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批判杜林哲学体系的方式,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首次完整建构,是《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从揭示杜林哲学体系的先验主义本质出发,批驳其世界模式论的唯心主义实质、用逻辑思维复苏自然哲学的幻想、永恒真理和社会历史原则的虚构以及现实哲学对辩证法的错误排斥。在此基础上,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而且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可知性原则及其作用、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历史联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将哲学基本问题、存在论、认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ZX003);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2020YQNQD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批判杜林哲学体系的方式,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首次完整建构,是《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从揭示杜林哲学体系的先验主义本质出发,批驳其世界模式论的唯心主义实质、用逻辑思维复苏自然哲学的幻想、永恒真理和社会历史原则的虚构以及现实哲学对辩证法的错误排斥。在此基础上,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而且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可知性原则及其作用、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历史联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将哲学基本问题、存在论、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内在地统一起来。恩格斯进而在指导变革社会的现实运动中,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其他文献
著作权法中的期刊出版者权利是以体系化的方式存在的,解决权利配置问题也应当遵循体系化的路径。期刊出版者的权利包括"资格塑造类"权利、"运营维持类"权利、"传播拓展类"权利和"过程辅助类"权利四种类型。我国《著作权法》中期刊出版者的权利配置存在不足之处,相关制度设计没有充分反映不同权利类型的功能:"资格塑造类"权利的立法构造不完备,期刊出版者在期刊运营和传播拓展获益方面的权利欠缺;"过程辅助类"权利设置不当导致期刊出版者陷入窘境。立法应当从优化配置手段入手,对期刊出版者权利进行体系化配
普通民众期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法学研究者呼吁转向分级治理;法律实务者严守刑法底线,探索少年司法制度;立法者则数度修订"两法",强化保护的价值导向;这四种力量直接勾勒了我国当下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基本图景。大体来说,上述治理格局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理理念:普通民众的立场可以归纳为严惩主义的理念,法律人的立场则可以归纳为轻纵主义的理念,但二者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不加区分,相应的治理措施"一刀切",当重不重,当轻不轻,这才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最大症结所在,破解之道唯有强调轻轻重重的未成年人
自20世纪中期同性恋作为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开始后不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进程也开始启动。到2015年,随着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性判决,该运动最终宣告结束。其中联邦国会、各州议会与各级法院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意味着个人主义的胜利,给美国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国家治理以及政治体制等方面提出诸多挑战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鲁迅的白话小说《药》,是一篇既表现启蒙的思想文化批判又对启蒙的困境进行深刻反思的作品。《药》在表层的启蒙思想文化批判上揭示了当时民众的蒙昧无知、看客心理及自私冷漠的国民性弱点,而在深层次上则通过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存在着的深深的隔阂与对立,表现出启蒙者的社会理想和被启蒙者的觉悟程度与现实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启示投身于启蒙的知识分子,应该对启蒙的曲折复杂甚至残酷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的准备;面对启蒙的困境与绝望,要抱定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完成警醒同胞的殉道精神。
加藤弘之对国家统治权的看法,经历了由"君民同治"到"天皇主体"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有学术上的原因,也与当时日本的政治环境有关。通过对美浓部达吉等人天皇机关说的批判,加藤弘之提出了"专求于国家的‘自然’的本性"的统治权主义,利用国家有机体理论与"族父统治"的国体论,来证明在日本天皇作为统治权主体的合理性。其国家有机体理论虽源于德意志国家学,但在摄取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本国的特色--"国体",从而偏重讨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加藤弘之将国家有机体论与"族父统治"的国体论相配合,加之其对"公明
小说文本本为虚构之作,作者以"言"而喻之,便衍生出对其概念、叙事、内容、审美以及伦理人性等方面诸多不能已于言者的解读与判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言者"--鲁迅,既有着"言"之于呐喊的深切体验,也有着"言"之于叙事的悲悯书写,在同时抵达"狂言"与"谎言"的彼岸,用着怪异奇谲的人物所"言"实现了叙述背后人性紊乱的悲喜恶善。从鲁迅"呐喊者"的三重身份与小说"看客"的两种身份切入,作横的对比与纵的分析,能够理解不同叙述立场背后衍生出"两言"--狂言与谎言所表达的理想主题
游客的美食消费已成为带动旅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美食消费的角度,将服务接触与游客美食消费意向相联系,深入剖析服务接触对食物涉入、食物恐新症和美食消费意向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服务接触对游客美食消费意向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食物涉入与食物恐新症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食物恐新症阻碍游客消费当地美食,而食物涉入促进游客消费当地美食,但是服务接触可以让游客克服食物恐新症,加强食物涉入。
《诗经》中这首《小星》是一个行役在外的下层官吏的怨刺诗。笔者认为,诗中“夙夜在公”的并非这个“宵征”的下层官吏,诗人是在运用对比之法。“夙夜在公”之语还见于《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夙夜在公,在公饮酒”、“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吉林大学的白衣战士驰援武汉英勇无畏,吉林大学师生学者坚守阵地赤诚与共。吉林大学"龙鹏吉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开启远程视频会议模式,以特殊方式助力战"疫"。战"疫"时期的"龙鹏吉大"线上论坛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期于2020年2月6日举行(总第57期),主题为"例外状态下的社会治理",由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主持。
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发生潜在影响的学术观点和阐释路数。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主要立论思路和做法,是放大和拔高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辩证法上的差异性,并将恩格斯解读为以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前提的直观唯物主义者或自然唯物主义者,但深入思索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是建立在对恩格斯的深刻误解与严重"矮化"基础上的。实质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具有根本的一致性,恩格斯也没有因为研究自然辩证法而下降到费尔巴哈式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水平,同时他也没有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