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续与再生——手工毡化技艺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工毡化技艺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群体审美创造活动的体现,传递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态度,渗透着人的灵性,并饱含手工艺者的情感投入.有关制毡技艺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时称其为“擀毡”.“毡”是目前人类历史记载中最古老的纺织品形式,其特点是无经无纬且一体成型.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历经起伏的手工毡化技艺正转变为一种人文资源和艺术资源,需要被重新挖掘和利用,“留住手艺”并让其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其他文献
作为民族符号的代表性艺术门类,中国画在过去百余年里承载了太多艺术本体之外的画外之言。1871年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序》将写意文人画作为衰败王仞的文化符号去与他心中先进欧美文明的文化符号古典写实油画进行比对,提出中国写意画与欧洲写实画的比较,如“持抬枪以与五十三生之大炮战”,其后诸如“写实/写意”“国画/油画”“中国画/西洋画”“传统水墨/当代水墨”等二元对立式的讨论。
当代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关于生活的概念是建立在电影、电视、手机、电脑等提供的图僚基础之上的,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的美术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美术教师和学生们的需求。儿童绘本与美术教材交互设计校式在激发儿童的创新活力、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欧美的雕塑公园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称之为“雕塑之径”。它首先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不同于通常“草坪类型”的公园,背景是一条条穿插于密林间的步道,凭靠大片森林为依托。本文浏览了“雕塑之径”中的两个案例,英格兰的迪恩雕塑之径、爱尔兰林地雕塑公园、前者通过多样性的雕塑展示了艺术、自然与历史文脉的时空际遇,后者通过材料的选定使创作具有了更明确的意义与主题,雕塑与自然形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传统生漆夹苎技艺有着丰富的工艺、材料、技法等,是记录我国历史上文化变迁与审美的载体。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通过结合现代新材料、使传统夹苎技艺在现代应用中得到了创新。
戴士和在《写意油画教学》一书中讲道:“写意,不只是一种创作样式,它也有特别的语言体系和专门的训练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各个层面都在逐步形成它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追求。”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赖于西方科学写实和中国古典意象化审美理念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写实油画在中国探索发展的基本视觉表现和审美表现维度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意象理念差异的基础上,从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表现、随类赋彩与随情赋彩的融合表现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写实油画中所承载的意象化表现维度、并由此理清写实油画语言当代性审美转换的诸多可能性。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曾在元明清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域外传播史。域外传播对景德镇传统青花瓷技艺变革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促进其变革的重要力量。
重彩両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后经漫长岁月的演变与历代画家的探索,已成为我国绘両艺术中独具特色与艺术魅力的画种,其独特严谨的造型、鲜明厚重的表现手法与富有韵律美感的笔
期刊
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所呈现的公众形象由视觉形象和舆论形象两部分组成。他对自己的视觉形象进行了主动地.塑造,发表的照片多戴大黑领结一“克拉凡脱”,展示其留法艺术家的身份。他与媒体关系密切,言行方面持续地引发当时美术界的诸多热点议题,既主动挑起争论,也被动地卷入舆论和绯闻的旋涡。同时他也刊登了大量应酬之作,呈现了一个略显矛盾的“穿洋装的马画家”的形象。徐悲鸿通过媒体将他“艺术家”的形象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被媒体和大众所消费。
方格是一种视觉的结构也是创作中的一种容器,规则是一种生产的机制也是创作上的逻辑,数据是现实也是创作的资源库。我的创作往往由抽象的外壳包裹着现实,同时包含着艺术家主体性的后撤与数据化的生成方式,籍此让作品的面向变得复杂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