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人所受到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内化和升华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实践活动,它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教育。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完善和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事物的倾向,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究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在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扼杀了学生的许多求知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生动活泼的教学变成枯燥呆板的概念、公式、等等记忆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化学实验中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声光、电的变化)常使学生感到神奇、新鲜、快乐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某些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可通过改进,让实验的可视性、趣味性更强。
  如,学习CO2与NaOH溶液反应性质时,可在充满CO2的烧瓶中注入浓NaOH 溶液20mL左右,立即将带有鲜艳颜色的气球(未吹气的)单孔瓶塞插入烧瓶,不断振荡烧瓶。可以看到气球“不吹自大。”又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教学中,可设置“白纸显红字”的实验。在教学中除了趣味的演示实验多做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学生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边做边观察,研究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讨论、动脑分析”多种感官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设置实验问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所谓化学实验问题,就是化学实验主题在某个给定的化学试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 设置实验问题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即“跳一跳,够得着,”达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的目的。
  如,在进行“SO42-离子的检验”教学中,介绍了SO42-离子检验的基本方法后,创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
  有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4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含的SO42-。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Ba(NO3)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BaCl2溶液、沉淀不溶解。
  方案丁:试液、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沉淀不溶解。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热情以下被激发出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取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按方案甲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又按上述方法分别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推向高潮。此时勿须教师刻板的讲解,学生已得出只有方案丙才是严密的正确理论。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巧妙设置,不但可以使学生从倦怠中振奋起精神,激发研究动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如,在探究检验葡萄糖方法时,我按拟定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分组探究。
  器材及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10%NaOH溶液、5%CuSO4溶液、10%葡萄糖溶液
  操作过程:
  1、在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加5%CuSO4溶液4-5滴观察发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2毫升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现象。
  3、洗涤所有仪器并按规定放置。
  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得到红色沉淀、有的得到黑色沉淀、有的什么沉淀也没有。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论,及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检验葡萄糖方法是:加新制的Cu(OH)2加热蓝色沉淀转变红色沉淀证明含有葡萄糖。(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NaOH溶液必须过量)。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同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印象深刻难于遗忘。
  四、引导设计家庭小实验,培养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教师要突破惟教材的课程关,从显示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设计贴近课本家庭小实验。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培养他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在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参考演示原电池装置设计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用锌片和铜片作电极铜丝、小灯泡等连成电路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要求学生画出原理图、写好实验报告、并记录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家庭小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他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优秀设计方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是所有高中生物教师都在努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从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出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那么,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会学?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目的明确。预设的问题要按课标的
期刊
有一位前辈曾经对我说,教学上永无常胜将军。初听此论,权当过眼烟云,因为在自己从教的这些年,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自以为还可以,感觉还算不错,没有体会过那种失败的切肤之痛。记得在1999年学校让我带当时所谓全校最乱的毕业班,我一点也没有推辞,最后顺利把他们送出了学校,比自己预期的效果还要好。  乐极生悲,顺境生变。本学期期中考试中,自己的班级却遭遇滑铁卢,各科成绩普遍全线溃退,包括我所任的学科,真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一个班主任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管好一个班集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确立远大志向抱负为中心,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习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等,特别是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需要一个
期刊
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归结,还是语言的分析,都是如此,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要感受美、运用美和创造美,而且还可以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审美教育的习惯。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
期刊
“写”是英语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在写作中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写”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听、说的训练安排的比重较大,对“写”的内容安排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学生普遍缺乏英文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不高。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结合英语写作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取多种方式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范围,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突破了学科、时空和地域限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无时不有。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广泛、渠道更宽阔、内容更丰富。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有效开发与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如何根据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数学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来,足以说明在数学教育中让学生理解数感,建立数感,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在数概念的认知过程中建立数感  数概念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应是以学生对数概念的认知为
期刊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疏密缓急,或者情节的张驰变化,事态的发展波澜,任务活动等各种内容要素的交替变化,构成了作品情节的摇曳多姿;论说文论证结构的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无不给人以心悦诚服的逻辑美;说明文缝合严密的结构美,自然巧妙的衔接美,生动自然的语言美;诗歌独到的神韵、优美的意境、含蓄冼练的语言、和谐悦耳的节奏等无不给人以美的陶醉。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和课程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目标的逐步确立,将促进科学课堂重心的定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