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本文对为什么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及如何提高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并应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粗浅分析。
【关键词】提高;科学化;建设;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和指导性。
一、为什么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考验概括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个考验”,凸显了应对外部环境考验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全党无疑是有深刻启迪和引导作用。
首先,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處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此外,当然还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从国情来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第二,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了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对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干部队伍按照“四化”方针持续进行新老交替,干部队伍构成也发生深刻变化,不仅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全部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 “文革”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也已经或将要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一大批具有较宽眼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但也给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提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而且赋予了党的建设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具体说就是党的建设要以科学化理论为指导,以科学态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
坚持以经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党的建设科学运行的决定性力量。理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性,有了科学理论,才有科学的实践。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进入21世纪后,我们党必须继续确立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从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等,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标相统一,与党承担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符合,充满改革精神和时代气息。只要把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三)以科学方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科学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实践形态,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从总体上说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仍然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战争时期计划经济的色彩依然存在。比如,在党内成员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条件下,思想教育中的民主、平等、互动式的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依然比较欠缺,灌输的说教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再如,面对党内的诸多问题,运动式的解决惯性并末消除,习惯于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由于缺少细节的设计与体系化的制度支撑,结果常常只是控制了问题的表层,而无助于问题的深层次解决,反倒助长了形式主义。这表明:当整个中国已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置于全面开放的环境后,党的建设方式应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
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方法探索上需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以往党的建设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甄别、界定,而不是抽象笼统地讲继承。对其中仍然适用于今天党的建设要求的予以肯定和确立,不适应的予以中止和废除。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需要的新的方法,按照科学化的要求,体现民主发展要求,符合开放性社会特点,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而这些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增强党的建设经常性和实效性,促进党的建设由单向走向互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
参考文献
[1] 《求是》,2009年第19期. P7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版). P245
作者简介:
张英鹏(1952-),男,汉族,宁夏隆德人,宁夏隆德县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
【关键词】提高;科学化;建设;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和指导性。
一、为什么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考验概括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个考验”,凸显了应对外部环境考验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全党无疑是有深刻启迪和引导作用。
首先,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處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此外,当然还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从国情来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第二,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了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对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干部队伍按照“四化”方针持续进行新老交替,干部队伍构成也发生深刻变化,不仅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全部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 “文革”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也已经或将要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一大批具有较宽眼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但也给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提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而且赋予了党的建设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具体说就是党的建设要以科学化理论为指导,以科学态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
坚持以经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党的建设科学运行的决定性力量。理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性,有了科学理论,才有科学的实践。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进入21世纪后,我们党必须继续确立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从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等,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标相统一,与党承担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符合,充满改革精神和时代气息。只要把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三)以科学方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科学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实践形态,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从总体上说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仍然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战争时期计划经济的色彩依然存在。比如,在党内成员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条件下,思想教育中的民主、平等、互动式的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依然比较欠缺,灌输的说教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再如,面对党内的诸多问题,运动式的解决惯性并末消除,习惯于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由于缺少细节的设计与体系化的制度支撑,结果常常只是控制了问题的表层,而无助于问题的深层次解决,反倒助长了形式主义。这表明:当整个中国已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置于全面开放的环境后,党的建设方式应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
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方法探索上需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以往党的建设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甄别、界定,而不是抽象笼统地讲继承。对其中仍然适用于今天党的建设要求的予以肯定和确立,不适应的予以中止和废除。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需要的新的方法,按照科学化的要求,体现民主发展要求,符合开放性社会特点,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而这些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增强党的建设经常性和实效性,促进党的建设由单向走向互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
参考文献
[1] 《求是》,2009年第19期. P7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版). P245
作者简介:
张英鹏(1952-),男,汉族,宁夏隆德人,宁夏隆德县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