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otage注射法和单次注射法应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比较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barbotage(Bbt)注射法和单次注射法应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时产生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等. 方法 100例足月产妇,20~40岁,ASA分级Ⅱ级,于L2~L3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Bbt注射法组(B组)和单次注射法组(S组),两组CSEA剂量均为0.5%罗哌卡因2.2 ml(11 mg).B组采用Bbt注射法,即向产妇蛛网膜下腔注入半量局部麻醉药1.1 ml后,回抽脑脊液至2.1 ml,再次推注1.1 ml混合液;第二次回抽脑脊液至1.6 ml后再推注1.1 ml混合液;第三次回抽至1.1 ml后,将液体全部推注完毕.该法共推注4次,每次均为1.1 ml,总注药时长为44 s,平均注药速度为0.1 ml/s.S组采用单次注射法,2.2 ml药液一次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总时长22 s,平均注药速度同B组.注药后,若产妇出现BP降低,使用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分别记录产妇入室平静状态(t0)及注药后4 min(t1)、6 min(t2)、8 min(t3)、10 min(t4)时的BP、HR、相对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硬膜外追加用药情况,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 结果 B组各时间点感觉阻滞平面上升速度快于S组;t4时B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高于S组(P0.05);两组硬膜外追加局部麻醉药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各时间点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剖宫产CSEA中,Bbt注射法起效较快、药物扩散广、阻滞平面较单次注射法高,同时循环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闭环反馈自动给药分娩镇痛泵(简称智能自控镇痛泵)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
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
IgA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该病主要与免疫、骨髓、血液和肾脏四个系统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无定论,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目前公认,IgA肾病可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造成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应用核医学检查对OSAHS患者进行研究,证实OSAHS可引发夜间误吸,损伤心脏交感神经,减少心脑灌注,导致心功能不全,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影响,经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逆转以上一些改变,综述如下。
文章提出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特点,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实施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案例教育、创业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下腹部正中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通过分析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原基期、伸长期、成熟期的转录组数据,得到一个差异表达基因fv-msf1。对其结构、序列特征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它是一种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此文主要介绍了HEV动物宿主及其跨种传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HEV的演化和跨种传播方面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人心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