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8日至9日,我们三人组团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决赛公平、公正,当场公布赛题,小学语文的赛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丝绸之路》。
整个比赛紧张激烈,我们三人既要有个人的思考,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到最佳,这就需要我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本次参赛,我们感受到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共同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非常感谢此次比赛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发。这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是令人难忘的一次经历。
教学设计初稿中的研讨
8日上午我们一拿到课题就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各自在网上查找关于人教版五下的教材内容并讨论确定教学思路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围绕“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略读课文中具体词句该怎么教”这两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与感悟。
1.关于重点与难点确定的讨论与思辩
【杨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储莉】我觉得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很重要,应该作为这课教学的重点。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史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法也应该是重点。
【赵雪敏】我觉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不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放在教学目标里就可以了。
【储莉】赞成赵雪敏说的这一点,否则教学重点显得有些繁多。
【杨静】确实,教学重点突出一两点即可。那我们还是应该关注整个单元的文本编排。我发现场景描写是本单元第一课精读课文《草原》的写作特色,教师肯定会对此进行重点指导,而《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再做此项训练了。
【储莉】如果不以场景描写为教学重点,那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
【赵雪敏】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五年级学生复述故事、编讲故事应该也是个训练点吧。
【杨静】我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把场景说具体、把人物说生动。在此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感知故事折射出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这个当作重点,如何?
【储莉】这个倒是可以,不过我们的表述要精练。
【杨静】那教学难点可不可以定为理解“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从而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赵雪敏】我觉得可以,而且这也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一句话。
2.关于“略读课文中具体词句该怎么教”的争论
【储莉】对于略读课文的词语要不要像精读课文那样罗列出来教学呢?
【杨静】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字词教学能不能省去呢?
【赵雪敏】省去还是不太妥当,毕竟语文课还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句,朗读品味怎样将场景写具体,感悟人物描写在场景中的作用的。
【杨静】这与我们所定的目标、重难点不太符合吧。
【储莉】要不我们把字词的学习放在课前,做成“自主学习单”如何?
【赵雪敏】“自主预习单”是不是更恰当些?
【杨静】对,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懂的不要教,学生百思不解的重点教”。
【储莉】这样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点”的选择与思考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结合自己对01团队的学习与评价,以及我们自身的再思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课件与整合点。
1.呈像会心,激发兴趣
我们在导入环节增加了一段丝绸之路的背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提供抓手,突破重点
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时,我们添加了“故事发展线索图”,帮助学生抓住场景理清思路,想象场景,把故事说生动,有效地突破重点。
3.拓展宽度,多元评价
在班级博客中的预习导航环节充实了课外资料,在课外拓展环节开辟了“课后小练笔”专栏,让学生能自由浏览同学的小练笔,并回帖交流,真正实现多元对话和多元评价。
4.细化设计,清晰流程
我们修改了设计中的很多细节,美化了流程图,使教学设计看起来更加清晰有效。
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
【赵雪敏】我们初稿的信息化手段好像过于单调了,不能一下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储莉】对于这种历史故事和场景还是需要借助视频的,这样更直观些。
【杨静】对,而且能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储莉】“让学生讲述这个场景,再现当时的画面”这一环节好像缺少方法的指导,显得比较笼统。讲故事又是这堂课的重点,怎么突破呢?
【杨静】能不能借助图片?比如,之前的“线索图”。
【赵雪敏】可是线索图上没有任何情节,对学生的讲述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吗?我倒是觉得可以在线索图上增加点说明。
【杨静】同意,添加时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正好可以给学生在讲述时做相应的提示。
【储莉】线索图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抓住场景,理清思路,为突破重点提供了抓手。
【杨静】评价这个环节,我觉得还要再补充些。因为我们课前提供了自主预习单,那课后呢? 【赵雪敏】那我们还是要增加一个小练笔。因为课堂上重点是讲故事的训练,肯定就没什么时间再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了。
【杨静】这个设计很好,可以放在班级博客里面,以跟帖的形式进行。也就是学生在博客里上传自己的小练笔,老师、其他学生与家长都可以拜读,同时还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评价。
【储莉】对,这样我们的评价手段就多元化了。
【赵雪敏】我刚才发现初稿中的流程图有些零乱,提提建议。
【杨静】图标太多了,流程图应简洁些,这样教学设计看起来会更清晰有效。
【赵雪敏】那就把图标说明删除,只在最下方注明一下。
通过三人的自由争辩,我们的思路更加明晰,设计更趋完善。
畅谈整合亮点
我们的设计坚持“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的思想,时刻不忘语文本位。我们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更关注文章如何描写丝绸之路,而且进一步拓展阅读丝绸之路的故事,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杨静】我们需要适时播放丝绸之路的具体图片资料。这样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储莉】是的,这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了突破口。
基于这点,我们在教学时还利用故事发展线索图,引导学生抓住场景讲述故事,运用语言文字再现故事,并由此拓展到文本外的故事中去,进一步走近西部,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杨静】我们还在班级博客上提供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以及“自主预习单”,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自主预习单”,并对疑难点交流跟帖。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从课内对话到课后交流,架起了一座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桥梁。这也应该是一大亮点。
【赵雪敏】对,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传统课本知识的分析消化,更多地转变成了从网络中实时搜集、整理信息,从而逐步改变师生的学习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杨静】而且,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单、课上阅读品味、课后拓展阅读等不同环节扩大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外延,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储莉】为了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这一难点,我们也充分利用博客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价值,突破了重难点。
【赵雪敏】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让学生把由“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发的遐想,形成文字,并在班级博客中分享,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参与评议。这样的平台,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教学。
总之,我们立足课堂,巧借技术,在整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归纳起来,我们的教学设计整合亮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整合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能生动讲述文中故事,感知故事折射出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为了有效指导重点内容的学习,我们充分结合文本,利用故事发展线索图,引导学生抓住场景生动讲述故事,运用语言文字再现故事,并由此拓展到文本外的故事中去,进一步走近西部,感受丝绸之路历史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这一难点,我们充分利用博客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价值,突破重难点。
2.整合拓展语文宽度
我们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建立学习网页,引领学生从课前准备(“我所知道的张骞”、“我心中的丝绸之路”两个分享专版)、课前预习单(基础达标、学贵有疑、挑战自我、资料链接)、课上阅读品味(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课后拓展阅读(《世界五千年》)等不同环节扩大略读课文教学的外延,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更加凸显了略读课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整合不忘语文本位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每一处多媒体、网络的运用都有教师的意图,都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生长点服务的。语言文字的重新组合、图文音像的适时出现,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字所传达的情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用朗读词句的方式读出各自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立足语文根本,处处充满了“语文味”。
整个比赛紧张激烈,我们三人既要有个人的思考,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到最佳,这就需要我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本次参赛,我们感受到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共同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非常感谢此次比赛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发。这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是令人难忘的一次经历。
教学设计初稿中的研讨
8日上午我们一拿到课题就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各自在网上查找关于人教版五下的教材内容并讨论确定教学思路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围绕“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略读课文中具体词句该怎么教”这两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与感悟。
1.关于重点与难点确定的讨论与思辩
【杨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储莉】我觉得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很重要,应该作为这课教学的重点。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史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法也应该是重点。
【赵雪敏】我觉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不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放在教学目标里就可以了。
【储莉】赞成赵雪敏说的这一点,否则教学重点显得有些繁多。
【杨静】确实,教学重点突出一两点即可。那我们还是应该关注整个单元的文本编排。我发现场景描写是本单元第一课精读课文《草原》的写作特色,教师肯定会对此进行重点指导,而《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再做此项训练了。
【储莉】如果不以场景描写为教学重点,那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
【赵雪敏】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五年级学生复述故事、编讲故事应该也是个训练点吧。
【杨静】我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把场景说具体、把人物说生动。在此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感知故事折射出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这个当作重点,如何?
【储莉】这个倒是可以,不过我们的表述要精练。
【杨静】那教学难点可不可以定为理解“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从而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赵雪敏】我觉得可以,而且这也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一句话。
2.关于“略读课文中具体词句该怎么教”的争论
【储莉】对于略读课文的词语要不要像精读课文那样罗列出来教学呢?
【杨静】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字词教学能不能省去呢?
【赵雪敏】省去还是不太妥当,毕竟语文课还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句,朗读品味怎样将场景写具体,感悟人物描写在场景中的作用的。
【杨静】这与我们所定的目标、重难点不太符合吧。
【储莉】要不我们把字词的学习放在课前,做成“自主学习单”如何?
【赵雪敏】“自主预习单”是不是更恰当些?
【杨静】对,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懂的不要教,学生百思不解的重点教”。
【储莉】这样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点”的选择与思考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结合自己对01团队的学习与评价,以及我们自身的再思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课件与整合点。
1.呈像会心,激发兴趣
我们在导入环节增加了一段丝绸之路的背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提供抓手,突破重点
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时,我们添加了“故事发展线索图”,帮助学生抓住场景理清思路,想象场景,把故事说生动,有效地突破重点。
3.拓展宽度,多元评价
在班级博客中的预习导航环节充实了课外资料,在课外拓展环节开辟了“课后小练笔”专栏,让学生能自由浏览同学的小练笔,并回帖交流,真正实现多元对话和多元评价。
4.细化设计,清晰流程
我们修改了设计中的很多细节,美化了流程图,使教学设计看起来更加清晰有效。
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
【赵雪敏】我们初稿的信息化手段好像过于单调了,不能一下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储莉】对于这种历史故事和场景还是需要借助视频的,这样更直观些。
【杨静】对,而且能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储莉】“让学生讲述这个场景,再现当时的画面”这一环节好像缺少方法的指导,显得比较笼统。讲故事又是这堂课的重点,怎么突破呢?
【杨静】能不能借助图片?比如,之前的“线索图”。
【赵雪敏】可是线索图上没有任何情节,对学生的讲述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吗?我倒是觉得可以在线索图上增加点说明。
【杨静】同意,添加时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正好可以给学生在讲述时做相应的提示。
【储莉】线索图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抓住场景,理清思路,为突破重点提供了抓手。
【杨静】评价这个环节,我觉得还要再补充些。因为我们课前提供了自主预习单,那课后呢? 【赵雪敏】那我们还是要增加一个小练笔。因为课堂上重点是讲故事的训练,肯定就没什么时间再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了。
【杨静】这个设计很好,可以放在班级博客里面,以跟帖的形式进行。也就是学生在博客里上传自己的小练笔,老师、其他学生与家长都可以拜读,同时还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评价。
【储莉】对,这样我们的评价手段就多元化了。
【赵雪敏】我刚才发现初稿中的流程图有些零乱,提提建议。
【杨静】图标太多了,流程图应简洁些,这样教学设计看起来会更清晰有效。
【赵雪敏】那就把图标说明删除,只在最下方注明一下。
通过三人的自由争辩,我们的思路更加明晰,设计更趋完善。
畅谈整合亮点
我们的设计坚持“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的思想,时刻不忘语文本位。我们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更关注文章如何描写丝绸之路,而且进一步拓展阅读丝绸之路的故事,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杨静】我们需要适时播放丝绸之路的具体图片资料。这样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储莉】是的,这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了突破口。
基于这点,我们在教学时还利用故事发展线索图,引导学生抓住场景讲述故事,运用语言文字再现故事,并由此拓展到文本外的故事中去,进一步走近西部,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杨静】我们还在班级博客上提供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以及“自主预习单”,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自主预习单”,并对疑难点交流跟帖。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从课内对话到课后交流,架起了一座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桥梁。这也应该是一大亮点。
【赵雪敏】对,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传统课本知识的分析消化,更多地转变成了从网络中实时搜集、整理信息,从而逐步改变师生的学习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杨静】而且,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单、课上阅读品味、课后拓展阅读等不同环节扩大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外延,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储莉】为了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这一难点,我们也充分利用博客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价值,突破了重难点。
【赵雪敏】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让学生把由“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发的遐想,形成文字,并在班级博客中分享,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参与评议。这样的平台,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教学。
总之,我们立足课堂,巧借技术,在整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归纳起来,我们的教学设计整合亮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整合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能生动讲述文中故事,感知故事折射出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为了有效指导重点内容的学习,我们充分结合文本,利用故事发展线索图,引导学生抓住场景生动讲述故事,运用语言文字再现故事,并由此拓展到文本外的故事中去,进一步走近西部,感受丝绸之路历史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这一难点,我们充分利用博客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价值,突破重难点。
2.整合拓展语文宽度
我们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建立学习网页,引领学生从课前准备(“我所知道的张骞”、“我心中的丝绸之路”两个分享专版)、课前预习单(基础达标、学贵有疑、挑战自我、资料链接)、课上阅读品味(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课后拓展阅读(《世界五千年》)等不同环节扩大略读课文教学的外延,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更加凸显了略读课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整合不忘语文本位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每一处多媒体、网络的运用都有教师的意图,都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生长点服务的。语言文字的重新组合、图文音像的适时出现,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字所传达的情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用朗读词句的方式读出各自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立足语文根本,处处充满了“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