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精神。国家今年将扩招高职学生100万人,广东省将扩招8万人。“高职专业学院試点班”是由广东省部分公办高职院校会同办学水平及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国家、省示范性中职学校设立。广东已有47所公办高职院校在66所中职学校设置高职专业学院,我校是广州市12所有资格设立高职专业学院的中职学校之一。报考此试点班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符合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且参加了2019年广东省高考报名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考生;获得中职毕业学校或地级以上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推荐报考资格;学生中职毕业专业与高职招生专业相关,具体要求由试点高职院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试点班学生符合条件可获高职全日制毕业证。
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招生宣传开始,到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目前各项工作趋于正常。现就“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的开设谈谈我校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尽管我校积极宣传发动,但招生工作不太理想,任务没有完成,主要是时间紧、任务急,有意愿升学的同学基本参加了三二分段及高职高考的方式。所以我们招收的基本是参加工作的应届和往届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深感文凭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想回来继续深造。还有部分是参加高职高考但条件不太符合的。当然还有不想参加工作,找个升学的借口来逃避的。我们学校与三家广州市的高职学院合作,共招收了五个专业、六个班级共135名学生。凭心而论,我们招收的学生素质还是比较低的。
二、学生学习及生活场地的选择
我们学校是以中职教学为主体,多了这些高职学生,他们的学习及生活地点是我们比较头痛的地方,主要是担心高职学生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问题。这批学生,年纪稍微比中职生大,又有工作和实习经历,加上我们周边一些大专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比较自由,我们的学生认为读大学,在上课纪律及宿舍管理方面相对于中职,是应该自由的,也会出现散慢现象。我们在暑假的时候,讨论他们上课及生活地点时候,想过几个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放在我们城区的一个办学点里,哪里刚好够他们用,非常独立,但面积太少,没有什么活动空间,加上没有实验室,要回校本部上。很不方便,此外,学生在市区,经常去外面玩,管理可能更难。第二种方案是放回专业部去,由专业部各自管理,理由是专业部管专业事,但各专业部负责人不同意,主要是怕高职班的学生影响中职生的日常管理。第三种方案是学校旧校区有一栋相对独立的学生宿舍,全封闭,有独立大门,学生进出监管方便,把一楼的宿舍打通,改造成课室,楼上为宿舍,但改造难度大,而且有点像牢房一样。第四种方案就是这栋宿舍依然给高职班学生住,教学地点也和宿舍同在旧校区的一栋教学实训楼的五楼,改造成本低,而且和中职生的教学和生活地点大致分开,相互影响不大,环境也相对幽静,学生意见应该不大。经过权衡,大家比较倾向第四种方案。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团队
在暑假期间成立高职办(校企合作办兼任)统筹高职班的工作。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团委等主要部门与对接职业学院相应部门建立联系。配备一位辅导员和三位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务处精心挑选中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任课,认真排好课程。学生处专门选派一位副主任协助高职办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四、关于管理严与松的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管理是比较松的,比较自由的,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平时不用管理太严,学生的观点也是如此,他们读中职的时候是很严的,现在还是和中职一样,没有一点自由,不像大学生。我们进过多次讨论,还是认为从严管理好,当前国家对大学生的管理也是越来越严了,我们的学生的自主、自觉、自律还没有很好形成。放任自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会对我们的中职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求他们按学校规定的时间离开、进入宿舍;晚上定时关灯;按要求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内务等;要参加课间操;要晚修;离开学校要按规定程序请假等。但为了给他们有一定的自由,与中职生有一定的区别(优越感),我们对宿舍进行改造,每个宿舍住4-6人,每人配一套桌椅,每人两个插座。早上离开宿舍可以比中职生迟20分钟;晚上宿舍关灯可以比中职生迟30分钟;上午放学比中职生提前20分钟;周五下午不用上课;可以不用每天穿校服等。对于这些措施,我们在开学初专门召开学生家长会议,他们非常赞同学校的做法。
五、一个学期来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新生接待及稳定工作
(二)抓好学生的军训工作
(三)抓好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教育
(四) 组建学生管理团队
(五)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六、齐抓共管,效果明显
一学期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职班的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自主性不断高。利用企业微信的功能,实行对学生的请假、内务卫生、纪律、家校沟通等实施无纸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效果明显。学生的良好生活方式形成习惯,每天早上学生自觉在7点20分离开宿舍,每天课间活动20分钟,周二、四跑操,周三、五自由选项运动,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学生自觉自主参与锻炼身体活动。每天晚上7点30分—9点,学生自觉回教室晚温,学生会学习部门进行管理。
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的出现,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新事物,而且作为政治任务,也不知道会办多久,但我们认为,哪怕只是是办一届,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招生宣传开始,到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目前各项工作趋于正常。现就“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的开设谈谈我校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尽管我校积极宣传发动,但招生工作不太理想,任务没有完成,主要是时间紧、任务急,有意愿升学的同学基本参加了三二分段及高职高考的方式。所以我们招收的基本是参加工作的应届和往届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深感文凭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想回来继续深造。还有部分是参加高职高考但条件不太符合的。当然还有不想参加工作,找个升学的借口来逃避的。我们学校与三家广州市的高职学院合作,共招收了五个专业、六个班级共135名学生。凭心而论,我们招收的学生素质还是比较低的。
二、学生学习及生活场地的选择
我们学校是以中职教学为主体,多了这些高职学生,他们的学习及生活地点是我们比较头痛的地方,主要是担心高职学生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问题。这批学生,年纪稍微比中职生大,又有工作和实习经历,加上我们周边一些大专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比较自由,我们的学生认为读大学,在上课纪律及宿舍管理方面相对于中职,是应该自由的,也会出现散慢现象。我们在暑假的时候,讨论他们上课及生活地点时候,想过几个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放在我们城区的一个办学点里,哪里刚好够他们用,非常独立,但面积太少,没有什么活动空间,加上没有实验室,要回校本部上。很不方便,此外,学生在市区,经常去外面玩,管理可能更难。第二种方案是放回专业部去,由专业部各自管理,理由是专业部管专业事,但各专业部负责人不同意,主要是怕高职班的学生影响中职生的日常管理。第三种方案是学校旧校区有一栋相对独立的学生宿舍,全封闭,有独立大门,学生进出监管方便,把一楼的宿舍打通,改造成课室,楼上为宿舍,但改造难度大,而且有点像牢房一样。第四种方案就是这栋宿舍依然给高职班学生住,教学地点也和宿舍同在旧校区的一栋教学实训楼的五楼,改造成本低,而且和中职生的教学和生活地点大致分开,相互影响不大,环境也相对幽静,学生意见应该不大。经过权衡,大家比较倾向第四种方案。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团队
在暑假期间成立高职办(校企合作办兼任)统筹高职班的工作。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团委等主要部门与对接职业学院相应部门建立联系。配备一位辅导员和三位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务处精心挑选中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任课,认真排好课程。学生处专门选派一位副主任协助高职办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四、关于管理严与松的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管理是比较松的,比较自由的,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平时不用管理太严,学生的观点也是如此,他们读中职的时候是很严的,现在还是和中职一样,没有一点自由,不像大学生。我们进过多次讨论,还是认为从严管理好,当前国家对大学生的管理也是越来越严了,我们的学生的自主、自觉、自律还没有很好形成。放任自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会对我们的中职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求他们按学校规定的时间离开、进入宿舍;晚上定时关灯;按要求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内务等;要参加课间操;要晚修;离开学校要按规定程序请假等。但为了给他们有一定的自由,与中职生有一定的区别(优越感),我们对宿舍进行改造,每个宿舍住4-6人,每人配一套桌椅,每人两个插座。早上离开宿舍可以比中职生迟20分钟;晚上宿舍关灯可以比中职生迟30分钟;上午放学比中职生提前20分钟;周五下午不用上课;可以不用每天穿校服等。对于这些措施,我们在开学初专门召开学生家长会议,他们非常赞同学校的做法。
五、一个学期来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新生接待及稳定工作
(二)抓好学生的军训工作
(三)抓好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教育
(四) 组建学生管理团队
(五)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六、齐抓共管,效果明显
一学期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职班的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自主性不断高。利用企业微信的功能,实行对学生的请假、内务卫生、纪律、家校沟通等实施无纸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效果明显。学生的良好生活方式形成习惯,每天早上学生自觉在7点20分离开宿舍,每天课间活动20分钟,周二、四跑操,周三、五自由选项运动,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学生自觉自主参与锻炼身体活动。每天晚上7点30分—9点,学生自觉回教室晚温,学生会学习部门进行管理。
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的出现,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新事物,而且作为政治任务,也不知道会办多久,但我们认为,哪怕只是是办一届,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