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价的研究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按照新标准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是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终端评价,轻过程评价的模式。它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制约了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该文旨在按照新课标的评价要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的实践与探索,力求构建一种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成绩评价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体育与健康课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在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应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体育考核评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基本功能是反馈和激励;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质量,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能获得进步;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根据这一依据,原有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从事体育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天生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由于运动技能能轻松考及格甚至高分,上课出勤率不高,练习随便,不遵守课堂纪律,考试时没有全力以赴,期末体育课考核评定成绩也较高;而一些学生上课认真、勤学苦练,但由于先天不足等原因,成绩却不很理想,有的则逢考必补考,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前者不思进取,身体素质提高不快、甚至退步,后者参加体育课锻炼的积极性受打击,差者更差的局面。因此,体育课考核要完善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成绩评定标准中提到:
  “如在体能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在这句话中“基础,提高幅度”是两个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学生学业评定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为落实新标准中的这些评价思想,根据本地及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制定了新的评价体系;
  考核内容与得分比例:体育与健康课总成绩(100分)=体能知识与技能及其它(40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0分)+体质健康标准(20分)+出勤情况(20分)
  各项评分情况:
  1、体能知识与技能及其它:教师根据情况选择有1—2项必考项目进行考核,考评时,结合平时练习的具体表现、自主练习的效果、方法以及运动技能的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必考项目以学期初成绩考核为基础,根据期末考核情况,按成绩提高幅度加分,如初一年级某男生进校时50米成绩为8.6秒,经过一学期锻炼,期末50米成绩为8.3秒,此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加分比例,假如在基础分为10分的前提下每提高0.1秒加10分,则该同学该项成绩可获满分40分。如若成绩倒退则计0分,保持可获基础分10分(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及层次确定)。
  2、体质健康标准:以进校时测试一次为基础,然后每学年末时测试一次,未测试学期以上一次测试成绩计算;测试完后按分数评定的等级给分,优秀20分、良好16分、及格12分、不及格8分。(在成绩栏上格填总分,中格填等级,下格填得分);
  3、出勤情况:出满勤者得20分,迟到、早退1次各扣1分,病、事假各扣0.5分,旷课1节扣3分;一学期累计若缺勤超出应出勤总数的1/3,则直接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另此项总分低于8分,则不能参加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评定。
  4、学习态度与情意合作精神:有自评、互评、师评三项。此评定中互评可根据选择项目时的分组情况由组长组织全组对每一个同学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学生在班集体中选出自己相信的评价小组进行,各项评定根据上课情况给予综合打分。所以我们把学习态度的评定包含在每一项考核的学习单元里。因此主要评定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练习态度、合作学习态度、考试态度等,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自评占4分,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各占8分,按4、3、2、1比例给分。
  对学生而言,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扩展了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生活空间,重视了学生运动参与,发挥了集体优势,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成绩考核评价方案,改变了传统评价只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育状况的评价,重视了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它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学生喜欢这种考核评价,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投入;间接变化是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了,有热情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涨了。
  2、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爱好进一步得到发挥
  经过自选项目的练习及考核评定,绝大多数学生的考核技术、技能、以及爱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培养,这种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愿望得以实现,主动发展的潜能就会得以挖掘,过去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发挥的更充分。
  3、体育的现代社会精神得到培养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机会;营造了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氛围。
  4、就教师而言,要实施这一考核评价方案,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就需要教师比过去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随时发生的需要与心态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教改措施,能较好的促进教师改变过去单纯追求发展身体素质和技能传授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要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贯彻,以及对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能力的培养。
  总之,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是相同的,我们只是在摸索,相信工作在一线的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们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模式的评价体系的。
  (责任编辑:祁彩云)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中蕴涵有丰富的美育资源。纵观人类文明史,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溢彩,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美。1、自然美。就是自然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