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课改之风怎么吹,他从不盲目地去跟,不管时髦用语怎样多,他从不轻意地去用,不管别人采用怎样的教法,他从不丢弃自我而盲目模仿。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行新课改以后,“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令人眼花缭乱,而黄厚江老师却以自己质朴而本色的理解,坚实而卓越的实践,作出了回答:追求本色语文的高效课堂。笔者通过对他课堂教学视频的反复观看,课堂教学过程的实录与研究,发现:黄老师的教学在朴素的风格中恰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阿房宫赋》是一篇特定背景下讽谏统治者接受前朝覆亡教训的赋文,一上课,黄老师就简明扼要地说:“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他的导语没有采用深情的回忆、故事的引诱,更没有搞音乐的渲染,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不绕弯子,不花哨,目标明确,就是解决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事实上,一堂课要彻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根本不现实,着力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全面开花式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导入简洁,目标简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集中简约
《阿房宫赋》文本较长,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黄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方法串讲这篇课文,字字落实,句句到位,他化繁为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即在一个点上具体落实教学内容。从理解几个关键句子人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焦土”等句子,这些语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环节学生总结出体现文章思路及主旨的三个字“奢”“亡”“鉴”。《阿房宫赋》洋洋千言,最后归结到“奢”“亡”“鉴”三个字的精练概括上,可以说核心内容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整堂课,他以语言为核心,由“气候”带出“古今异义”词,进而引导学生探求自学文言文的方法,收尾时的分层次诵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的课在自然真切中透露着厚实的教学功力,在课堂上时时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刻刻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王荣生老师曾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较高标准即教学内容的现实化,这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经典范例,我想他的课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三、教学设计新颖实在
黄老师把新课程理念融进了文言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别具匠心。一开始,质疑答疑,调动积极性;接着展示自己写的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训练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赋体文“铺陈描摹”的效果;最后,展示自己的“史论”,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以“文”带“言”,“文”“言”并举,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学生提的问题多数都集中在字词方面,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等等语句的理解,他不回避这些词句理解的问题,他也有对文言句法的复习巩固,如意动用法的学习,但这些问题都是在他的引导下,需要学生的智慧才能逐一得到答案。在处理“言”的疑点难点之后,课堂的后半部分着重落实“文”的问题,重点把握文本的主旨。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意图,而是结合个人的读书经验,巧妙地跟学生讲读书“贵在越读越薄”“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浓缩成这样一段话‘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投影),我这样的结尾与杜牧的结尾,看看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完成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旨,而且也学会了一种读书方法。
四、教学方法简便独特
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课上也用了幻灯片投影,但他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才能教好语文,观看了黄厚江老师的示范课《阿房宫赋》,才真正了解什么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重视诵读指导,加强情感体验。黄老师是不惮于“读”书的,尽管他的普通话不很标准。执教《阿房宫赋》时,他以沙哑的声音声情并茂诵读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诵读表现了对赋体文风格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他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在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中,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五次阅读,五个环节层层关联,环环相扣,其中,既有教师的范读,也有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在学生读完第二节后,黄老师作了恰当的点评并做了细致的指导“总的来说不错,就是意味的表现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稍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等不到皇上的心理。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哪一个虚词?”……他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诵读技巧,更是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寓无形于有形之中,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
五、教学气氛融洽和谐
听黄老师的课,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如行云流水,师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师生各得其宜,各尽其职。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总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时刻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总以专注饱满的精神、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慈祥的目光面对学生,因而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与尊重。这节课,黄老师的权威和作用并没有被削减或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者。黄老师的课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在案例最后一部分,当同学比较黄老师写的结尾和原文的结尾哪个更好时,学生自由发挥,“不顾黄老师的面子”,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的学生不优秀,不聪明,不及别班的学生,然而从未反省过自己,黄老师曾说“是我们的学生不好吗?不,是老师太跋扈,太专横,太武断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用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给学生打上了烙印!”真的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一 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黄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录音,把课堂的实况录制下来,自己听了不脸红,那时就是好教师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六、教学效果明显突出
可以说这堂课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开头“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看似容易,实则较难。他这样引导“哪位同学为提问题的同学做一个回答?”“把两个同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解决得多好啊!”“这个句子有难度,有没有人愿意尝试?”“我们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于主语,大家想想,根据上文,这个主语是什么呢?”“同学们体会一下,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认为这是意动的请举手。”“……选取典型,引导自然,适时启发,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质疑解疑、诵读体会、改写比较,这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无不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他始终带领学生在文化之旅“淘宝”,听了他的课才真正了解了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纵观名师教学过程,自始至终渗透着启发教育的理念,启发之及时、精确、科学真令人叹服。名师教学务实之风值得一赞,以人为本,紧扣文本,概括文章,梳理结构,点评结尾,环环皆扣“本”。教学流程设计由浅入深,其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语文规律,遵循文本规律,整堂课渐入佳境,如醇酒般余味无穷。在不少语文课堂距“语文”越来越远,在一些语文老师脱离文本架设空中楼阁或死扣文本仅授解题技巧的今天,黄老师以身示范,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一位好的“语文”老师。
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名优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们能更多地领略到专家的教学风采,有利于汲取专家的经验。改进自身教学。网络技术和摄像机的普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集他人和自己的课堂实录,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上传或遴选所需视频片断。带有主题、诊断性的视频案例研讨,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动态的平台。我们可以看自己上课,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同课异构,在对比研究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2]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雪虹)
一、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阿房宫赋》是一篇特定背景下讽谏统治者接受前朝覆亡教训的赋文,一上课,黄老师就简明扼要地说:“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他的导语没有采用深情的回忆、故事的引诱,更没有搞音乐的渲染,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不绕弯子,不花哨,目标明确,就是解决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事实上,一堂课要彻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根本不现实,着力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全面开花式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导入简洁,目标简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集中简约
《阿房宫赋》文本较长,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黄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方法串讲这篇课文,字字落实,句句到位,他化繁为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即在一个点上具体落实教学内容。从理解几个关键句子人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焦土”等句子,这些语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环节学生总结出体现文章思路及主旨的三个字“奢”“亡”“鉴”。《阿房宫赋》洋洋千言,最后归结到“奢”“亡”“鉴”三个字的精练概括上,可以说核心内容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整堂课,他以语言为核心,由“气候”带出“古今异义”词,进而引导学生探求自学文言文的方法,收尾时的分层次诵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的课在自然真切中透露着厚实的教学功力,在课堂上时时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刻刻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王荣生老师曾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较高标准即教学内容的现实化,这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经典范例,我想他的课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三、教学设计新颖实在
黄老师把新课程理念融进了文言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别具匠心。一开始,质疑答疑,调动积极性;接着展示自己写的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训练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赋体文“铺陈描摹”的效果;最后,展示自己的“史论”,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以“文”带“言”,“文”“言”并举,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学生提的问题多数都集中在字词方面,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等等语句的理解,他不回避这些词句理解的问题,他也有对文言句法的复习巩固,如意动用法的学习,但这些问题都是在他的引导下,需要学生的智慧才能逐一得到答案。在处理“言”的疑点难点之后,课堂的后半部分着重落实“文”的问题,重点把握文本的主旨。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意图,而是结合个人的读书经验,巧妙地跟学生讲读书“贵在越读越薄”“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浓缩成这样一段话‘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投影),我这样的结尾与杜牧的结尾,看看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完成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旨,而且也学会了一种读书方法。
四、教学方法简便独特
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课上也用了幻灯片投影,但他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才能教好语文,观看了黄厚江老师的示范课《阿房宫赋》,才真正了解什么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重视诵读指导,加强情感体验。黄老师是不惮于“读”书的,尽管他的普通话不很标准。执教《阿房宫赋》时,他以沙哑的声音声情并茂诵读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诵读表现了对赋体文风格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他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在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中,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五次阅读,五个环节层层关联,环环相扣,其中,既有教师的范读,也有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在学生读完第二节后,黄老师作了恰当的点评并做了细致的指导“总的来说不错,就是意味的表现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稍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等不到皇上的心理。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哪一个虚词?”……他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诵读技巧,更是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寓无形于有形之中,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
五、教学气氛融洽和谐
听黄老师的课,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如行云流水,师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师生各得其宜,各尽其职。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总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时刻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总以专注饱满的精神、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慈祥的目光面对学生,因而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与尊重。这节课,黄老师的权威和作用并没有被削减或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者。黄老师的课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在案例最后一部分,当同学比较黄老师写的结尾和原文的结尾哪个更好时,学生自由发挥,“不顾黄老师的面子”,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的学生不优秀,不聪明,不及别班的学生,然而从未反省过自己,黄老师曾说“是我们的学生不好吗?不,是老师太跋扈,太专横,太武断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用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给学生打上了烙印!”真的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一 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黄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录音,把课堂的实况录制下来,自己听了不脸红,那时就是好教师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六、教学效果明显突出
可以说这堂课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开头“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看似容易,实则较难。他这样引导“哪位同学为提问题的同学做一个回答?”“把两个同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解决得多好啊!”“这个句子有难度,有没有人愿意尝试?”“我们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于主语,大家想想,根据上文,这个主语是什么呢?”“同学们体会一下,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认为这是意动的请举手。”“……选取典型,引导自然,适时启发,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质疑解疑、诵读体会、改写比较,这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无不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他始终带领学生在文化之旅“淘宝”,听了他的课才真正了解了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纵观名师教学过程,自始至终渗透着启发教育的理念,启发之及时、精确、科学真令人叹服。名师教学务实之风值得一赞,以人为本,紧扣文本,概括文章,梳理结构,点评结尾,环环皆扣“本”。教学流程设计由浅入深,其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语文规律,遵循文本规律,整堂课渐入佳境,如醇酒般余味无穷。在不少语文课堂距“语文”越来越远,在一些语文老师脱离文本架设空中楼阁或死扣文本仅授解题技巧的今天,黄老师以身示范,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一位好的“语文”老师。
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名优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们能更多地领略到专家的教学风采,有利于汲取专家的经验。改进自身教学。网络技术和摄像机的普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集他人和自己的课堂实录,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上传或遴选所需视频片断。带有主题、诊断性的视频案例研讨,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动态的平台。我们可以看自己上课,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同课异构,在对比研究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2]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