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人所受到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内化和升华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实践活动,它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教育。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完善和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事物的倾向,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究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在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扼杀了学生的许多求知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生动活泼的教学变成枯燥呆板的概念、公式、等等记忆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化学实验中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声光、电的变化)常使学生感到神奇、新鲜、快乐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某些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可通过改进,让实验的可视性、趣味性更强。
如,学习CO2与NaOH溶液反应性质时,可在充满CO2的烧瓶中注入浓NaOH 溶液20mL左右,立即将带有鲜艳颜色的气球(未吹气的)单孔瓶塞插入烧瓶,不断振荡烧瓶。可以看到气球“不吹自大。”又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教学中,可设置“白纸显红字”的实验。在教学中除了趣味的演示实验多做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学生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边做边观察,研究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讨论、动脑分析”多种感官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设置实验问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所谓化学实验问题,就是化学实验主题在某个给定的化学试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 设置实验问题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即“跳一跳,够得着,”达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的目的。
如,在进行“SO42-离子的检验”教学中,介绍了SO42-离子检验的基本方法后,创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
有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4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含的SO42-。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Ba(NO3)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BaCl2溶液、沉淀不溶解。
方案丁:试液、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沉淀不溶解。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热情以下被激发出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取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按方案甲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又按上述方法分别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推向高潮。此时勿须教师刻板的讲解,学生已得出只有方案丙才是严密的正确理论。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巧妙设置,不但可以使学生从倦怠中振奋起精神,激发研究动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如,在探究检验葡萄糖方法时,我按拟定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分组探究。
器材及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10%NaOH溶液、5%CuSO4溶液、10%葡萄糖溶液
操作过程:
1、在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加5%CuSO4溶液4-5滴观察发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2毫升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现象。
3、洗涤所有仪器并按规定放置。
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得到红色沉淀、有的得到黑色沉淀、有的什么沉淀也没有。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论,及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检验葡萄糖方法是:加新制的Cu(OH)2加热蓝色沉淀转变红色沉淀证明含有葡萄糖。(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NaOH溶液必须过量)。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同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印象深刻难于遗忘。
四、引导设计家庭小实验,培养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教师要突破惟教材的课程关,从显示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设计贴近课本家庭小实验。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培养他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在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参考演示原电池装置设计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用锌片和铜片作电极铜丝、小灯泡等连成电路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要求学生画出原理图、写好实验报告、并记录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家庭小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他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优秀设计方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事物的倾向,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究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在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扼杀了学生的许多求知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生动活泼的教学变成枯燥呆板的概念、公式、等等记忆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化学实验中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声光、电的变化)常使学生感到神奇、新鲜、快乐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某些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可通过改进,让实验的可视性、趣味性更强。
如,学习CO2与NaOH溶液反应性质时,可在充满CO2的烧瓶中注入浓NaOH 溶液20mL左右,立即将带有鲜艳颜色的气球(未吹气的)单孔瓶塞插入烧瓶,不断振荡烧瓶。可以看到气球“不吹自大。”又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教学中,可设置“白纸显红字”的实验。在教学中除了趣味的演示实验多做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学生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边做边观察,研究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讨论、动脑分析”多种感官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设置实验问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所谓化学实验问题,就是化学实验主题在某个给定的化学试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 设置实验问题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即“跳一跳,够得着,”达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的目的。
如,在进行“SO42-离子的检验”教学中,介绍了SO42-离子检验的基本方法后,创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
有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4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含的SO42-。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Ba(NO3)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BaCl2溶液、沉淀不溶解。
方案丁:试液、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沉淀不溶解。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热情以下被激发出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取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按方案甲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又按上述方法分别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推向高潮。此时勿须教师刻板的讲解,学生已得出只有方案丙才是严密的正确理论。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巧妙设置,不但可以使学生从倦怠中振奋起精神,激发研究动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如,在探究检验葡萄糖方法时,我按拟定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分组探究。
器材及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10%NaOH溶液、5%CuSO4溶液、10%葡萄糖溶液
操作过程:
1、在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加5%CuSO4溶液4-5滴观察发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2毫升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现象。
3、洗涤所有仪器并按规定放置。
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得到红色沉淀、有的得到黑色沉淀、有的什么沉淀也没有。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论,及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检验葡萄糖方法是:加新制的Cu(OH)2加热蓝色沉淀转变红色沉淀证明含有葡萄糖。(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NaOH溶液必须过量)。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同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印象深刻难于遗忘。
四、引导设计家庭小实验,培养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教师要突破惟教材的课程关,从显示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设计贴近课本家庭小实验。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培养他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在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参考演示原电池装置设计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用锌片和铜片作电极铜丝、小灯泡等连成电路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要求学生画出原理图、写好实验报告、并记录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家庭小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他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优秀设计方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