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实践型专业人才的需要量逐渐增加,高职教育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所谓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了提高高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笔者希望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工学结合;经济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促进学生就业。和普通院校性比,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具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完成学生从学校到现实社会的良好过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衍生的 新型教育模式,必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责任。
1.1 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一般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同时,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模拟企业环境,将教学和岗位实践进行完美融合。
1.2 教学目标
传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高深的文化知识,却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将会发现学校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而高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创新能力,散发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只有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学生才会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加得心应手。
1.3 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中,不能固守传统,应该大胆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模式区分开来,采取文化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培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采取模拟化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学习中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可以利用实训室,或者采取工学结合的办法,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内部参观和培训,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1.4 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构建灵活的教学板块,应该已就业为导向,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又要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5 教学监控评估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教学评估体系,将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估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
2.1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教学目标。
传统课程主要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忽略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突出高职教育本身的教学特点和办学使命。因此,必须对高职课程进行改革,把握自身优势,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笔者认为,既然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搞清楚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然后在改革过程中才会更有针对性。比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性标志,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文化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水平的天平,不能将过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文化概念的传授,而应该删繁就简,文化培养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讲的过深,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讲的过浅,学生则感到不够用,不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死板硬套”的运用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学中应该导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精心的讲解,用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同时,《经济管理学》也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面较广,比如在工作中很可能涉及到商务谈判和礼仪公关,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如《公关与礼仪》、《商务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等客户层,扩宽学生知识面,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2.2 制定教学计划,抓好项目实践,提升教学效率
目前,高职学校基本上都会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但是,只是针对课程理论而言,相对于项目实践教学却薄弱的多,这和现代化高职教育办学特点及其不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经济整体已经进入转型阶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对于社会的构建尚无明确方向,一方面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却极不规范。因此,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显得极其重要。
2.3 提倡多元化教学
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以学生体验为主,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基于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相互交替,在學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特点。
2.4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队伍的要求非常严苛。教师既要具备高学历、高职称,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采取物质奖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同时,学校可以专门定期聘请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到学校讲课,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企业运作,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企业的了解。
2.5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可以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训练。笔者认为,建设实训基地应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对技能的练习和强化。另一种为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将学生输送到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之间,可以采取半工半读的模式,并且学生可以享受部分员工待遇,如果企业对学生的表现满意,可以和学生签订用工协议,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6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杜绝意外的发生。比如为了保证学生安全,需要制定一些安全制度,以及设备操作流程,让学生明白在实训基地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范教学制度。
2.7 建设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除了规范实践教学制度,保证教学秩序外,还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具备可操作性灵活,制度严格,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和纠正,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高职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各位教师不断完善可改进。而工学结合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学成果显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定教学改革的决心,优化教学模式,树立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宗,肖文芳.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新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5-8.
[2]程宜康,吴景松.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解决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4-27.
[3]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34-36.
关键词:工学结合;经济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促进学生就业。和普通院校性比,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具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完成学生从学校到现实社会的良好过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衍生的 新型教育模式,必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责任。
1.1 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一般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同时,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模拟企业环境,将教学和岗位实践进行完美融合。
1.2 教学目标
传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高深的文化知识,却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将会发现学校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而高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创新能力,散发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只有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学生才会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加得心应手。
1.3 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中,不能固守传统,应该大胆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模式区分开来,采取文化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培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采取模拟化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学习中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可以利用实训室,或者采取工学结合的办法,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内部参观和培训,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1.4 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构建灵活的教学板块,应该已就业为导向,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又要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5 教学监控评估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教学评估体系,将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估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
2.1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教学目标。
传统课程主要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忽略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突出高职教育本身的教学特点和办学使命。因此,必须对高职课程进行改革,把握自身优势,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笔者认为,既然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搞清楚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然后在改革过程中才会更有针对性。比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性标志,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文化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水平的天平,不能将过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文化概念的传授,而应该删繁就简,文化培养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讲的过深,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讲的过浅,学生则感到不够用,不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死板硬套”的运用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学中应该导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精心的讲解,用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同时,《经济管理学》也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面较广,比如在工作中很可能涉及到商务谈判和礼仪公关,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如《公关与礼仪》、《商务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等客户层,扩宽学生知识面,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2.2 制定教学计划,抓好项目实践,提升教学效率
目前,高职学校基本上都会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但是,只是针对课程理论而言,相对于项目实践教学却薄弱的多,这和现代化高职教育办学特点及其不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经济整体已经进入转型阶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对于社会的构建尚无明确方向,一方面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却极不规范。因此,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显得极其重要。
2.3 提倡多元化教学
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以学生体验为主,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基于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相互交替,在學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特点。
2.4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队伍的要求非常严苛。教师既要具备高学历、高职称,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采取物质奖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同时,学校可以专门定期聘请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到学校讲课,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企业运作,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企业的了解。
2.5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可以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训练。笔者认为,建设实训基地应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对技能的练习和强化。另一种为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将学生输送到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之间,可以采取半工半读的模式,并且学生可以享受部分员工待遇,如果企业对学生的表现满意,可以和学生签订用工协议,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6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杜绝意外的发生。比如为了保证学生安全,需要制定一些安全制度,以及设备操作流程,让学生明白在实训基地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范教学制度。
2.7 建设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除了规范实践教学制度,保证教学秩序外,还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具备可操作性灵活,制度严格,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和纠正,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高职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各位教师不断完善可改进。而工学结合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学成果显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定教学改革的决心,优化教学模式,树立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宗,肖文芳.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新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5-8.
[2]程宜康,吴景松.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解决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4-27.
[3]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