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明显的红斑鳞屑皮损和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易于复发而难于治愈,据1984年全国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患病率为0.123%,而上海地区高为0.251%。我国目前约有近300万银屑病患者,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银屑病的防治历来是皮肤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传统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多因血热所致,应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收到良好疗效。我们认为,“郁证”也是寻常型银屑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导致诸邪阻滞于皮肤腠理,使局部气机不畅,腠理闭塞,因此,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应用辛温解表,宣肺透邪之剂,以开腠理,透毛窍,使邪有出路,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辛温发散;解郁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维甲酸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短期疗效不错,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祖国医学对于银屑病较早就有深刻的认识,古代文献就称之为“白庀”、“松皮癣”等,由于寻常型银屑病多表现为红斑、丘疹、较厚鳞屑,或伴有痒痛等症状,传统中医辩证多为外有风、热、湿、燥等邪气侵袭,内有血热、血瘀、气滞等合而为病,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疏风止痒、凉血活血为主,尤其温病学说兴起以来,因该病辩证多为热证,治疗多用清凉之法,辛温透散之药更是少有人问津。
《黄帝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我们通过深入研究经典,发现“汗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应用辛发解表药发汗的作用,使患者汗出,达到使邪随汗出而解的目的,此为狭义汗法;二是应用辛温解表药宣肺升腾的作用,开腠理,通毛窍,驱邪从皮表而出,此法不必发汗,为广义汗法。辛温透散之剂中尤以麻黄、桂枝、细辛的药力最为雄厚,或可解表宣肺、透邪于外;或从阴引阳、率药达表;或辛温通络,行瘀化滞,若用之得当,见效甚速。我们临床观察发现,以传统辩证论治为基础,大胆使用辛温透散之剂,或以之为主,或以之为辅,不必过分强调热证与寒症,根据患者的皮损特征与脉证,无论寒热均可使用,较之以往方法,见效速度快,有效率明显提高。目前有医家提出从“玄府”理论治疗银屑病[1],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透散解郁法确切可行。盖辛温解表之剂,一则多入肺、膀胱经,药性辛散,偏行于肌表,可透邪于外;二则品质轻扬,可从阴引阳,率药达表;三则多有辛散温通之功,可化滞通络[2]。在临证中,可根据患者的皮损特征与脉证,不必过分拘泥寒热,酌情配伍。
临证举验
病例1:李某,女,22岁,2014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周身皮疹2周,皮疹以躯干和四肢为主,可见散在鲜红色丘疹,无明显瘙痒及疼痛等症状。查体可见丘疹多为0.3-0.5cm大小,色鲜红,上覆银白色鳞屑,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伴有咽痛,口干、口渴等症状。大小便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滑略数。辨证属风热犯肺,治当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方药:桂枝9g,赤芍9g,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15,薄荷3g9(后下),蝉蜕9g,金银花15g,生地20g,知母9g,白花蛇舌草30g,连翘9g,生甘草9g。服7剂后,患者红斑、丘疹、鳞屑明显减少,已无咽痛等不适。但觉略有口苦,前方加生栀子9g,再服7剂。复诊已无新发皮疹,丘疹、鳞屑均已消失,仅有部分色素沉着还未消退,前方去桂枝,嘱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患者为一点滴状银屑病,属银屑病中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辩证为风热犯肺,治以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解毒。同时合以桂枝汤,可解凝滞,起阳气,拖毒外出。方中桂枝与与生地、知母等相伍,一寒一热,一润一燥,既能清热凉血,又不致过于寒凉而阻遏阳气;与连翘、金银花、牛蒡子等相伍,既可宣散郁结,有寒热相佐,以助药理,又可开通郁闭之毛窍,透邪外出。诸药合用,风热得清,毛窍郁闭得解,病遂痊愈。
病例2:赵某,男,26岁,2013年6月12日初诊。患者寻常型银屑病反复7年余,头部、躯干部、四肢可见大小不等地图状斑块,上覆银白色较厚鳞屑,轻刮之有点状出血,皮损以发际、腰背部、四肢伸侧为著,无明显瘙痒感,伴有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薄,脉弦。辨证属肝旺血瘀,治当平肝活血,养血润肤。方药:灵磁石30g,生牡蛎30g,黄芩12g,当归15g,川芎9g,赤白芍各9g,紫草15g,鸡血藤9g,莪术9g,丹参9g,桂枝9g,麻黄6g,炙甘草9g。服7剂后,患者皮疹仍较厚,但鳞屑较前略有减少,口干苦较前减轻,唯觉皮疹瘙痒。前方加荆防各9g,川牛膝9g,继服14剂。复诊斑块状皮疹明显变薄,鳞屑基本消失,已无口干苦及瘙痒等症状,效不更方,继服21剂而愈。
按:银屑病又名白疕,病程最是缠绵,患者多素体火旺,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热毒邪郁阻于皮肤脉络,致肌肤失养,久而成瘀。方中磁石、牡蛎、黄芩平肝潜阳、清肝泄火,软坚散结,当归、川芎、赤白芍、鸡血藤、丹参诸药养血活血,再佐以桂枝化瘀通络,助归芍等药养血行血,麻黄辛散温通,直达病所,开郁结,解凝滞,荆防可消风止痒,诸药合用,瘀滞得散,气血和调,肌肤得养。
参考文献:
【1】.王煜明,吴小红,宋坪.庄国康运用玄府开窍法治疗银屑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9):738-739.
【2】.厍宇,庄乾竹,王键.皮肤病治疗中应用麻黄的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271-2274.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明显的红斑鳞屑皮损和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易于复发而难于治愈,据1984年全国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患病率为0.123%,而上海地区高为0.251%。我国目前约有近300万银屑病患者,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银屑病的防治历来是皮肤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传统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多因血热所致,应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收到良好疗效。我们认为,“郁证”也是寻常型银屑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导致诸邪阻滞于皮肤腠理,使局部气机不畅,腠理闭塞,因此,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应用辛温解表,宣肺透邪之剂,以开腠理,透毛窍,使邪有出路,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辛温发散;解郁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维甲酸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短期疗效不错,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祖国医学对于银屑病较早就有深刻的认识,古代文献就称之为“白庀”、“松皮癣”等,由于寻常型银屑病多表现为红斑、丘疹、较厚鳞屑,或伴有痒痛等症状,传统中医辩证多为外有风、热、湿、燥等邪气侵袭,内有血热、血瘀、气滞等合而为病,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疏风止痒、凉血活血为主,尤其温病学说兴起以来,因该病辩证多为热证,治疗多用清凉之法,辛温透散之药更是少有人问津。
《黄帝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我们通过深入研究经典,发现“汗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应用辛发解表药发汗的作用,使患者汗出,达到使邪随汗出而解的目的,此为狭义汗法;二是应用辛温解表药宣肺升腾的作用,开腠理,通毛窍,驱邪从皮表而出,此法不必发汗,为广义汗法。辛温透散之剂中尤以麻黄、桂枝、细辛的药力最为雄厚,或可解表宣肺、透邪于外;或从阴引阳、率药达表;或辛温通络,行瘀化滞,若用之得当,见效甚速。我们临床观察发现,以传统辩证论治为基础,大胆使用辛温透散之剂,或以之为主,或以之为辅,不必过分强调热证与寒症,根据患者的皮损特征与脉证,无论寒热均可使用,较之以往方法,见效速度快,有效率明显提高。目前有医家提出从“玄府”理论治疗银屑病[1],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透散解郁法确切可行。盖辛温解表之剂,一则多入肺、膀胱经,药性辛散,偏行于肌表,可透邪于外;二则品质轻扬,可从阴引阳,率药达表;三则多有辛散温通之功,可化滞通络[2]。在临证中,可根据患者的皮损特征与脉证,不必过分拘泥寒热,酌情配伍。
临证举验
病例1:李某,女,22岁,2014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周身皮疹2周,皮疹以躯干和四肢为主,可见散在鲜红色丘疹,无明显瘙痒及疼痛等症状。查体可见丘疹多为0.3-0.5cm大小,色鲜红,上覆银白色鳞屑,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伴有咽痛,口干、口渴等症状。大小便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滑略数。辨证属风热犯肺,治当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方药:桂枝9g,赤芍9g,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15,薄荷3g9(后下),蝉蜕9g,金银花15g,生地20g,知母9g,白花蛇舌草30g,连翘9g,生甘草9g。服7剂后,患者红斑、丘疹、鳞屑明显减少,已无咽痛等不适。但觉略有口苦,前方加生栀子9g,再服7剂。复诊已无新发皮疹,丘疹、鳞屑均已消失,仅有部分色素沉着还未消退,前方去桂枝,嘱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患者为一点滴状银屑病,属银屑病中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辩证为风热犯肺,治以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解毒。同时合以桂枝汤,可解凝滞,起阳气,拖毒外出。方中桂枝与与生地、知母等相伍,一寒一热,一润一燥,既能清热凉血,又不致过于寒凉而阻遏阳气;与连翘、金银花、牛蒡子等相伍,既可宣散郁结,有寒热相佐,以助药理,又可开通郁闭之毛窍,透邪外出。诸药合用,风热得清,毛窍郁闭得解,病遂痊愈。
病例2:赵某,男,26岁,2013年6月12日初诊。患者寻常型银屑病反复7年余,头部、躯干部、四肢可见大小不等地图状斑块,上覆银白色较厚鳞屑,轻刮之有点状出血,皮损以发际、腰背部、四肢伸侧为著,无明显瘙痒感,伴有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薄,脉弦。辨证属肝旺血瘀,治当平肝活血,养血润肤。方药:灵磁石30g,生牡蛎30g,黄芩12g,当归15g,川芎9g,赤白芍各9g,紫草15g,鸡血藤9g,莪术9g,丹参9g,桂枝9g,麻黄6g,炙甘草9g。服7剂后,患者皮疹仍较厚,但鳞屑较前略有减少,口干苦较前减轻,唯觉皮疹瘙痒。前方加荆防各9g,川牛膝9g,继服14剂。复诊斑块状皮疹明显变薄,鳞屑基本消失,已无口干苦及瘙痒等症状,效不更方,继服21剂而愈。
按:银屑病又名白疕,病程最是缠绵,患者多素体火旺,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热毒邪郁阻于皮肤脉络,致肌肤失养,久而成瘀。方中磁石、牡蛎、黄芩平肝潜阳、清肝泄火,软坚散结,当归、川芎、赤白芍、鸡血藤、丹参诸药养血活血,再佐以桂枝化瘀通络,助归芍等药养血行血,麻黄辛散温通,直达病所,开郁结,解凝滞,荆防可消风止痒,诸药合用,瘀滞得散,气血和调,肌肤得养。
参考文献:
【1】.王煜明,吴小红,宋坪.庄国康运用玄府开窍法治疗银屑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9):738-739.
【2】.厍宇,庄乾竹,王键.皮肤病治疗中应用麻黄的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271-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