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机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40—01
数学课本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并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的特点,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编写出来的。它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它系统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知识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材料,是学生在学校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不仅要利用课本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还要利用课本进行预习、复习和做作业等。因此,数学课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一、 端正认识,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后进生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地‘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多读能提高理解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课本的能力,自己不会读书,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十分理想的。从长远来看,学生升入高一年级,特别是走上社会后,获取知识主要是靠自己阅读书籍。学生养成了阅读课本的习惯,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让学生转变看法,认识到阅读数学课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二、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数学概念,一般采用问读的方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拿问题开路,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相关的叙述和事例,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掌握概念外延“哪些是……”,一步一个脚印,边读边思考边探求答案。
2.四则计算采用“算读”。指导学生边读算式说明,边思考演算,进而推出结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对综合应用,一要读懂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事,已经知道什么,还要我们做什么;二要明白道理,边读课本上的思考过程,边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要弄清解答步骤,边读课本上的解答过程,边动手做一做;四要总结方法和规律。
4.對于空间几何,则可引导学生读一句,想一句,并通过操作学具领会意思,最后验证结论。
三、 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
1.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页“购物小票”,单看基础知识点,是“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但课本中图片内容包括了如“货号、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应收、现金、找零”等信息。题目要求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尝试编一道加减法应用题。为了完成该任务,学生必须仔细认真地读书,读懂图片上的内容,并弄明白什么是货号、找零后,才能编出恰当的应用题。这一自主读书的过程看似平常,其实包含着学生“学会仔细读书,学会根据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的深层含义,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积累了诸如现金、找零等生活必需的常识。
2.布置预习,创造读书的机会。教师布置预习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记录预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对重点用彩色笔标上记号,根据自学课本的情况完成某些简单的任务。如,在预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带着“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仔细预习课本第22页。通过研究九个图形的分类标准和笑笑的提示,学生总结出:图形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为两大类;平面图形按照线条不同又分为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直线图形又分为……这样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次分下去。
3.引导学生在复习中随时查阅课本。学生对旧知识易遗忘。在对数学概念复习巩固中,遇到概念模糊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正确答案讲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再次查阅课本,对概念准确理解后再对题目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既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内涵,又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40—01
数学课本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并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的特点,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编写出来的。它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它系统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知识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材料,是学生在学校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不仅要利用课本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还要利用课本进行预习、复习和做作业等。因此,数学课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一、 端正认识,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后进生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地‘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多读能提高理解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课本的能力,自己不会读书,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十分理想的。从长远来看,学生升入高一年级,特别是走上社会后,获取知识主要是靠自己阅读书籍。学生养成了阅读课本的习惯,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让学生转变看法,认识到阅读数学课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二、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数学概念,一般采用问读的方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拿问题开路,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相关的叙述和事例,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掌握概念外延“哪些是……”,一步一个脚印,边读边思考边探求答案。
2.四则计算采用“算读”。指导学生边读算式说明,边思考演算,进而推出结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对综合应用,一要读懂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事,已经知道什么,还要我们做什么;二要明白道理,边读课本上的思考过程,边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要弄清解答步骤,边读课本上的解答过程,边动手做一做;四要总结方法和规律。
4.對于空间几何,则可引导学生读一句,想一句,并通过操作学具领会意思,最后验证结论。
三、 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
1.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页“购物小票”,单看基础知识点,是“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但课本中图片内容包括了如“货号、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应收、现金、找零”等信息。题目要求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尝试编一道加减法应用题。为了完成该任务,学生必须仔细认真地读书,读懂图片上的内容,并弄明白什么是货号、找零后,才能编出恰当的应用题。这一自主读书的过程看似平常,其实包含着学生“学会仔细读书,学会根据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的深层含义,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积累了诸如现金、找零等生活必需的常识。
2.布置预习,创造读书的机会。教师布置预习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记录预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对重点用彩色笔标上记号,根据自学课本的情况完成某些简单的任务。如,在预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带着“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仔细预习课本第22页。通过研究九个图形的分类标准和笑笑的提示,学生总结出:图形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为两大类;平面图形按照线条不同又分为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直线图形又分为……这样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次分下去。
3.引导学生在复习中随时查阅课本。学生对旧知识易遗忘。在对数学概念复习巩固中,遇到概念模糊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正确答案讲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再次查阅课本,对概念准确理解后再对题目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既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内涵,又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