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在培养土木工程卓越程师的具体实践,逐步建立了系統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点等方面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经验。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 地方本科院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扩大高能力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包括本科和高职在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卓越计划”己经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特点、具体措施、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这给试点专业在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提下制定各校该专业培养标准留下了创新空间—包括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等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定方式之外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启动“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计划,并于2012年获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本专业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建设,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培养了一批经过坚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并且能够胜任本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工作的具备优秀基本技能的后备工程师。
二、准确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分为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三类[1]。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的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复杂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
西南科技大学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办学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也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在校本科生3000余名。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领域70%以上是施工企业,岗位以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为主。
本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工程师,培养基于基础理论教育,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拥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合理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科技大学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结构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专业基于“3+1”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3+1”模式基础上,按照“2+1+1”方式进行培养。大一、大二,卓越工程班学生与一般本科生一起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工具性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进步成长。大三,卓越工程班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大四,进行 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掌握企业专项工程技术知识,达到培养工程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设计、研究能力的要求。
校内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由土木工程专业指导组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教学方式,并由专家组审定。校内专业知识培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学习阶段。安排累计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由专业指导组与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企业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四、几个创新点
(1)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从学历、职称、企业挂职、科研能力等方面遴选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以及中级职称。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应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
(2)导师制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的1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强化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3)校内培养按照通识、大类、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的特点,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更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专业培养。
(4)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择优遴选适合本专业实训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得到系统的、良好的工程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毕业后,企业优先选择优秀人才留用。
五、结束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指出,省属院校的积极参与将会有力地推动“卓越计划”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西南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探索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特色目标,建构卓越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标准,推广实践锻炼,探索新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一个小分支。
参考文献:
[1]陈金陵,梁桥,彭利英.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74-180.
[2]张厚先.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若干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5-18.
作者简介:
张誉,男,(1971.02),工学硕士,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 地方本科院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扩大高能力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包括本科和高职在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卓越计划”己经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特点、具体措施、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这给试点专业在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提下制定各校该专业培养标准留下了创新空间—包括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等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定方式之外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启动“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计划,并于2012年获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本专业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建设,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培养了一批经过坚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并且能够胜任本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工作的具备优秀基本技能的后备工程师。
二、准确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分为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三类[1]。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的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复杂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
西南科技大学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办学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也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在校本科生3000余名。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领域70%以上是施工企业,岗位以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为主。
本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工程师,培养基于基础理论教育,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拥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合理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科技大学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结构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专业基于“3+1”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3+1”模式基础上,按照“2+1+1”方式进行培养。大一、大二,卓越工程班学生与一般本科生一起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工具性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进步成长。大三,卓越工程班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大四,进行 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掌握企业专项工程技术知识,达到培养工程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设计、研究能力的要求。
校内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由土木工程专业指导组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教学方式,并由专家组审定。校内专业知识培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学习阶段。安排累计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由专业指导组与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企业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四、几个创新点
(1)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从学历、职称、企业挂职、科研能力等方面遴选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以及中级职称。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应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
(2)导师制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的1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强化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3)校内培养按照通识、大类、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的特点,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更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专业培养。
(4)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择优遴选适合本专业实训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得到系统的、良好的工程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毕业后,企业优先选择优秀人才留用。
五、结束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指出,省属院校的积极参与将会有力地推动“卓越计划”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西南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探索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特色目标,建构卓越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标准,推广实践锻炼,探索新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一个小分支。
参考文献:
[1]陈金陵,梁桥,彭利英.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74-180.
[2]张厚先.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若干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5-18.
作者简介:
张誉,男,(1971.02),工学硕士,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方向: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