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总是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实践、总结,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手足无措到如今的果断取舍,从容不迫,一步一步走过来,其中的艰辛相信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不言自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舍”与“得”谈点体会.一、哺育式教学引发的思考
刚开始接手高中数学课的时候,虽然我对自身的教学功底还是很自信的,但是若说到真正的教学实践,难免觉得心虚.所以讲课的时候,事无巨细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害怕学生听不懂,害怕学生学不会.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我也是一步步推演示范;当遇到问题他们不能很快得出答案时,我会详尽地把答案一步步推出来,虽然没有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我已经把每一个推算步骤都列出来了,学生没有道理不懂;当我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期待学生可以尽快给出满意的回答,哪怕是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为了不冷场,不让学生为难,也会尽快地给出答案.我已经尽可能地和学生换位思考了,也尽量做出了体贴的反应.当我从考试中发现学生遇到平时很常见的题型,我几乎都是详尽讲过的类似题型,甚至只是原题换了数据的题型,他们都还是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也完全无法理解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伤心之余,我开始从自身的教学反思.我总想着把题目尽量详尽地讲清楚,把例题都剖析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殊不知这样“哺育式”的教学把学生都养懒了,他们习惯了等老师来揭示答案,看例题也是完全看题不动脑子,对我的解说全盘接收,却没有及时消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理解.
我总以为抽出空来可以给学生多讲几个题,让他们多见一点题型,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融会贯通,殊不知讲这些题目太多了,讲得太透彻了,以至于学生都疲于应付,完全孤立机械地去接收这些步骤,我讲完了他们也就算完成任务了,我的一片苦心对他们来说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那大量的题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只是在打疲劳战.二、实践总结:有“舍”才有“得”
经过认真反思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的接收和理解,而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讲授,就没有任何意义.念及此,我觉得与其我多方费力找题“强求而不得”,吃力不讨好,倒不如大胆地放开手,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反复熟悉训练一种题型,直至学生弄懂为止,然后举一反三,自己拓展变式训练,哪怕是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少也可以保证基础题得分.想通了这一层之后,我便重新规划教学方案,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做出了取舍.
1. 舍去不必要的精讲,给学生消化例题的时间,得以理解新知识
从前对数学题是事无巨细的一一精讲,现在我开始关注精讲层次,有针对性地讲解,除了典型例题以外,其他题目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每个典型例题讲完,给学生时间留几个练习题练手,同时消化例题的解题思路.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要讲到,但是讲解必须要有所侧重,要有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有时候必要的舍弃是必须的.正所谓:不破不立,不舍不得.懂得舍弃,给学生消化例题的时间,学生才能有空得以理解新知识.
2. 舍去对学生的不放心,得到学生真正的认同和理解
放弃从前总是担心学生不把数学放在心上,强迫学生多做数学题的想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数学时间.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并不是暂时的,数学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之前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发现很多学生针对数学学习有自己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如,针对某一题有不同的求解方法,有时候一个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这些都说明学生本身是有能力学习的,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这一点往往会被我忽略,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反而让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认识到,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思考性调动起来,给他们足够思考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做,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后的学习才会水到渠成.
3. 舍去多余的课外拓展,得到学生的踏实进步
课外拓展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外拓展的前提是课内的知识都已经学好了,都落实了.而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做那么多无用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只有学生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这样的课外拓展训练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那些最基本的知识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做些适当的拓展训练,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有舍有得的过程.教师总是习惯事先设定很多教学目标与各种体现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达成各种目标重点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生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取舍.
刚开始接手高中数学课的时候,虽然我对自身的教学功底还是很自信的,但是若说到真正的教学实践,难免觉得心虚.所以讲课的时候,事无巨细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害怕学生听不懂,害怕学生学不会.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我也是一步步推演示范;当遇到问题他们不能很快得出答案时,我会详尽地把答案一步步推出来,虽然没有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我已经把每一个推算步骤都列出来了,学生没有道理不懂;当我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期待学生可以尽快给出满意的回答,哪怕是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为了不冷场,不让学生为难,也会尽快地给出答案.我已经尽可能地和学生换位思考了,也尽量做出了体贴的反应.当我从考试中发现学生遇到平时很常见的题型,我几乎都是详尽讲过的类似题型,甚至只是原题换了数据的题型,他们都还是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也完全无法理解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伤心之余,我开始从自身的教学反思.我总想着把题目尽量详尽地讲清楚,把例题都剖析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殊不知这样“哺育式”的教学把学生都养懒了,他们习惯了等老师来揭示答案,看例题也是完全看题不动脑子,对我的解说全盘接收,却没有及时消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理解.
我总以为抽出空来可以给学生多讲几个题,让他们多见一点题型,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融会贯通,殊不知讲这些题目太多了,讲得太透彻了,以至于学生都疲于应付,完全孤立机械地去接收这些步骤,我讲完了他们也就算完成任务了,我的一片苦心对他们来说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那大量的题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只是在打疲劳战.二、实践总结:有“舍”才有“得”
经过认真反思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的接收和理解,而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讲授,就没有任何意义.念及此,我觉得与其我多方费力找题“强求而不得”,吃力不讨好,倒不如大胆地放开手,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反复熟悉训练一种题型,直至学生弄懂为止,然后举一反三,自己拓展变式训练,哪怕是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少也可以保证基础题得分.想通了这一层之后,我便重新规划教学方案,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做出了取舍.
1. 舍去不必要的精讲,给学生消化例题的时间,得以理解新知识
从前对数学题是事无巨细的一一精讲,现在我开始关注精讲层次,有针对性地讲解,除了典型例题以外,其他题目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每个典型例题讲完,给学生时间留几个练习题练手,同时消化例题的解题思路.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要讲到,但是讲解必须要有所侧重,要有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有时候必要的舍弃是必须的.正所谓:不破不立,不舍不得.懂得舍弃,给学生消化例题的时间,学生才能有空得以理解新知识.
2. 舍去对学生的不放心,得到学生真正的认同和理解
放弃从前总是担心学生不把数学放在心上,强迫学生多做数学题的想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数学时间.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并不是暂时的,数学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之前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发现很多学生针对数学学习有自己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如,针对某一题有不同的求解方法,有时候一个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这些都说明学生本身是有能力学习的,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这一点往往会被我忽略,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反而让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认识到,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思考性调动起来,给他们足够思考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做,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后的学习才会水到渠成.
3. 舍去多余的课外拓展,得到学生的踏实进步
课外拓展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外拓展的前提是课内的知识都已经学好了,都落实了.而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做那么多无用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只有学生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这样的课外拓展训练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那些最基本的知识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做些适当的拓展训练,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有舍有得的过程.教师总是习惯事先设定很多教学目标与各种体现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达成各种目标重点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生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