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为地理课”。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运用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运用地图,便于贯彻直观和理解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学生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识读,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能否用好教学地图,常常成为教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运用地图,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是具有空间性的,在水平分布上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大小,在垂直分布上有高低的差异。例如,某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形状、面积、河流、山川、湖泊等地理事物。只有运用地图,才能确切地建立起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的概念。
  2 运用地图便于使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
  地理事物的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例如,把植被分布图和气候图相对照,就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巨大影响,再如,讲授城市和居民点的分布时,若与交通路线、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相对照,就会使学生发现。城市是在交通较发达、地势较平坦、资源较丰富等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借助地图就比较容易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规律性。可见,地图不仅是联结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纽带,也是启迪人们认识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的钥匙。
  3 运用地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地理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运用地图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在地图上能看到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地理背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海、陆、空交通线路,了解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等,而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支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传统纸质教学挂图相比的优点
  
  1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多使用的是纸质教学挂图,一是信息量少,二是不能放大缩小,在观察局部微小事物时看不清楚而采用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增加图的用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和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
  2 多媒体电子地图,比普通直观挂图有更强的直观性,更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如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和交通等自然地理,比较枯燥,而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即懂,一听就明,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对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及各国、各重要城市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脑海中储存一幅准确的地图,从而进一步在地图中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由感性的认知提高到理性的思维分析,提高了掌握知识的能力。
  3 地理信息的传输要符合地理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使信息的传输有序化可以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使信息的输入按逻辑推理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从而达到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一方面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输入是分步骤、有层次的,表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便于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使学生学会对地理信息的加工方法,摸索地理信息的组合形式,使学生学会地理思维的方法,促进了智能发展过程。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地理信息的提供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信息的途径主要有看和听根据心理学的统计,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看,视觉为81.7%,听觉为54.6%。按记忆程度看,据三天后的统计光听记住15%,光看记住40%。电教媒体正是把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教材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又与教师的讲课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并使视听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多媒体电子地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地图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多媒体电子地图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质量,使学生能学得懂、记得住。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速度,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坚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将能大幅度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多媒体电子地图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对教师运用电脑的能力是一个考验,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制作课件,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电子图片教学,对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跨越式的跃进,希望地理教学的同行们能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尽快地使用好它。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朱永新语)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从学生抓起,语文教材文本及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处处蕴涵着生命搏动的活力,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优势明显。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插上了翅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和他人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效果,对多媒体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归纳以下几点浅见:    一、新课程下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
[摘要] 美术课堂的导入要依据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的原则,在开发课堂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发散思维的扩展,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导语直接完善教学结构,改变古板的教学方式,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课堂;导入方法;融合    美术课堂的导入语是完善美术课堂的开始,导入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新课改理论的要求下,采用“融合式”的导入语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趣味性,
[内容概要] 小学生喜欢作文的不多,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生活观察、思考、积累的太少,许多学生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作文教学不能让学生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他们多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学会观察、思考、积累,增强其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1、有效参与    1.1、关于“有效参与”的概念  第一: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指能够主动的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主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享受学习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第二:学生的“有效参与”是以学生行为为载体的心理活动。  学生有效参与实质上是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研究性学习不以获得知识为终极目标,而是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以创新活动为叫显特征,立足于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探究知识的激情。需要教师不断激发,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了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近几年来,我们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悟出了一些经验,我们称之为“三大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它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一切的创新又归根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人通过受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够创新才是他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平,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使一个
[摘 要]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场地,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首先是必需保证复习时间。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4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4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多元化,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