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通读苏辛词,发现这二位词家对于长度、形状、位置的刻画都非常精巧,独具匠心,或许可以称之为“几何美学”。
对于长度,苏轼钟爱的是“千里”“万里”,借此挥洒出一股豪迈之气,或表现出一种悠远、空阔之感。
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万里归来年愈少。”“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辛弃疾也爱用“千里”“万里”,但是写景状物时,他更钟情于用“千丈”,用来夸张地描写自然美景,特别是秀丽的山川。如: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门都向水边开。”
对于形状,苏辛词中都有一些富有特色的描写,体现出二位词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凝练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苏轼:“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描写精妙,而且注重对仗,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名句。写空中飞翔的大雁:“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水龙吟·雁》)将大雁群飞的特点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辛弃疾笔下也有类似的妙语,如:“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对于形状,辛弃疾至少两次用到一种特殊的意象,即“四角的车轮”,如“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这里表达的是惜别之情,希望车轮由圆变方,使得友人不能离去。
还如:“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根据这首词的序言,可知这里说的是行路的艰难:“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苏辛词对于位置与运动轨迹的描写是尤为出彩的。
例如苏轼的一些名句: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给人一种人生缥缈、不可捉摸和把控的虚空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勾画了一幅罕见的水流图。
还有用不同位置的景物,以白描的方式勾勒出美景,如:“有湖中月,江邊柳,陇头云。”或用简笔素描,形成一组有共同特征的意象,如:“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辛弃疾对位置的描写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生查子·独游雨岩》)现代不少描写天蓝水碧的散文都借用了这种写法。
辛弃疾在写景时,也会用到类似苏轼的写法,即用突出位置的方式来写景,如:“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风前月下,水边幽影。”“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溪左右,山南北。花远近,云朝夕。”读者一念之下,脑海中画面顿生。
(编辑
对于长度,苏轼钟爱的是“千里”“万里”,借此挥洒出一股豪迈之气,或表现出一种悠远、空阔之感。
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万里归来年愈少。”“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辛弃疾也爱用“千里”“万里”,但是写景状物时,他更钟情于用“千丈”,用来夸张地描写自然美景,特别是秀丽的山川。如: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门都向水边开。”
对于形状,苏辛词中都有一些富有特色的描写,体现出二位词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凝练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苏轼:“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描写精妙,而且注重对仗,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名句。写空中飞翔的大雁:“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水龙吟·雁》)将大雁群飞的特点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辛弃疾笔下也有类似的妙语,如:“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对于形状,辛弃疾至少两次用到一种特殊的意象,即“四角的车轮”,如“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这里表达的是惜别之情,希望车轮由圆变方,使得友人不能离去。
还如:“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根据这首词的序言,可知这里说的是行路的艰难:“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苏辛词对于位置与运动轨迹的描写是尤为出彩的。
例如苏轼的一些名句: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给人一种人生缥缈、不可捉摸和把控的虚空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勾画了一幅罕见的水流图。
还有用不同位置的景物,以白描的方式勾勒出美景,如:“有湖中月,江邊柳,陇头云。”或用简笔素描,形成一组有共同特征的意象,如:“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辛弃疾对位置的描写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生查子·独游雨岩》)现代不少描写天蓝水碧的散文都借用了这种写法。
辛弃疾在写景时,也会用到类似苏轼的写法,即用突出位置的方式来写景,如:“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风前月下,水边幽影。”“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溪左右,山南北。花远近,云朝夕。”读者一念之下,脑海中画面顿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