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基本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首要的就是要实现工程造价的良好控制,依赖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中对造价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因此,全面抓好施工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施工管理 工程造价 控制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只是把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实体的过程。且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从而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期造价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是工程造价增加的主要时期。因此,搞好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对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查是搞好工程施工管理、实现造价控制的基础
发包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工期和承包单位的人员配置、施工能力、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等情况,依照国家统一的施工管理规范,认真审查承包方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合理优化其内容。使批准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在编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1 重视施工准备
包括建设工程场地及施工条件准备、施工人员、机械、材料准备,施工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准备。应使施工准备情况与承包方自身实力相符,并且能满足建设工程实际需要。
1.2 进度安排
应依据均衡施工的原则,按合理的程序排列施工顺序,安排工程各部分的施工周期,有效地削减高峰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避免劳动力、机械、材料的无序运作,保证建设工程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真正做到高产、稳产、提高其综合效益。
1.3 作业的高效性
在施工方案上,大力推广流水作业,即连续作业、均衡生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计划中的作用,抓住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线路,合理确定各生产环节上人、财、物的配置,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进而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1.4 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
做好内部合理调度计划,提高机械利用率,使工地不误工,机械不窝工。
1.5 施工技术
以简化工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为原则。例如:高层建筑施工可以采取传统施工、滑模施工、大模板施工等技术方法,在选择施工技术时,需要根据承包方现有的机械装备和机具准备程度、施工能力、投资多少、并考虑到现场施工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以期达到工期短、造价低的目的。
2 搞好现场施工管理 控制施工索赔费用的发生
施工索赔是由于非承包方原因,使承包者在项目实施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了损失,承包方可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发包方偿还其在施工中的费用损失,是工程建设中的合法行为。承包商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通常在合同谈判时让步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索赔获得补偿。在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件中,承包商可以引用的索赔条款有24条、26款,其中涉及由于发包方施工管理不善引发的索赔内容就有20条之多。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索赔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由于发包方工程管理人员未能提供规范服务而引起的索赔。如未能及時提供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拖延甲方应供材料,材料质量不合格,迟付工程款,未能及时解答施工方提出有关工程施工中的疑难问题等。
(2)由于工程设计图纸有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而引起的索赔。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
(3)由于索赔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引发的连带索赔。如迟付款利息、物价上涨因素、法规、汇率变化引起的索赔。
只有良好地控制施工索赔事件的发生,才能控制索赔费用的增加。因此发包方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施工现场提供规范高效的服务。
施工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和施工进展情况,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生产与施工,随时检查施工质量,解决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办理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签证,及时处理承包方提出的索赔事件,避免因索赔内容的沉淀而增加处理索赔的难度及索赔额的增加,以至引发连带索赔。
②重视资料积累,为处理索赔寻找依据
施工管理人员不仅应重视现场检查,现场指导,还应重视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的保存,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证据的资料。因为索赔证据要求真实、全面、关联、及时,讲时效性。只有丰富、详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顺利、恰当地解决施工中的索赔问题。同时,全面、准确的现场签证资料,能真实地反映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杜绝施工方在隐蔽工程量上的做假和掺假现象,使工程决算如实地反映工程的全貌。
③控制变更的发生,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施工原则上执行批准的设计施工图纸,对施工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工程变更,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所规定的签证手续,严肃对待,而不应草率行事。在FIDIC合同条款中,要求发生工程更改的基本程序为:①提出变更要求;②监理工程师审查变更;③编制工程变更文件;④发出变更指令。现实施工管理虽然与FIDIC合同条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内建筑业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施工管理工作也应逐步走向国际化。对必须修改的内容,须经过工程量和造价分析,经设计单位同意,发出相应图纸和说明,方能实施变更。
④加强索赔的前瞻性,尽可能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施工管理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图,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预测工程风险并采取措施及时加以防范,预防索赔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地控制索赔。
3 及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控制工程造价
自2000年起,我国将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保要求的工程建设材料和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兴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产品。如替代给排水材料的就有铝塑管、聚乙烯管、PVC管、UPVC管等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面对众多的新型材料,施工管理人员应在不断的现场实践工作中,从材料性能、美观度、施工难易度、使用年限上去分析、检验新材料的优劣,更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材料对工程、对社会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施工技术引进,在可靠的实践基础上,大胆地加以吸收运用,对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具有积极的作用。
4 严把峻工验收,避免工程竣工后费用的追加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检查施工质量是否合乎建设要求的重要环节。建设方应严格按《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和国家有关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或不完善部位,责令施工方限期整改,并留足保修金,尽可能减少工程竣工后建设费用的追加。由此可见,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质量的优劣,建设工程的长短,还深刻地影响着建筑产品的经济指标———工程造价,搞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之一是搞好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工作必须以降低工程造价为目标,合理地处理建设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建设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 牛 刚,席 雷。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 ] . 辽宁建材,2006(2) :15216.
[2 ] 刘秀凤。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 ] . 科技咨询导报,2007 (4) :8.
[3 ] 郑梅玉。 浅论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J ] . 福建建筑,2004(2) :37238.
[4 ] 徐 彬。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 ] . 科技信息,2006 (7) :21222.
[5 ] 高宁亚。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 :23.
关键词: 施工管理 工程造价 控制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只是把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实体的过程。且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从而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期造价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是工程造价增加的主要时期。因此,搞好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对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查是搞好工程施工管理、实现造价控制的基础
发包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工期和承包单位的人员配置、施工能力、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等情况,依照国家统一的施工管理规范,认真审查承包方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合理优化其内容。使批准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在编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1 重视施工准备
包括建设工程场地及施工条件准备、施工人员、机械、材料准备,施工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准备。应使施工准备情况与承包方自身实力相符,并且能满足建设工程实际需要。
1.2 进度安排
应依据均衡施工的原则,按合理的程序排列施工顺序,安排工程各部分的施工周期,有效地削减高峰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避免劳动力、机械、材料的无序运作,保证建设工程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真正做到高产、稳产、提高其综合效益。
1.3 作业的高效性
在施工方案上,大力推广流水作业,即连续作业、均衡生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计划中的作用,抓住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线路,合理确定各生产环节上人、财、物的配置,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进而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1.4 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
做好内部合理调度计划,提高机械利用率,使工地不误工,机械不窝工。
1.5 施工技术
以简化工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为原则。例如:高层建筑施工可以采取传统施工、滑模施工、大模板施工等技术方法,在选择施工技术时,需要根据承包方现有的机械装备和机具准备程度、施工能力、投资多少、并考虑到现场施工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以期达到工期短、造价低的目的。
2 搞好现场施工管理 控制施工索赔费用的发生
施工索赔是由于非承包方原因,使承包者在项目实施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了损失,承包方可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发包方偿还其在施工中的费用损失,是工程建设中的合法行为。承包商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通常在合同谈判时让步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索赔获得补偿。在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件中,承包商可以引用的索赔条款有24条、26款,其中涉及由于发包方施工管理不善引发的索赔内容就有20条之多。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索赔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由于发包方工程管理人员未能提供规范服务而引起的索赔。如未能及時提供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拖延甲方应供材料,材料质量不合格,迟付工程款,未能及时解答施工方提出有关工程施工中的疑难问题等。
(2)由于工程设计图纸有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而引起的索赔。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
(3)由于索赔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引发的连带索赔。如迟付款利息、物价上涨因素、法规、汇率变化引起的索赔。
只有良好地控制施工索赔事件的发生,才能控制索赔费用的增加。因此发包方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施工现场提供规范高效的服务。
施工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和施工进展情况,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生产与施工,随时检查施工质量,解决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办理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签证,及时处理承包方提出的索赔事件,避免因索赔内容的沉淀而增加处理索赔的难度及索赔额的增加,以至引发连带索赔。
②重视资料积累,为处理索赔寻找依据
施工管理人员不仅应重视现场检查,现场指导,还应重视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的保存,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证据的资料。因为索赔证据要求真实、全面、关联、及时,讲时效性。只有丰富、详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顺利、恰当地解决施工中的索赔问题。同时,全面、准确的现场签证资料,能真实地反映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杜绝施工方在隐蔽工程量上的做假和掺假现象,使工程决算如实地反映工程的全貌。
③控制变更的发生,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施工原则上执行批准的设计施工图纸,对施工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工程变更,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所规定的签证手续,严肃对待,而不应草率行事。在FIDIC合同条款中,要求发生工程更改的基本程序为:①提出变更要求;②监理工程师审查变更;③编制工程变更文件;④发出变更指令。现实施工管理虽然与FIDIC合同条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内建筑业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施工管理工作也应逐步走向国际化。对必须修改的内容,须经过工程量和造价分析,经设计单位同意,发出相应图纸和说明,方能实施变更。
④加强索赔的前瞻性,尽可能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施工管理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图,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预测工程风险并采取措施及时加以防范,预防索赔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地控制索赔。
3 及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控制工程造价
自2000年起,我国将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保要求的工程建设材料和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兴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产品。如替代给排水材料的就有铝塑管、聚乙烯管、PVC管、UPVC管等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面对众多的新型材料,施工管理人员应在不断的现场实践工作中,从材料性能、美观度、施工难易度、使用年限上去分析、检验新材料的优劣,更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材料对工程、对社会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施工技术引进,在可靠的实践基础上,大胆地加以吸收运用,对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具有积极的作用。
4 严把峻工验收,避免工程竣工后费用的追加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检查施工质量是否合乎建设要求的重要环节。建设方应严格按《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和国家有关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或不完善部位,责令施工方限期整改,并留足保修金,尽可能减少工程竣工后建设费用的追加。由此可见,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质量的优劣,建设工程的长短,还深刻地影响着建筑产品的经济指标———工程造价,搞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之一是搞好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工作必须以降低工程造价为目标,合理地处理建设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建设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 牛 刚,席 雷。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 ] . 辽宁建材,2006(2) :15216.
[2 ] 刘秀凤。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 ] . 科技咨询导报,2007 (4) :8.
[3 ] 郑梅玉。 浅论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J ] . 福建建筑,2004(2) :37238.
[4 ] 徐 彬。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 ] . 科技信息,2006 (7) :21222.
[5 ] 高宁亚。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