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诗》中“鸟”意象探析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鸟”意象的使用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阮籍的诗文中有高翔的鸟、折翅的鸟、屈从的鸟,不同的鸟代表着他的不同梦想与遭遇,而这一切又和社会的黑暗与王朝腐朽,阮籍自身性格的敢怒不敢言,长期的压抑,以及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当时玄学的渗透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飞鸟意象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52-02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并非一时一地所作,是政治感慨的记录。这八十二首诗中有众多的不同意象,下文就动物意象中的“鸟”进行粗浅的探析。
  
  一、“鸟”意象的文化渊源
  
  闻一多说:“三百篇中以鸟起兴者,不可胜计,其基本观点,疑亦导源出图腾。歌谣中称鸟者,在歌者之心理,最初本只自视为鸟,非假鸟以为喻也。假鸟为喻,但为一种修辞书术;自视为鸟则图腾意识之残余。历时愈久,图腾意思愈淡,而修辞意识愈浓,乃以各种鸟类不同的属性分别代表人类的各种属性。”例如《诗经》中的《鸱鹗》,诗人假托一只小鸟诉说鸱鹗的欺凌迫害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痛苦,曲折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残暴统治者的愤恨感情。
  屈原继承并丰富了这一传统手法。《离骚》中“吾令鸠为媒兮,鹤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涉江》中感叹‘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而《怀沙》中亦愤慨“凤皇在鲛兮,鸡骛翔舞。”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到汉魏晋南北朝时,写飞鸟的诗人很多,蔡邕的《翠鸟》、王粲的《杂诗》以及曹操曹植等的诗文中都与许多关于鸟的意象,但都不及阮籍的飞鸟世界。这里有世俗的鸟、高傲的鸟、卑鄙的鸟、无奈的鸟,其实鸟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阮籍在这个鸟的世界里畅所欲言,或是自喻,或是喻友,或是讽刺。
  
  二、阮籍“鸟”意象的审美类型
  
  阮籍《咏怀诗》中共有29首诗写到有关“鸟”这个意象,出现次数达43次之多。其中包括:“鸣雁”、“韪熄”、“青鸟”、“鹑鹉”、“鸾骘”、“骘鸠”、“焦明”、“鹊钨”等30多种鸟。不同的鸟代表着阮籍的不同情思,表现着作者不同的审美价值。
  
  (一)高翔之鸟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咏怀诗》之二十一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咏怀诗》之二十四
  “高飞摩天飞,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之四十九
  这些鸟具有自由翱翔的特征。这表现了阮籍想如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不受任何网罗的羁绊,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阮籍心中始终存在着远大抱负,他有着高洁的志向和非凡的梦想,他渴望变为勇敢的飞鸟在理想的世界中邀游,远离尘嚣与污浊。
  
  (二)折翅之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咏怀诗》之一
  “鸣雁飞南征,韪趑发哀音。”
  ——《咏怀诗》之九
  “翔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咏怀诗》之十七
  这些失群的鸟儿都是阮籍的自我写照。这些鸟儿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伙伴,找不到栖息之处。孤鸟的哀鸣引出诗人“忧思独伤心”(《咏怀诗》之一)的悲叹;孤鸟的状况让诗人明白“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泛泛若浮凫”(《咏怀诗》之四十一)的残酷。
  他不满意司马氏的所作所为,但他们亦无法改变曹氏政权的腐败。在这两个政治集团斗争的漩涡中,有志之士动辄得咎,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一切使得阮籍以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济世壮志成为泡沫。在这种窘境中,阮籍感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感到自己就像那折断翅膀的鸟儿,无法搏击长空,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屈从之鸟
  “宁与燕雀飞,不随黄鹄翔。黄鹄飞四海,中路将安归?”
  ——《咏怀诗》之八
  “骘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咏怀诗》之四十六
  作者展示了自己不愿委身于污浊的现实社会,但为了保全生命又不得不虚与委蛇的矛盾冲突。海鸟虽“运天池”,但会因“羽翼不相宜”最后只有到处飞翔、徘徊,没有一个安身栖息的地方。在这个动乱的社会中,他只能违心又无奈的承认另一种生活方式——甘于平庸。他只能收其锋芒才气,否则自己就将会和嵇康一样的命运——被杀害。
  
  三、阮籍选择“鸟”意象的原因
  
  没有谁能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权威的,一切只是在对阮籍的思想认识基础上的猜测与推断,正是因为“阮旨遥深”,才会带来以上那么多的意蕴。下面就对他诗中的那种朦胧感与隐晦感来分析为何选择“鸟”这个意象。
  
  (一)社会的迫害
  李泽厚说:“把受残酷迫害的痛苦哀伤曲折而强烈地抒发出来,大概从来没有人像阮籍写得这样深沉美丽。”早年阮籍“过去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他却偏偏生于魏晋易代之际。时值天下多故,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明争暗斗。
  阮籍深深体会到在这稍有不慎便可引来杀身之祸的社会中,写诗给他提供了一个倾诉的角落,而“鸟”所拥有的自由自在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鸟又常常会受到网罗的控制,也恰似他受司马氏控制与监视。太多的相似与相通之处,让阮籍在诗中偏爱“鸟”这个意象。
  
  (二)性格的驱使
  叔本华说:“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个人的心灵也完全不合乎他的周围的环境,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个人却大异其趣。”在相同的环境中,他的性格决定他不可能达到嵇康的“肆去”、“纵意”。嵇康敢怒敢骂,把内心的不满爆发出来,而阮籍把一切的一切积压在心灵的最深处。这不能说阮籍贪生怕死,或品格不及嵇康高尚,其实只是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罢了。当他母亲死后,他“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晋书·阮籍传》)可以是他积愤、郁闷、忧伤的总爆发。特定情绪中“举声一号”是血与泪的控诉。
  
  (三)文化的积淀
  面对“单帷蔽皎日,高榭隔微声”的黑暗社会,他明白到处都是“存亡有变化,日月有沉浮”的飘摇不定。而庄子等是非、齐贵贱、蔑视礼法、崇尚自然的主张又是一些知识分子逃避现实政治斗争、追求放荡生活的最好借口。“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咏怀诗》之三十四)只是他在“阴阳有变化,谁云沉不浮”(《咏怀诗》之二十八)的社会中的一种解脱方式,亦是一种避祸途径。
  “玄学,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之一,即是用玄学‘言不尽意’,‘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来写诗。”阮籍恰好找到这种方法来创作,他运用这一方法,他就可以不就“象”论“象”了,而是把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象”抽象概括,只追求其意的深刻。就“鸟”这个意象,他放弃了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鸟”的外貌,而抓住“鸟”这一飞翔活动模式,因此使“鸟”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与意义。
其他文献
社会和时代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方式。同时,文学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在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活着》,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一个平凡人福贵悲苦的一
通常认为,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泰斯尼耶尔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中国的语言学家引进了配价语法理论,并根据汉语的语言实际和特点,对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之尽可能适用于汉语语法分析。这样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本科联合社会力量办学,进行本科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就如何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意见。
摘要: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歌的代表诗人,高适的诗歌历来被作为学者的研究对象。笔者主要对高适诗歌中涉及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对其特点和类型做出概括。  关键词:高适;诗歌;历史人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2-02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二十入长安,曾淹留梁宋,四十六岁中第,而仅得汴州封丘尉之职。仕途坎坷对他的诗风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岑之诗悲壮
摘 要:近二十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有关明清时期滇东北地区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研究问题的视角也变得更为多样,这使得对这一地区的中央治策、改土归流、社会发展状况、环境变迁以及文化碰撞等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深入,这也为下一阶段对该地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滇东北;明清王朝;治策;综述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15-03    有关滇东北地
期刊
《食品保护杂志》(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LED管可以杀死果汁中的沙门氏菌。这表明,以后的果汁机中都可以装备蓝光LED管来有效阻止果汁中该类细菌的滋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由其野生种驯化而来,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大豆在引种和改良过程中产
摘 要:“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尤其重要的一个文论概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最核心、最根本的理论范畴,要品味古诗中的韵味与美,首先就要对“意境”理论有所了解。本文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为研究对象,引用“意境”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由此品味王维诗中的意境美。  关键词:意象;意境;王维:山水田园诗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