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1.1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基本理念(有六个方面)及设计思路,为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
1.2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标准》是基本要求,《标准》作为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做方方面面的具体限定(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
1.3在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上,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更蕴涵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目标。因此,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后,才能够合理、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核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核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中获取多方面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主体服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不仅获得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财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都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完成。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不会发挥主体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3.教师要善于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高密度地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线合一”,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4.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4.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就会把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评下去。
4.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只有在这种评价的激励下,才会不断追求,不断探索。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5.教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何等重要。当然,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反思数学教学内容,其次要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最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总之,对于数学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方法等都要认真总结,扬长避短。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数学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真正发展素质教育。
1.1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基本理念(有六个方面)及设计思路,为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
1.2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标准》是基本要求,《标准》作为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做方方面面的具体限定(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
1.3在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上,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更蕴涵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目标。因此,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后,才能够合理、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核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核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中获取多方面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主体服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不仅获得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财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都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完成。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不会发挥主体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3.教师要善于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高密度地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线合一”,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4.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4.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就会把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评下去。
4.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只有在这种评价的激励下,才会不断追求,不断探索。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5.教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何等重要。当然,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反思数学教学内容,其次要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最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总之,对于数学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方法等都要认真总结,扬长避短。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数学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真正发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