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师范附属小学坐落在开封市尉氏县文化路,是一所“袖珍式”的学校。它占地不足10亩,却有着3500多名学生。在喧嚣繁华的文化路映衬下,它更像一所温馨家园。“绿色教育”的新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工程,激励着全体师生,展示着学校的价值追求。
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开封市第三师范附属小学经历了一个自我革新的过程。重构学校文化,发动了创新引擎,带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美丽了校园,优化了课堂,丰满了课程,和谐了师生关系,也创新了少先队活动。
一、新校徽的诞生
在一次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一位学校文化策划机构专家的报告引发了我的思考。缔造学校品牌,要从重视校徽开始。就像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国徽,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是民族之魂。如紫色能让人联想到清华大学,木铎能让人联想到北京师范大学,这就是标识的力量。意识到我校的校徽没有个性,缺乏特色,我当即决定重新设计学校的校徽。
历经两个多月的沟通、设计,新校微让人眼前一亮。它的整体造型是一棵树,上半部形似手拉手的三个孩子,下半部的树干由“三师附小”的拼音字母“SFX”组合而成,这和我们朴实的办学思想、踏实的工作作风很吻合。老师们对新的校徽很满意,积极撰写校徽寓意。诠释寓意的过程,也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智慧碰撞的过程,是凝聚人心的过程。
校微的诞生,我们倾注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它将伴随我们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我们的“生命之树”。
二、理念文化重塑
我们学校原来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校风“团结勤奋、守纪整洁”,学风“尊师乐学、文明健康”等,并不深入人心。原因就是理念比较空洞,缺乏个性,放到哪个学校都可以,更关键是它们不是从师生中产生,很难达成大家的共识,更难形成学校文化,何谈激励性、育人性。于是,我们着手对以往的理念文化进行重塑。
基于校徽造型是一棵树,我们就以“树文化”为主题,集思广益,终于凝练出彰显学校个性、内涵、特色的新理念文化。办学理念: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校风: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教风:因材施教;学风:茁壮成长;办学宗旨:人尽其才。
新的文化理念,不一定最好,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它绘制了学校发展的路径,让我们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明确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三、文化景观建设
校徽、理念只是图像和文字,要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就要把它们以美的形象呈现给师生,从视觉上给师生愉悦的感受,从而引导、鼓舞、凝聚、激励师生。
走进校园,一处处文化景观便映入眼帘。你会看到用生态木做背景,配上校徽和校名,简洁大气的校牌;展示学校理念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墙;棵棵绿树相拥,颗颗爱心交融的形象墙;将传统文化以现代的形式呈现的德育墙等。墙上的一棵棵“小树”,寓意孩子们在文化的滋养下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象征着学校理念的“大树”,孩子们高兴地称其为智慧树、心愿树、理想树、爱心树、常青树、快乐树、生命树、聪明树等。调查问卷中,孩子们强烈要求学校种植草坪和树木。我们反复考虑,终于挤出500多平米进行绿化,茵茵小草和葱葱小树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生命力。
现在你走进三师附小,满眼绿色盈满胸怀,如沐春风,温馨舒适,每一面景观都富有生命,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神奇的教育魅力,让人驻足,让人遐思。
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
理念如果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内化为师生的行为,最终形不成学校文化。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以“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这一理念为切入点,将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整合,创建品牌学校。
多渠道宣传理念。“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是训导、命令。国旗下讲话,我问孩子们: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孩子们齐声回答——茁壮成长。我说,茁壮成长,就是希望你们像小树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小树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你们需要教师、家长的关爱、教育和同学的帮助,更需要你们自己有进步的愿望,学会自我保护等。学校里有很多花草树木,让它们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你们愿意吗?孩子们个个重重地点点头。我们的草坪和花坛里的花草长得非常好,没有人践踏、采摘。我们就是这样不断把理念贯穿于爱心教育、安全教育之中,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阅读、写作感悟理念。“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有幸福感。”仅靠校会上讲和老师谈还不够,还需要典型激励、引导,让老师感悟。我们倡议全体教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如《窗边的小豆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优秀的教育名著为老师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样本。利用中国教育网的网校平台,我们组织学校中青年教师开展“学习研修共同体”的“绿之梦”活动,每周写一篇日志,每两周交流研讨一次,每年进行个人专辑汇编,帮助教师们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绿色课堂展现理念。绿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满足孩子需要”的教育。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学生“心目中喜爱的教师”行为标准。随后教师人人撰写“我心中的绿色课堂”,分学科交流,挖掘“绿色课堂”的内涵,由学科负责人整理,使之更利于实践。学校开展了“绿色课堂校级研讨课”活动,以打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绿色课堂”为目标,个个施展教学技能,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课堂”教学文化。
搭建平台深化理念。围绕“人尽其才”的办学宗旨,给学生搭建多样化的育人平台、展示平台。剪纸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2003年到现在已开设10多年,我们有自编的剪纸教材,每周上一节剪纸课,使孩子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变得心灵手巧;我们注重艺术教育,开设有口风琴、葫芦丝等课程,力争使走出附小的孩子至少会一样乐器;我们开展“唱响绿色歌曲”活动,将优秀的儿童歌曲、校园歌曲引进校园,用优美激昂的歌声鼓舞学生;我们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国学教育进课堂”特色体育活动。大课间,千人同时做自编的《三字经》团体操;我们倡导“绿色阅读”,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全校开展共读经典活动,学校“文化艺术节”,3000多名师生精彩展示,场面壮观;我们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绿色德育”活动,每逢节日或纪念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熏陶。如“三八”妇女节之际,分别以“为父母做家务”、“为妈妈唱首歌”、“给父母写封信”,并请“家长写感受”反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春节,学校组织红领巾社团走进养老院,打扫卫生、美化房间、表演节目,带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书写春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三师附小,“绿色教育”正在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绿动校园”,文化似水, 绿色在流淌,生命在飞扬。
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开封市第三师范附属小学经历了一个自我革新的过程。重构学校文化,发动了创新引擎,带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美丽了校园,优化了课堂,丰满了课程,和谐了师生关系,也创新了少先队活动。
一、新校徽的诞生
在一次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一位学校文化策划机构专家的报告引发了我的思考。缔造学校品牌,要从重视校徽开始。就像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国徽,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是民族之魂。如紫色能让人联想到清华大学,木铎能让人联想到北京师范大学,这就是标识的力量。意识到我校的校徽没有个性,缺乏特色,我当即决定重新设计学校的校徽。
历经两个多月的沟通、设计,新校微让人眼前一亮。它的整体造型是一棵树,上半部形似手拉手的三个孩子,下半部的树干由“三师附小”的拼音字母“SFX”组合而成,这和我们朴实的办学思想、踏实的工作作风很吻合。老师们对新的校徽很满意,积极撰写校徽寓意。诠释寓意的过程,也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智慧碰撞的过程,是凝聚人心的过程。
校微的诞生,我们倾注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它将伴随我们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我们的“生命之树”。
二、理念文化重塑
我们学校原来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校风“团结勤奋、守纪整洁”,学风“尊师乐学、文明健康”等,并不深入人心。原因就是理念比较空洞,缺乏个性,放到哪个学校都可以,更关键是它们不是从师生中产生,很难达成大家的共识,更难形成学校文化,何谈激励性、育人性。于是,我们着手对以往的理念文化进行重塑。
基于校徽造型是一棵树,我们就以“树文化”为主题,集思广益,终于凝练出彰显学校个性、内涵、特色的新理念文化。办学理念: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校风: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教风:因材施教;学风:茁壮成长;办学宗旨:人尽其才。
新的文化理念,不一定最好,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它绘制了学校发展的路径,让我们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明确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三、文化景观建设
校徽、理念只是图像和文字,要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就要把它们以美的形象呈现给师生,从视觉上给师生愉悦的感受,从而引导、鼓舞、凝聚、激励师生。
走进校园,一处处文化景观便映入眼帘。你会看到用生态木做背景,配上校徽和校名,简洁大气的校牌;展示学校理念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墙;棵棵绿树相拥,颗颗爱心交融的形象墙;将传统文化以现代的形式呈现的德育墙等。墙上的一棵棵“小树”,寓意孩子们在文化的滋养下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象征着学校理念的“大树”,孩子们高兴地称其为智慧树、心愿树、理想树、爱心树、常青树、快乐树、生命树、聪明树等。调查问卷中,孩子们强烈要求学校种植草坪和树木。我们反复考虑,终于挤出500多平米进行绿化,茵茵小草和葱葱小树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生命力。
现在你走进三师附小,满眼绿色盈满胸怀,如沐春风,温馨舒适,每一面景观都富有生命,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神奇的教育魅力,让人驻足,让人遐思。
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
理念如果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内化为师生的行为,最终形不成学校文化。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以“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这一理念为切入点,将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整合,创建品牌学校。
多渠道宣传理念。“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是训导、命令。国旗下讲话,我问孩子们: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孩子们齐声回答——茁壮成长。我说,茁壮成长,就是希望你们像小树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小树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你们需要教师、家长的关爱、教育和同学的帮助,更需要你们自己有进步的愿望,学会自我保护等。学校里有很多花草树木,让它们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你们愿意吗?孩子们个个重重地点点头。我们的草坪和花坛里的花草长得非常好,没有人践踏、采摘。我们就是这样不断把理念贯穿于爱心教育、安全教育之中,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阅读、写作感悟理念。“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有幸福感。”仅靠校会上讲和老师谈还不够,还需要典型激励、引导,让老师感悟。我们倡议全体教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如《窗边的小豆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优秀的教育名著为老师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样本。利用中国教育网的网校平台,我们组织学校中青年教师开展“学习研修共同体”的“绿之梦”活动,每周写一篇日志,每两周交流研讨一次,每年进行个人专辑汇编,帮助教师们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绿色课堂展现理念。绿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满足孩子需要”的教育。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学生“心目中喜爱的教师”行为标准。随后教师人人撰写“我心中的绿色课堂”,分学科交流,挖掘“绿色课堂”的内涵,由学科负责人整理,使之更利于实践。学校开展了“绿色课堂校级研讨课”活动,以打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绿色课堂”为目标,个个施展教学技能,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课堂”教学文化。
搭建平台深化理念。围绕“人尽其才”的办学宗旨,给学生搭建多样化的育人平台、展示平台。剪纸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2003年到现在已开设10多年,我们有自编的剪纸教材,每周上一节剪纸课,使孩子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变得心灵手巧;我们注重艺术教育,开设有口风琴、葫芦丝等课程,力争使走出附小的孩子至少会一样乐器;我们开展“唱响绿色歌曲”活动,将优秀的儿童歌曲、校园歌曲引进校园,用优美激昂的歌声鼓舞学生;我们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国学教育进课堂”特色体育活动。大课间,千人同时做自编的《三字经》团体操;我们倡导“绿色阅读”,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全校开展共读经典活动,学校“文化艺术节”,3000多名师生精彩展示,场面壮观;我们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绿色德育”活动,每逢节日或纪念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熏陶。如“三八”妇女节之际,分别以“为父母做家务”、“为妈妈唱首歌”、“给父母写封信”,并请“家长写感受”反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春节,学校组织红领巾社团走进养老院,打扫卫生、美化房间、表演节目,带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书写春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三师附小,“绿色教育”正在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绿动校园”,文化似水, 绿色在流淌,生命在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