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气候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变化多异,但大体趋于平常。然而近年来发展经济的同时引发了环境的改变,致使气候变化情况复杂,由此引发了气象灾害和间接农业灾害,造成的不良后果无法估量。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特点,四季气候变化分明,探讨不规则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的影响是极为必要的。常见的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如: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列举并一一划分,由此研究针对策略,刻不容缓,不容小视。
[关键词]气候变化;东北地区;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P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3-0203-01
前言
气候变化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正常来说,变化的气候中又存有一种恒长。现今的气候变化情况已经日趋复杂,对我国生态实业、环境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北方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东北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情况更加鲜明具体,笔者在此进行论述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一方面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带动下,东北地区受到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另一方面又契合我国当下背景和东北地区地域性详情,提出了灾害解决策略。
1.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的主要影响分析。
1.1 对干旱的影响
气候变化一方面致使气象干旱情况加剧,另一方面农业干旱的情况也在日趋变重。气象干旱是指降水短缺异常状态的天气情况,而农业干旱则是指农作物自身水分不足导致减产等不良态势的发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气象干旱能导致农业干旱的加剧。气候变化中,一旦发生不规则长期性的燥热天气,这种天气在东北历来是较为罕见的,但一旦发生,气象干旱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一方面为降低农业干旱程度,农耕者将投出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农业干旱情况,另一方面气象干旱由于属当地异常气候,骤变的生存环境也会导致当地居民身体上的不适。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从另一种角度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影响,我国淡水资源人均量并不可观,东北地区虽然属于足够使用的层面上,但长期恶劣的变化气候势必会迫害到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干旱影响是十分可怕的。
1.2 对洪涝的影响
与干旱影响相对,洪涝的产生是另一种极端变化气候形成的,即为过量降水。过量的降水情况对洪涝的形成是一种直接层面的,降水难以沉积,导致湖泊河流水面上升,一旦超过边缘界限,洪涝就会形成,相对于形成灾害时间较为缓慢的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有着更不可控的强大力量支配影响,一旦发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且留给受灾者的应急时间也可谓是极其少,极端的气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洪涝灾情并不多见,但灾情一旦发生,产生的资源损失情况是十分巨大且无法弥补的,且洪涝灾害的治理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洪涝灾害对于农作物的伤害也是无从弥补的,相对于干旱灾害而言,干旱灾害发生后通过人力的弥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部分资源损耗的,但洪涝灾害对于庄稼的影响是致命性的,且即使处于可挽救阶段,由于洪涝灾害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性也是极为巨大,因此人为干预可能性较小。综上而言可知,極端的降雨气候对洪涝灾害影响巨大,且洪涝灾害引发的后续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1.3 对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环境变化可间接影响病虫害灾情的产生和加剧,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特点,在庄稼趋近乘数时病虫害产生情况较为常见,另一方面突发的气候改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暴起,人为因素的干预如不及时,对庄稼的收成以及日后农田生长都是不利的,相对于前者两种气候灾害,病虫害的短期危害较小,但是其后期治理和防治工作都是较难进行的,除此外由于病虫害的特殊性,病虫害可能大范围传播致使周围地区连带灾害的形成,这些都是应当被给予高度重视的。病虫害的形成原因多元化,气候变化是一个温床的影响作用,对病虫害具有加重效果。例如,相对高温环境对细菌及农作物病毒都有一定的诱发效果,且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疾病的传播速率也必有增长,整治起来是较为困难的。另外,相对高温环境对于部分害虫也提供了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害虫病害一旦发生,治理即为困难,且化学治理不仅容易引发子问题的产生,治理效果也难辞其咎。
2.针对气候变化东北地区可取的防灾策略分析概括。
2.1 对气候变化情况的有效预测及事前干预
目前,我国有所利用气候预测变化信息,但是信息的取源以及信息的后续利用情况,都是较为落后的。气候变化情况的产生是在一定因缘下形成的,而并非绝无规律,对于不规则的气候变化进行科学有效先进的评估及预断,是有一定意义的,我国木遣去额发相关科研的人才,气候变化信息的采取及后续数据处理是有助于人们事先预防气候灾害的发生的,一旦预测信息有效,合理的事前干预也会将灾害后果降到最小。
2.2 对灾害发生后数据分析的利用及后期反馈信息的研究
灾害后期数据处理是反哺其灾害防御的,但是灾害后期数据处理需要较高的领域知识,反馈信息的研究也是有必要进行的,尤其是针对病虫害,根据不同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同病虫害进行数学-化学-生物学多角度预断,不仅能有效降低后期同类型气候变化形成的灾害程度,还有利于生物学研究,这是一举两得的科研方向,然而我国缺乏对此的重视,近年来造成的大量的灾后数据的流失和不合理应用,使人痛心疾首。灾害发生数据分析及反馈信息研究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2.3 农作物品质改良创新研究
由于气候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最直观、最恶劣的灾害方向即为农业灾害,因此考虑农作物自身品质改良,提升自身抗灾能力这不仅是解决当下之急的好事,更是造福子孙的思路。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着作物改进及种植较为单一化的现象,部分农耕者为谋私利并不有长远思路与打算。改良升级的农作物抗旱抗涝能力一旦增强,不仅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还有助于气候正常化态势的转变发展,创新型研究在相关方向应予以足够重视。
结语
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地区,对于灾害情况的及时预防和整治是较为必要的。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工业水平日趋提升的同时,生态问题也在源源不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重阻难,气候变化无疑是当代人们面临的空前的棘手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契合东北地区特点,在概括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气候及农业病害等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我国东北农业发展能更进一步,也希望气候变化问题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和缓。
参考文献
[1] 覃志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华俊,李文娟,赵书河.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5:1-7.
[2] 金飞.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可能影响[J];科技传播;2010年08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东北地区;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P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3-0203-01
前言
气候变化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正常来说,变化的气候中又存有一种恒长。现今的气候变化情况已经日趋复杂,对我国生态实业、环境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北方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东北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情况更加鲜明具体,笔者在此进行论述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一方面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带动下,东北地区受到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另一方面又契合我国当下背景和东北地区地域性详情,提出了灾害解决策略。
1.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的主要影响分析。
1.1 对干旱的影响
气候变化一方面致使气象干旱情况加剧,另一方面农业干旱的情况也在日趋变重。气象干旱是指降水短缺异常状态的天气情况,而农业干旱则是指农作物自身水分不足导致减产等不良态势的发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气象干旱能导致农业干旱的加剧。气候变化中,一旦发生不规则长期性的燥热天气,这种天气在东北历来是较为罕见的,但一旦发生,气象干旱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一方面为降低农业干旱程度,农耕者将投出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农业干旱情况,另一方面气象干旱由于属当地异常气候,骤变的生存环境也会导致当地居民身体上的不适。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从另一种角度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影响,我国淡水资源人均量并不可观,东北地区虽然属于足够使用的层面上,但长期恶劣的变化气候势必会迫害到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干旱影响是十分可怕的。
1.2 对洪涝的影响
与干旱影响相对,洪涝的产生是另一种极端变化气候形成的,即为过量降水。过量的降水情况对洪涝的形成是一种直接层面的,降水难以沉积,导致湖泊河流水面上升,一旦超过边缘界限,洪涝就会形成,相对于形成灾害时间较为缓慢的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有着更不可控的强大力量支配影响,一旦发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且留给受灾者的应急时间也可谓是极其少,极端的气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洪涝灾情并不多见,但灾情一旦发生,产生的资源损失情况是十分巨大且无法弥补的,且洪涝灾害的治理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洪涝灾害对于农作物的伤害也是无从弥补的,相对于干旱灾害而言,干旱灾害发生后通过人力的弥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部分资源损耗的,但洪涝灾害对于庄稼的影响是致命性的,且即使处于可挽救阶段,由于洪涝灾害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性也是极为巨大,因此人为干预可能性较小。综上而言可知,極端的降雨气候对洪涝灾害影响巨大,且洪涝灾害引发的后续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1.3 对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环境变化可间接影响病虫害灾情的产生和加剧,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特点,在庄稼趋近乘数时病虫害产生情况较为常见,另一方面突发的气候改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暴起,人为因素的干预如不及时,对庄稼的收成以及日后农田生长都是不利的,相对于前者两种气候灾害,病虫害的短期危害较小,但是其后期治理和防治工作都是较难进行的,除此外由于病虫害的特殊性,病虫害可能大范围传播致使周围地区连带灾害的形成,这些都是应当被给予高度重视的。病虫害的形成原因多元化,气候变化是一个温床的影响作用,对病虫害具有加重效果。例如,相对高温环境对细菌及农作物病毒都有一定的诱发效果,且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疾病的传播速率也必有增长,整治起来是较为困难的。另外,相对高温环境对于部分害虫也提供了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害虫病害一旦发生,治理即为困难,且化学治理不仅容易引发子问题的产生,治理效果也难辞其咎。
2.针对气候变化东北地区可取的防灾策略分析概括。
2.1 对气候变化情况的有效预测及事前干预
目前,我国有所利用气候预测变化信息,但是信息的取源以及信息的后续利用情况,都是较为落后的。气候变化情况的产生是在一定因缘下形成的,而并非绝无规律,对于不规则的气候变化进行科学有效先进的评估及预断,是有一定意义的,我国木遣去额发相关科研的人才,气候变化信息的采取及后续数据处理是有助于人们事先预防气候灾害的发生的,一旦预测信息有效,合理的事前干预也会将灾害后果降到最小。
2.2 对灾害发生后数据分析的利用及后期反馈信息的研究
灾害后期数据处理是反哺其灾害防御的,但是灾害后期数据处理需要较高的领域知识,反馈信息的研究也是有必要进行的,尤其是针对病虫害,根据不同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同病虫害进行数学-化学-生物学多角度预断,不仅能有效降低后期同类型气候变化形成的灾害程度,还有利于生物学研究,这是一举两得的科研方向,然而我国缺乏对此的重视,近年来造成的大量的灾后数据的流失和不合理应用,使人痛心疾首。灾害发生数据分析及反馈信息研究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2.3 农作物品质改良创新研究
由于气候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最直观、最恶劣的灾害方向即为农业灾害,因此考虑农作物自身品质改良,提升自身抗灾能力这不仅是解决当下之急的好事,更是造福子孙的思路。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着作物改进及种植较为单一化的现象,部分农耕者为谋私利并不有长远思路与打算。改良升级的农作物抗旱抗涝能力一旦增强,不仅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还有助于气候正常化态势的转变发展,创新型研究在相关方向应予以足够重视。
结语
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地区,对于灾害情况的及时预防和整治是较为必要的。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工业水平日趋提升的同时,生态问题也在源源不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重阻难,气候变化无疑是当代人们面临的空前的棘手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契合东北地区特点,在概括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气候及农业病害等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我国东北农业发展能更进一步,也希望气候变化问题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和缓。
参考文献
[1] 覃志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华俊,李文娟,赵书河.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5:1-7.
[2] 金飞.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可能影响[J];科技传播;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