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开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研究中,小说理论是一个相当荒芜的领域。不承认中国有什么小说理论,或认为即便有,也不过是只言片语,并无理论性、科学性可言的看法根深蒂固。胡适在一九二七年写的《<水浒传>考证》一文,就曾将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一笔砍倒,说他“用了当时‘选家’评文的眼光来逐句批评《水浒》,遂把一部《水浒》凌迟碎砍,成了一部‘十七世纪眉批夹注的白话文范’!”并指责说:“这种机械的文评正是八股选家的流毒,读了不但没有益处,并且养成一种八股式的文学观念,是很有害的。”①应当承认,这种看法被许多人所接受。当然,事情也不尽然。大约五十年前,朱自清先生在评论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时,对其根据客观的态度选出了一些前人未曾注意的代表批评家给予了肯定,这里面就包括了金圣叹。他公正地指出:“论到近代批评,是不能不给予评点公平的地位的。”②尽管他本人对金圣叹的评点是持有分析的态度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以评点为最主要形式的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却终未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公平的待遇。中国古典小说理论遗产仿佛成了一座与其说有莫如说无的古墓,称其中有宝的人也有,指其中有鬼的更多,而真正动手发掘者却寥寥。直到近几年,情况才有所改变。郭绍虞先生一九七八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古代小说戏剧理论,也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色。例如评点就是独创,这是很能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批评。”③这个意见反映了、也代表了我国学术界的新认识,新态度。此后,我们陆续见到了《<新译红楼梦>回批》、《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明清小说序跋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水浒传会评本》、《金圣叹与<水浒传>研究》诸书,搜集、整理、研究中国小说理论的工作开始形成了一个虽不大却可喜的风气。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叶朗著《中国小说美学》,又为之添了一朵新花。
  细读全书,我觉得这部著作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清理出了一条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的发展线索,揭示出了中国小说美学史的概貌,初步勾勒出了中国小说美学体系的大致轮廓。此前,恐怕还没有人这样做过。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的一种独特形式——评点,在文体上与西方的、现代的文艺批评论文、论著固然不同,但是,这些貌似分散零碎的片言只语(当然不尽如此)是否不过是些八股式的文评、腐朽而肤浅的文字游戏,而不具有理论意义:这是关系到中国小说理论这批宝贵财富命运的关键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详尽地占有材料,但更重要的却是历史的眼光。在作者看来,中国小说美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可以由主观臆断随意加以否定的客观存在。中国小说美学是自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并在明末清初达到了鼎盛时期,决不是偶然的。明中叶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明显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队伍日益壮大,与此相应,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冲破传统、要求思想解放的呼声渐高,涌起了一股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潮。以描绘现实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文艺批评家、理论家们开始把目光从传统的诗、文评转向小说评论,并将小说批评加以发展,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由于作者不是孤立地、而是紧密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考察小说理论的发展过程,所以能在千头万绪、琐碎零散的材料中抓住了一个纲,清理出一条小说理论进行的线索来。
  在书中,这样一条线索是通过对于古典小说美学的先驱李贽、叶昼、冯梦龙——将古典小说美学推向高峰的集大成者金圣叹——金圣叹小说美学的发挥者毛宗岗——继续将小说美学向前推进的张竹坡——对《红楼梦》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脂砚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小说美学家主要小说美学思想和观点的系统评述揭示出来的。作者除了对每位小说美学家的主要贡献的各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介绍之外,又十分注意各家观点的前后对照和相互比较,所以使读者对中国小说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演进过程留下了比较清晰的印象。譬如该书指出叶昼在小说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为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然后在各有关章节中又分别论述、介绍了金圣叹的“格物”说、张竹坡的“入世”说,脂砚斋的“身经目睹”说对叶的继承与发展。又如,在小说创作的核心问题——典型性格的塑造方面,首先介绍了叶昼的也是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的典型理论,然后重点地、全面地评介了金圣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性格说,继而剖析了毛宗岗典型理论的“概念化”、“绝对化”的弱点,指出这对金圣叹的理论来说是一种倒退,同时也肯定了他在性格塑造的艺术方法上对金圣叹辩证法因素的发挥。接下去又指明张竹坡在人物塑造上强调个性化、强调挖掘个人内心世界活动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这就将明后期至清前期小说美学家在人物塑造问题上的认识逐步提高、深化(其间也有后退)的历史线索提示出来。在其它问题上,也有类似的比较论述。全书虽然采取以人分章的结构,但并未给人造成零散、割裂的印象,相反,倒令人有浑然一体之感,恐怕是应当归功于这种论中见史的叙述方法的。
  还应提到的是,作者在评述小说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外,也从横的方面适当考察了中国小说美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绘画美学的关系,如,传统绘画美学中的“逼真”、“肖物”、“传神”等概念如何被引入小说美学以说明真实性的要求;“白描”如何被引入小说美学而成为一种描写手法的概念;古典诗词讲究的“意境”如何被小说美学吸收而用来说明小说的环境描写与性格刻划,等等。也许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所以未能见到更多的介绍。不过,研究中国小说美学的诗学、绘画美学、戏剧美学、音乐美学的关系,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构成这样一种历史性评述基础的,则是由各个评点家提出的和发展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美学概念、观点和范畴。拿人物性格塑造理论来看,则有叶昼提出的“同而不同处有辩”(塑造典型性格的早期理论);金圣叹提出的“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典型性格与小说的美感力量)、“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典型性格是独特的个性)、“十年格物”和“因缘生法”(塑造典型性格的认识论)等等;张竹坡提出的“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人物个性化的内涵);脂砚斋提出的“实未目曾亲睹”(典型人物是小说家的创造)、“今古未有之一人”(典型人物的理想性)、“真正情理之文”(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尽管这些概念、观点和范畴在表述上与我们目前已经惯用的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述语不同,其中有些是“形似之语”,看上去缺乏现代文艺理论的色彩,但是经过作者艰苦的筛选、挖掘、辨析和阐释,其中所包含的理论意义以及这些理论的深刻性与独创性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了。大家都知道,西方文艺理论在十八世纪以前一般都把典型的重点放在普遍性(一般)上,十八世纪之后重点才逐渐转移到个性特征(特殊)方面。而从作者的评介中可以看到,我国小说理论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典型的个性化,这正是一种鲜明的特色。纵观全书,作者通过对各个评点家在小说美学上的主要建树的介绍和评价,已使我们看到,中国小说美学包括了小说创作的源泉、小说的审美特质、小说的社会作用以发挥社会作用的要求、小说创作中的美感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小说的情节、结构、时空观念、叙述方法、叙事观点、小说语言、小说的美学风貌、小说欣赏中的美感心理等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们实际上涉及到了现代小说美学的各个方面,因而在客观上是具有自己的系统的。现在,经过作者的整理、归纳和评述,这一体系的大致轮廓和面貌已被勾画出来。这对根本否定中国小说理论存在的偏见无疑是沉重的一击。
  将我国古典小说评点中使用的概念、范畴用现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加以解释、说明,殊非易事。为了防止将古人思想现代化和贬低其理论成就两种倾向,作者既要细细揣摩原意,吃准、吃深、吃透,又要与有关的现代概念、述语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才可能表述得准确。这里当然需要严谨和精密,但也不能缺乏想象。如作者将冯梦龙所说“天下之文心少而俚耳多”概括为“小说的通俗化要求”;指出金圣叹“是李小二眼中事”一段评点发现了“叙事观点”,“一笔作百十来笔”讲的是“小说语言的容量”;把张竹坡所说“市井文字”与“花娇月媚文字”归结为“小说的美学风貌”等等,都是既准确、鲜明,又富有新意的。这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小说美学的广度和深度。朱自清曾提醒说:“我们的诗文评虽与文学批评相当,却有它自己的发展,……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就难在将这两样比较得恰到好处,教我们能以靠了文学批评这把明镜,照清楚诗文评的面目。”④小说评点自然也当如此。在这方面,作者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当然,其中是否每每都做得“恰到好处”、尽如人意,那倒是可以继续研讨的。
  此外,在阐扬中国小说评点的特色、实事求是地评价大有争议或不为一般人知的小说评点家、贯彻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方针等方面,该书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于说到不足,我以为主要是对“小说美学”概念的解释尚不够明确。书中解释说:“小说美学,就是对小说这门艺术作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小说艺术的本质,研究小说艺术和其它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小说的创作和欣赏的各种因素、各种矛盾,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来。”⑤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叫“小说理论”而称“小说美学”?这样的说明,似乎还不能划清小说美学与一般小说理论的界限。我以为,如果称作“小说美学”,就应把对象定为“小说美”,内容大致包括:小说美与现实的关系、小说的美学特征、小说的内容美与小说的形式美、小说美的创造活动、小说美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小说美的欣赏活动、小说美发挥社会作用的特殊性和特殊要求;以及小说美与诗歌美、绘画美、戏剧美、音乐美;中国小说美与西方小说美等等。其实,作者在书中阐明的恰恰是这样一些方面,但如果在导论中能将小说美学的概念和概念体系界说得更为分明,是会更好地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的。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
  
  (《中国小说美学》,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一版,1.20元)
  
  ①《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2—3页。
  ②《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下,第553页。
  ③ 见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光明日报》。
  ④《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下,第545页。
  ⑤《中国小说美学》第2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开展, 对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五年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其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教师职业素质不仅对学生形成具有终身性的重要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内涵的分析,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探讨教师职业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发
在我国古老的文学传统中,有“文心”、“赋心”、“词心”的说法。顾名思义,文章是写“心”的。女作家丁宁的这部散文集,封面上如隐隐于数峰蒙蒙细雾之中的四个道劲秀逸的字体:“心中的画”,紧紧地吸引着读者去窥视那“心画”,去揭开它的层层帷幕。  照一般的想法,女性的笔,似乎很少有一种气魄和伟岸。然而,她的笔触,从祖国的南端——南海,西到帕米尔高原,迤逦新疆、西藏的昆仑山;从德国的柏林,到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
〔摘要〕每个班上几乎都有这样的“刺头儿”学生:将自己的座位空间调大,直接挤占了前后座位同学的空间;公用垃圾桶从不主动处理垃圾,自己却是那个经常使用的人;经常借用同学的东西,并且借后不还……班主任老师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先解决矛盾,后批评教育。但是,对于被直接“侵害”损伤利益的同学却疏于开导。本文从班主任讨论入手,分析了“刺头儿”与“好脾气”的心理成因,并分别提出处理方案,在有效缓解班级内部矛盾的同时做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为浪漫主义思潮专辟一章,重点分析了拜伦。罗素总结说:“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总的说来,是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蚯蚓有益,可是不美丽;老虎倒美,却不是有益的东西。达尔文赞美蚯蚓;布雷克赞美老虎。浪漫主义者的道德都有原本属于审美上的动机。但是为刻画浪漫主义者的本色,必须不但考虑审美动机的重要,而且考虑趣味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他们的审美感和前人的审美感不同。关于这方面,他们爱好
摘 要: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科学原理进行理解之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科学探究意识的提升。文章主要探讨科学教学观察实验的应用实践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学;观察实验;教学方法;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6-0095-01  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而
“PLC基本应用和检修”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且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常用的六种教学方法。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为完成整个课程而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章节的讲解上,将根据整个教学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来完成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PLC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过程中要循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岁月倥偬中经历的所见所闻却是不少,书之竹帛,譬喻流水沉渣,譬喻行云散记。  去年我编了一个《沧海泛忆》的集子,(三联书店出版)与《行云散记》可谓姊妹篇,因为都写的是生活脚印,友情缅怀,文艺漫谈。  这本《行云散记》的集子内,我选进了三、四十年代的四篇旧作,虽然很粗糙,但写了真实。当时我还年轻,还不世情,还天真;因此顾虑少,下笔敢于直言不讳。比方在“祖母”里,我大胆地批评了父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前,受考试和升学制度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渐偏离了课程设置的目标。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效,也同样要注重课后工作。  一、重视课堂效率,加强思想教育 
摘 要: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彼此互相关联的整体,在阅读中贯穿写作意识,在写作中强化写作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互动;能力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些学生,读了很多书,摘录了很多名言名句,可是下笔就六神无主; 一些学生,平时坚持练笔,可是依然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问题出在哪儿?难道传统的观点,“阅读是写作的
编者按: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