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出生于意大利的著名作曲家朱塞佩o威尔第,在1851年创作了歌剧--《弄臣》,凭借此部歌剧,他迅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家之一,而《弄臣》这部歌剧也迅速风靡了当时整个社会,成为了威尔第的代表作。吉尔达是这部歌剧中核心的角色,她促进剧情进展的同时威尔第采用了极其高难度的花腔演唱技巧来展现这一角色。笔者将以吉尔达的独唱和重唱为切入点,对如何完美演绎《弄臣》中的吉尔达进行研究。
关键词:威尔第 吉尔达 歌剧 咏叹调
一、歌剧《弄臣》概述
(一)《弄臣》创作背景
16世纪,在意大利的曼度佤城这个地方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城市的公爵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贵族,性格风流潇洒。他所豢养的弄臣是个上了年纪的驼子。为了让公爵高兴,弄臣不仅用哭笑和阿谀奉承这些方式,而且他还经常寻找漂亮的女孩以此来满足公爵贪恋女色的本性。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事情降临到弄臣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头上时,他居然还对那些气愤恼怒的丈夫与悲伤心痛的父亲进行了疯狂的嘲讽。最终弄臣得到了该有的报应,而且他自己珍惜疼爱又害怕别人发现的女儿也受到了上帝的谴责成为了一个牺牲者。
这部歌剧是19世纪中期的作品,是威尔第全面大量写作优秀歌剧作品问世的时段,也是威尔第1849年回到故乡后所写的三部震惊全世界的悲剧题材歌剧中最受欢迎最广为流传的。
(二)《弄臣》的历史意义
威尔第是意大利民族文化杰出的代表,坚持意大利传统并加上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揭示现实的残酷,将丑陋展示在人们面前,他的歌剧美在感情为中心,以社会的人性作为题材,能够让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并且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部歌剧主要变现的是现实生活最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重视突出每一个戏剧角色内资爱的性格和特征。尤其着重的对角色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刻画。与其前期的爱国、革命的大主题,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部歌剧作品深刻联系现实生活。当时的社会封建专制霸道、暴虐、阴险狡诈欺压贫苦老百姓。此歌剧正是契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此剧一上映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社会人民的的强烈欢迎,达到了里程碑式的效果。作为一名艺术家,威尔第特别想传承和发扬意大利传统歌剧,因此非常重视歌剧创作的质量。尤其是人的声音在歌剧中的作用。歌剧之所以被称为歌剧,就是因为剧情的展开主要需要借助歌声来表达,歌剧中的主角可以说是歌剧创作人的化身,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弄臣》这部歌剧正是因为有了主角吉尔达,才能够使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剧中吉尔达的声音清澈空灵,婉转悠长,仿佛夜莺一般,不仅如此,还运用到了许多高难度的音调。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研究《弄臣》这部歌剧,就是研究剧中主角吉尔达的表演形式以及歌唱特点,以此来反映出创作者的作品特点。在意大利顶尖的歌剧创作大师十分常见,威尔第是其中最夺目的新星之一,他脍炙人口的作品风靡整个意大利甚至全世界,威尔第创作题材多是反映人们“悲剧”的现实生活,但是隐藏在悲剧色彩之下的是人们对美好的最求,黑暗社会下人们对爱对真善美的渴望。这才是威尔第创作的理想初衷。在这些悲剧中又以女性的感情悲剧最盛。特征都是个性鲜明独特、感情真挚纯洁却大起大落十分忐忑,最终以死亡的悲剧告终。
吉尔达作为歌剧中的女主角,在整部歌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是这部歌剧的核心艺术表现。威尔第在创造吉尔达这个人物时,几乎倾尽了所有心血,将内心所有的感受全部融入到吉尔达的歌声中,具有极强的渲染力。用心聆听歌曲,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吉尔达内心场景,感受到她纯良以及洁净的心灵。在歌剧中,吉尔达具有鲜明的性格,尤其对待爱情,虽然有时候充满少女的幻想,但懂得抗争,敢爱敢恨,不向世俗屈服。不仅如此,吉尔达在整部歌剧中一直作为“善良”的代表,同时在歌剧中,这种善良也被吉尔达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与黎戈莱托的丑恶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纵观整部歌剧,音乐形象非常优美,布景独具特色,角色演绎丰满,整部剧情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因此,这部歌剧非常值得研究分析。
二、吉尔达人物形象的整体分析
由威尔第创作,使吉尔达成为这个格局里面的中心人物,增强了整个戏剧里面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形象化,使之更具戏剧性形成了鲜明的戏剧色彩,她纯洁善良,情深不悔,富有诗意,对爱情充满幻想和渴望,她不顾一切只为了和公爵的爱情。当吉尔达受到侮辱后,她终于认清现实和内心的向往常常背道而驰,但是她太善良了,她决意为爱人牺牲自己,也为了欺骗父亲而感到十分愧疚,她选择了死亡。一幕一幕的情节,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善良而可怜的吉尔达,同时也展现了生活中真、善、美。
她单纯又善良,美丽又痴情,从无害人之心,纯洁的像一块美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换回心爱之人的生命。她是一个天使,她是黑暗里的一丝阳光,衬得社会的阴暗更加明显,她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让人们相信在世上的某一个角落还有阳光照耀着,还有理由相信爱是存在的,可是这缕阳光太微弱了,还来不及照亮这个世界,发挥光热,就被黑暗无亲的吞噬扼杀。天使始终属于天堂,不能被人间的尘埃玷污。
三、吉尔达咏叹调表现人物的性格
(一)《亲切的名字》
“亲爱的名字”这首咏叹调是从威尔第的《弄臣》里面选出来的,由吉尔达演唱,它是吉尔达在这部歌剧里面唱的最好的曲目,这首歌曲也成为了比赛或者是女高音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吉达尔唯一的独曲目,也是最完整的一首,这一段落对这个人物音乐主题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它也是全剧个人唱段里面最讲究的一首,晶莹剔透的人声与五色斑斓的和声相互交映,描绘出吉尔达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一位年轻姑娘渴望美好的爱情,只有对演唱风格与音乐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唱好它。
歌曲表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浪漫幻想,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吉尔达遇到了公爵,他们虽然没有交流,但已经眉目传情了。歌曲表达了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对心爱的人是那么的不舍,沉醉在爱恋里魂牵梦绕,沉浸于甜蜜幸福的爱情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又略带羞涩,满怀少女的幸福与喜悦唱起来名曲《亲切的名字》。 这首曲子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宣余叙调。用音乐的起伏变化乐器的不同,衬托出主人公回忆初见时的美好情景,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透着对美好、幸福爱情的渴望。歌曲里饱含着憧憬,不断的轻声呼唤她亲爱的名字!第二部分主要是咏叹调,它也是这首曲子的主题部分。由这一段的音乐可以感觉到吉尔达的感情更加强烈了。看似平稳的旋律进行却不断一直大的跳进,音乐更加热情,充分地表现出吉尔达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由这一段的音乐能让我们感觉到吉尔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了。表现了吉尔达热情澎湃和想对心爱的表白的热切向往。管弦乐的齐奏使音乐更加热情,充分地表现出吉尔达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同样的旋律,不同的配器,与开头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最后一部分,是一个抒情的部分,这段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华丽而令人着迷洋溢着浪漫的幻想,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誓言,“我永远属于你”感情真切,表达了真诚与决心。旋律相同,配器不同,和开头的部分对比鲜明。最后一部分,主人公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仅仅在心里面一直默默的念着心上人的名字,这一部分的通过小提琴的演奏,音色非常的刺耳,情绪特别紧张,这也预示不幸将会到来。可怜的吉尔达还不知道大臣们正在预谋将她送给公爵。音乐给后面的剧情留下了伏笔,也推动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二)《每逢那节日到来》
这首咏叹调的情绪完全不同于《亲切的名字》朝臣们将吉尔达献给了公爵,愤怒的利戈莱托要他们归还自己的女儿。当他在房间里面看到了被凌辱的女儿,听到吉尔达对他,伤心地唱出《每逢那节日到来》这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吉尔达悲伤的内心世界以及对陪伴公爵时光的怀念。
前奏部分作者用双簧管独特的冰冷音色表现出一种悲伤的气氛,仿佛把极具悲剧色彩的结局也包含在了这哀伤的音乐里。中间旋律起伏较大,音乐的力度变强,速度渐渐变慢,表现出吉尔达回忆初见公爵时情景,内心依然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三连音节奏型的多次运用和不间断的三连音贯穿始终,表现出吉尔达既有欲言又止的悲伤,又有甜美的回忆,始终沉浸在梦一般的幻想中。
四、吉尔达重唱推动剧情的发展
(一)重唱的作用
在唱重唱的部分,每一个声部的加和与扩展都形成了相互依托对立统一的紧密关系,重唱里包含着丰富的戏剧性,这就可以让作曲家们完美的把歌剧的冲突给展现出来。歌剧重唱本身就具有戏剧性和复杂性,歌剧能够把社会上差距比较大的人放在相同的情境中,这样一种戏剧的情景就是需要歌剧重唱的多声性与戏剧性这种表现手段。运用统一和冲突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的表现了各个阶级在相同的环境所思所想。最后以悲剧的形式结尾,这样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让歌剧的思想不断改变社会的风气,可以引起大众对于社会不公的深思。在这样的主题下人们会主动的揭示社会的不公。
(二)演唱分析和情感把握(以二重唱为例)
1.在第二幕中,吉尔达和公爵进行的二重唱
这段二重唱主要在吉尔达诉说之后,这段二重唱不仅利用音乐的节拍,而且利用音调的变化,进而可以体现出陈述性的音乐。在公爵出场时,伴随的音乐是轻快的,自信的,有时还能表现出高尚的韵味。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下,暗示着吉尔达必定将会陷落公爵的爱情陷阱当中。随着主人公感情的不断变化,音乐从咏叹的的曲调开始变为宣叙。跌宕起伏的音乐变化暗示着吉尔达爱情的终结。在作曲家精心安排的这段剧情,吉尔达在音乐的衬托下,其形象是美丽动人而又无比的纯真。
2.吉尔达和父亲在第七节中,进行整篇的二重唱
不论从人物角色的塑造,还是从讴歌主题,这段二重唱都能深刻的表现主题。利戈莱托在别人的眼里虽然是一个可鄙无耻的人,但是在吉尔达的心目中利戈莱托却是一个良善的父亲。其为了让女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利戈莱托几乎花尽了全部的心思,因此编剧把父女俩,在见面时刻画的极为动情。这段音乐充满柔情,表现了父女之间的亲情。乐调突转暗示了吉尔达悲剧的开始。
弄臣和吉尔达的二重唱富含抒情的音律,在歌剧的最后处可以显现父女诀别时,令人动情的一幕。在剧首,弄臣紧紧盯着地上的麻袋,满怀欣喜的唱着,他知道今夜复仇的策划已经得逞。当他就要把麻袋扔进水水中时,一副充满惨白的脸出现在弄臣的面前。在这一刻音乐跌宕起伏,极力凸显了弄臣的心理变化,由喜而悲,音乐的速度变化多样,事儿悠长事儿沉闷,进而可以显现利戈莱托当时看到自己女儿时极其悲痛的心情。直到吉尔达用颤微的呻吟回应利戈莱托时,音乐才开始变得富有连贯性,也表现了利戈莱托极度的痛苦。在歌剧结尾,吉尔达在颤微的接唱,可以把她极其善良的性格以及为了爱情不顾个人安危的心情凸显的淋淋尽致,就像天使从天而降,在为所有人祈祷。
五、结语
吉尔达这个角色在《弄臣》中被演绎的相当完美。吉尔达是《弄臣》歌剧不可以缺少的角色。在于吉尔达伴奏的音乐中,音乐非常的饱满,轻快的音乐中夹杂着忧伤的旋律。在研究《弄臣》时可以通过探究伴随吉尔达的音乐,因为音乐极大的凸显了歌剧的思想。在《弄臣》这部歌剧,由于黎戈莱托是最主要的角色,因此大多数学者都集中研究黎戈莱托的艺术形象,忽略了吉尔达的重要性,虽然也有学者研究过吉达尔,但都是一些浅薄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完美演绎《弄臣》中的吉尔达这一研究课题中反复的观摩影视资料和导师的指导成为了我解决这一困难得关键。本文根据吉尔达的独唱与合唱来分析如何让完美演绎《弄臣》中的吉尔达,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浅薄的观点与看法,由于本人阅历有限,诸多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王景斌.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大全—抒情女高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贺锡德.365首古今名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关键词:威尔第 吉尔达 歌剧 咏叹调
一、歌剧《弄臣》概述
(一)《弄臣》创作背景
16世纪,在意大利的曼度佤城这个地方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城市的公爵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贵族,性格风流潇洒。他所豢养的弄臣是个上了年纪的驼子。为了让公爵高兴,弄臣不仅用哭笑和阿谀奉承这些方式,而且他还经常寻找漂亮的女孩以此来满足公爵贪恋女色的本性。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事情降临到弄臣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头上时,他居然还对那些气愤恼怒的丈夫与悲伤心痛的父亲进行了疯狂的嘲讽。最终弄臣得到了该有的报应,而且他自己珍惜疼爱又害怕别人发现的女儿也受到了上帝的谴责成为了一个牺牲者。
这部歌剧是19世纪中期的作品,是威尔第全面大量写作优秀歌剧作品问世的时段,也是威尔第1849年回到故乡后所写的三部震惊全世界的悲剧题材歌剧中最受欢迎最广为流传的。
(二)《弄臣》的历史意义
威尔第是意大利民族文化杰出的代表,坚持意大利传统并加上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揭示现实的残酷,将丑陋展示在人们面前,他的歌剧美在感情为中心,以社会的人性作为题材,能够让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并且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部歌剧主要变现的是现实生活最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重视突出每一个戏剧角色内资爱的性格和特征。尤其着重的对角色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刻画。与其前期的爱国、革命的大主题,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部歌剧作品深刻联系现实生活。当时的社会封建专制霸道、暴虐、阴险狡诈欺压贫苦老百姓。此歌剧正是契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此剧一上映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社会人民的的强烈欢迎,达到了里程碑式的效果。作为一名艺术家,威尔第特别想传承和发扬意大利传统歌剧,因此非常重视歌剧创作的质量。尤其是人的声音在歌剧中的作用。歌剧之所以被称为歌剧,就是因为剧情的展开主要需要借助歌声来表达,歌剧中的主角可以说是歌剧创作人的化身,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弄臣》这部歌剧正是因为有了主角吉尔达,才能够使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剧中吉尔达的声音清澈空灵,婉转悠长,仿佛夜莺一般,不仅如此,还运用到了许多高难度的音调。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研究《弄臣》这部歌剧,就是研究剧中主角吉尔达的表演形式以及歌唱特点,以此来反映出创作者的作品特点。在意大利顶尖的歌剧创作大师十分常见,威尔第是其中最夺目的新星之一,他脍炙人口的作品风靡整个意大利甚至全世界,威尔第创作题材多是反映人们“悲剧”的现实生活,但是隐藏在悲剧色彩之下的是人们对美好的最求,黑暗社会下人们对爱对真善美的渴望。这才是威尔第创作的理想初衷。在这些悲剧中又以女性的感情悲剧最盛。特征都是个性鲜明独特、感情真挚纯洁却大起大落十分忐忑,最终以死亡的悲剧告终。
吉尔达作为歌剧中的女主角,在整部歌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是这部歌剧的核心艺术表现。威尔第在创造吉尔达这个人物时,几乎倾尽了所有心血,将内心所有的感受全部融入到吉尔达的歌声中,具有极强的渲染力。用心聆听歌曲,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吉尔达内心场景,感受到她纯良以及洁净的心灵。在歌剧中,吉尔达具有鲜明的性格,尤其对待爱情,虽然有时候充满少女的幻想,但懂得抗争,敢爱敢恨,不向世俗屈服。不仅如此,吉尔达在整部歌剧中一直作为“善良”的代表,同时在歌剧中,这种善良也被吉尔达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与黎戈莱托的丑恶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纵观整部歌剧,音乐形象非常优美,布景独具特色,角色演绎丰满,整部剧情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因此,这部歌剧非常值得研究分析。
二、吉尔达人物形象的整体分析
由威尔第创作,使吉尔达成为这个格局里面的中心人物,增强了整个戏剧里面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形象化,使之更具戏剧性形成了鲜明的戏剧色彩,她纯洁善良,情深不悔,富有诗意,对爱情充满幻想和渴望,她不顾一切只为了和公爵的爱情。当吉尔达受到侮辱后,她终于认清现实和内心的向往常常背道而驰,但是她太善良了,她决意为爱人牺牲自己,也为了欺骗父亲而感到十分愧疚,她选择了死亡。一幕一幕的情节,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善良而可怜的吉尔达,同时也展现了生活中真、善、美。
她单纯又善良,美丽又痴情,从无害人之心,纯洁的像一块美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换回心爱之人的生命。她是一个天使,她是黑暗里的一丝阳光,衬得社会的阴暗更加明显,她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让人们相信在世上的某一个角落还有阳光照耀着,还有理由相信爱是存在的,可是这缕阳光太微弱了,还来不及照亮这个世界,发挥光热,就被黑暗无亲的吞噬扼杀。天使始终属于天堂,不能被人间的尘埃玷污。
三、吉尔达咏叹调表现人物的性格
(一)《亲切的名字》
“亲爱的名字”这首咏叹调是从威尔第的《弄臣》里面选出来的,由吉尔达演唱,它是吉尔达在这部歌剧里面唱的最好的曲目,这首歌曲也成为了比赛或者是女高音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吉达尔唯一的独曲目,也是最完整的一首,这一段落对这个人物音乐主题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它也是全剧个人唱段里面最讲究的一首,晶莹剔透的人声与五色斑斓的和声相互交映,描绘出吉尔达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一位年轻姑娘渴望美好的爱情,只有对演唱风格与音乐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唱好它。
歌曲表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浪漫幻想,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吉尔达遇到了公爵,他们虽然没有交流,但已经眉目传情了。歌曲表达了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对心爱的人是那么的不舍,沉醉在爱恋里魂牵梦绕,沉浸于甜蜜幸福的爱情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又略带羞涩,满怀少女的幸福与喜悦唱起来名曲《亲切的名字》。 这首曲子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宣余叙调。用音乐的起伏变化乐器的不同,衬托出主人公回忆初见时的美好情景,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透着对美好、幸福爱情的渴望。歌曲里饱含着憧憬,不断的轻声呼唤她亲爱的名字!第二部分主要是咏叹调,它也是这首曲子的主题部分。由这一段的音乐可以感觉到吉尔达的感情更加强烈了。看似平稳的旋律进行却不断一直大的跳进,音乐更加热情,充分地表现出吉尔达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由这一段的音乐能让我们感觉到吉尔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了。表现了吉尔达热情澎湃和想对心爱的表白的热切向往。管弦乐的齐奏使音乐更加热情,充分地表现出吉尔达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同样的旋律,不同的配器,与开头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最后一部分,是一个抒情的部分,这段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华丽而令人着迷洋溢着浪漫的幻想,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誓言,“我永远属于你”感情真切,表达了真诚与决心。旋律相同,配器不同,和开头的部分对比鲜明。最后一部分,主人公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仅仅在心里面一直默默的念着心上人的名字,这一部分的通过小提琴的演奏,音色非常的刺耳,情绪特别紧张,这也预示不幸将会到来。可怜的吉尔达还不知道大臣们正在预谋将她送给公爵。音乐给后面的剧情留下了伏笔,也推动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二)《每逢那节日到来》
这首咏叹调的情绪完全不同于《亲切的名字》朝臣们将吉尔达献给了公爵,愤怒的利戈莱托要他们归还自己的女儿。当他在房间里面看到了被凌辱的女儿,听到吉尔达对他,伤心地唱出《每逢那节日到来》这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吉尔达悲伤的内心世界以及对陪伴公爵时光的怀念。
前奏部分作者用双簧管独特的冰冷音色表现出一种悲伤的气氛,仿佛把极具悲剧色彩的结局也包含在了这哀伤的音乐里。中间旋律起伏较大,音乐的力度变强,速度渐渐变慢,表现出吉尔达回忆初见公爵时情景,内心依然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三连音节奏型的多次运用和不间断的三连音贯穿始终,表现出吉尔达既有欲言又止的悲伤,又有甜美的回忆,始终沉浸在梦一般的幻想中。
四、吉尔达重唱推动剧情的发展
(一)重唱的作用
在唱重唱的部分,每一个声部的加和与扩展都形成了相互依托对立统一的紧密关系,重唱里包含着丰富的戏剧性,这就可以让作曲家们完美的把歌剧的冲突给展现出来。歌剧重唱本身就具有戏剧性和复杂性,歌剧能够把社会上差距比较大的人放在相同的情境中,这样一种戏剧的情景就是需要歌剧重唱的多声性与戏剧性这种表现手段。运用统一和冲突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的表现了各个阶级在相同的环境所思所想。最后以悲剧的形式结尾,这样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让歌剧的思想不断改变社会的风气,可以引起大众对于社会不公的深思。在这样的主题下人们会主动的揭示社会的不公。
(二)演唱分析和情感把握(以二重唱为例)
1.在第二幕中,吉尔达和公爵进行的二重唱
这段二重唱主要在吉尔达诉说之后,这段二重唱不仅利用音乐的节拍,而且利用音调的变化,进而可以体现出陈述性的音乐。在公爵出场时,伴随的音乐是轻快的,自信的,有时还能表现出高尚的韵味。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下,暗示着吉尔达必定将会陷落公爵的爱情陷阱当中。随着主人公感情的不断变化,音乐从咏叹的的曲调开始变为宣叙。跌宕起伏的音乐变化暗示着吉尔达爱情的终结。在作曲家精心安排的这段剧情,吉尔达在音乐的衬托下,其形象是美丽动人而又无比的纯真。
2.吉尔达和父亲在第七节中,进行整篇的二重唱
不论从人物角色的塑造,还是从讴歌主题,这段二重唱都能深刻的表现主题。利戈莱托在别人的眼里虽然是一个可鄙无耻的人,但是在吉尔达的心目中利戈莱托却是一个良善的父亲。其为了让女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利戈莱托几乎花尽了全部的心思,因此编剧把父女俩,在见面时刻画的极为动情。这段音乐充满柔情,表现了父女之间的亲情。乐调突转暗示了吉尔达悲剧的开始。
弄臣和吉尔达的二重唱富含抒情的音律,在歌剧的最后处可以显现父女诀别时,令人动情的一幕。在剧首,弄臣紧紧盯着地上的麻袋,满怀欣喜的唱着,他知道今夜复仇的策划已经得逞。当他就要把麻袋扔进水水中时,一副充满惨白的脸出现在弄臣的面前。在这一刻音乐跌宕起伏,极力凸显了弄臣的心理变化,由喜而悲,音乐的速度变化多样,事儿悠长事儿沉闷,进而可以显现利戈莱托当时看到自己女儿时极其悲痛的心情。直到吉尔达用颤微的呻吟回应利戈莱托时,音乐才开始变得富有连贯性,也表现了利戈莱托极度的痛苦。在歌剧结尾,吉尔达在颤微的接唱,可以把她极其善良的性格以及为了爱情不顾个人安危的心情凸显的淋淋尽致,就像天使从天而降,在为所有人祈祷。
五、结语
吉尔达这个角色在《弄臣》中被演绎的相当完美。吉尔达是《弄臣》歌剧不可以缺少的角色。在于吉尔达伴奏的音乐中,音乐非常的饱满,轻快的音乐中夹杂着忧伤的旋律。在研究《弄臣》时可以通过探究伴随吉尔达的音乐,因为音乐极大的凸显了歌剧的思想。在《弄臣》这部歌剧,由于黎戈莱托是最主要的角色,因此大多数学者都集中研究黎戈莱托的艺术形象,忽略了吉尔达的重要性,虽然也有学者研究过吉达尔,但都是一些浅薄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完美演绎《弄臣》中的吉尔达这一研究课题中反复的观摩影视资料和导师的指导成为了我解决这一困难得关键。本文根据吉尔达的独唱与合唱来分析如何让完美演绎《弄臣》中的吉尔达,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浅薄的观点与看法,由于本人阅历有限,诸多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王景斌.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大全—抒情女高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贺锡德.365首古今名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