“班级月刊”,定期把学生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打印编排成册,给全班学生交流共享。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起来,“找水”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真正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入的发展,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己习作,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的实用价值,利用生活的鲜活性和课外阅读的辅助性来丰富学生的作文世界,也就增添了作文教学的生命力。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