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引起感染的原因,为中心静脉导管临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外科手续且中心静脉置留导管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名,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探讨中心静脉置留导管感染的原因,采用SPSS17软件对观察的记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选择的90名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20名,感染率为23.33,其中感染肺炎克雷伯菌5名、感染粪肠球菌2人、感染阴沟肠杆菌2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4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3人、感染葡萄球菌4人,根据对应感染的菌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本次样本和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置管时间、根据药物敏感检测使用抗菌药物、并预防并发症,可极大的防治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关键字: 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置留感染、导管置留时间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医院开始具备心脏外科手术的能力,并且开始临床救治。心脏外科手术是一项大型的手术,手术过后将会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患者在手术前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中心静脉导管是外界活性药物进入静脉的重要通道,还可以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时的情况监测。本次从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外科手续且中心静脉置留导管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名,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探讨中心静脉置留导管感染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样本 随机选择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留导管的患者90名,其中男性患者54名,女性患者36名,年龄区间为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并发症患者29人,包括糖尿病患者10名、慢性肺炎患者11名、高血压患者8名,冠心病患者71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人、心脏瓣膜患者9人,对于选取的90名患者都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并做中心静脉导管置留。其中根据导管的种类分:置留导管为双腔的52人、三腔的38人,按静脉穿刺部位分: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48人、颈内静脉置管的42人,按接头封管分:无针密闭输液接头51人、肝素盐水常规封管39人,按照置管时间分:小于7天的8人、7天到10天的18人,大于10天的64人,平均置管时间9.7天。
  1.2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判定方法
  在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留后,每天更换输液器和接头,为了防止导管阻塞坚持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为了防止通过皮肤感染,置管的皮肤每天都用医学酒精进行灭菌。在置管的这段时间,观察置管皮肤的临床症状,如肤色、皮肤温度、皮肤柔软度、是否存在局部按压疼痛情况。当置管处皮肤出现皮肤温度升高、按压疼痛、红肿等情况时,则可以基本断定出现了导管感染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发烧、无力、等全身症状。当出现感染时应该先暂停用中心静脉导管。在拔除时要先进行导管处的皮肤消毒、然后用纱布按住近心端的位置拔出导管,然后立即取导管部分尖端到无菌试管中进行细菌培养,用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1.3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
  1)、出现白细胞数量升高、局部或者全身出现发热、标本细菌培养呈现阳性
  2)、置管期间出现皮肤、体温等方面的不适,且无其他感染的条件下,拔掉导管后症状恢复正常。
  3)置管处出现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按压疼痛、局部红肿、且可能伴有导管外分泌标本细菌培养阳性。
  1.4 统计方法
  将记录观察的临床数据录入到SPSS17统计软件,然后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比对分析,对存在的相关影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采用X平方的方法进行检验。统计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原菌感染
  根据选出的做了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其中出现感染的有20名,感染比率为23.33%,包括感染粪肠球菌2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4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5名、感染葡萄球菌4人、感染阴沟肠杆菌2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3、,根据对应感染的菌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症状消失。
  2.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中心静脉脉压感染者年龄小于45岁占比为12.6%,大于等于45的占比为26.1%%,有并发症感染的患者占比率为27.27%,无并发症感染的患者占比率为8.6%,常规感染患者占比36.7%,导管接头感染患者占比15.6%,锁骨下静脉穿刺感染患者占比17.3%,颈内静脉穿刺感染患者占比28.9%,置管时间小于7天的感染患者占比13.79%,7到10天的患者感染率20.51%大于10天的感染患者41.11%,导管种类为三腔的感染患者占比30.61%,两腔的感染患者占比59.1%,接头种类,患者使用经过优化的接头感染比率为11.76%,采用常规接头感染的占比21.42%,上述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看分析表1
  3、讨论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得知,细菌入侵导致中心静脉感染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条:1)、导管在插入前就已经被细菌污染,插入后细菌随着导管直接进入血液通道。2)、在静脉输液的时候,由于皮肤表层存在细菌,针头插入时带入皮肤表层的细菌。3)、患者或者医生在操作时,皮肤表层的细菌通过导管和插入皮肤的间隙进入血管通道。4)、感染的途径主要以皮肤和针头为主。正常情况下,葡萄球菌在表皮时并不引起症状,但是当进入血液循环时,可在导管周围皮肤表层引起感染。本次临床观察的患者所引起的细菌感染有部分症状与此相似。
  另外,外部因素引起的感染主要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医护人员,其中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类型、置留时间、导管装置、导管材料质地等,医护人员则主要是在操作时将外部细菌沾染到导管,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患者个人性别、年龄、营养、并发症、免疫力等身体因素有关。通过表1分析得知,经过优化的接头在使用后患者感染率要远远低于常规接头。对于输液接头,分隔膜无针接头由于具有独特的设计能防止回血,因而可以降低感染率。在表1的分析数据比对中,置管时间大于10天的感染病菌的几率大幅度上升,到达59%,而小于7天置管时间的感染比例只有13%,因此缩短置管时间和使用优化接头能极大的降低感染率。而对于年龄大于45岁且有并发症状的感染率也要远远高于年龄小于45岁无并发症的患者。因而得知病情时尽量提前做手术并且尽量减少并发症引起感染。
  4、结束语
  在心脏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病菌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头、导管种类、年龄、并发症状、穿刺位置、以及个人体质免疫能力等。本文分析的影响因素和建议措施对于临床医学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降低静脉中心导管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周庆明,赵立敏,王春玲,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 2009,31(12):1516-1517
  [2] 崔岭,唐闽,张学丛.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8):865-866
  [3] 窦英茹,郑瑞强,薛露,等.细节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 , 13
  [4] 陶莲德,杨晓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26
  [5] Mark PE, Zaloga GP. Gastric versus postpy loric feeding: A system atic review[J] .Crit Care, 2006, 15 (7):46-51
  [6] Kollof MH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s a research laboratory: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l [J].Surg Infect, 2007, 7 (2):85-9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检测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资料。结果:①支原体感染共计11例,其中Uu阳性6例,Mh阳性2例,Uu +Mh阳性3例;②Uu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为83.3%,对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50.0%,Mh对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司帕沙星、壮观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均为50.0%,Uu+Mh对林可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男性疝气患儿,患儿行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结果:本术试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8.47±2.26min,手术切口平均1.4±0.3cm平均住院天数在6.4±1.2d,术后出现阴囊血肿患儿1例,于术后1周内吸收,经术后24个月随访,无复发患者。结论: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康复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还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在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康复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期刊
骨恶性肿瘤非常少见,只占人类全部肿瘤的0.2%【1】,虽然其病因学基本不清楚,且临床表现及体征又无明显特征性,但由于骨组织在X线上有显著高分辨率的特征,且X线可全面直观地显示骨肿瘤的大小、部位、骨质破坏范围,能观察轻微的骨膜反应。因而骨肿瘤在X线的资料为临床提供不可替代的初诊资料,这不仅是影像科的医师要掌握的诊断技术,也是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诊断技能,此外骨肿瘤独特的影像资料也是病理诊断医师需要
期刊
摘要: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己逐步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国际各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证实其具好良好的疗效,本文将回顾分析以往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以预测。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 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开腹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经典方法,但是自1990年Jocobs[1]进行第一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腹腔镜治疗结肠癌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数据的搜集,进行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过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0例,通过JC型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系统进行胰腺癌的治疗,不同程度的胰腺癌患者通过不同频率的聚焦超声进行治疗,观察胰腺癌患者体内所呈现的影像变化以及胰腺癌病症治疗情况,根据胰腺肿瘤消融体积评价聚焦超声的疗效,并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内皮素-1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5-10岁单纯肥胖儿童45例作为肥胖组,另选取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55例作为正常组。测定2组患者BMI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而肥胖组中炎症因子(TNF-α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照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病理性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一2014年9月诊治的250例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A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24例和B组(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126例,记录6个月随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一般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MDS、VAS评分等指标。 结果:治疗后
期刊
摘要: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与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且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则对胰高血糖素与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糖尿病;不同阶段;研究  现阶段,糖尿病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双激素疾病,且认为其发病与胰高血糖素相关。但学者对于胰高血糖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研究并不全面,其研究大多为短期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