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重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其实践教学的效能。本文拟对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探索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1.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校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对“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理论灌输,轻视行为渗透的现象。而且一部分教育者把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导致对实践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经费投入不足。即使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的也不到位。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相关经费短缺,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开展。这对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十分不利。
2.计划不完善
多数高等学校为了适应政治理论课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制定“基础”课教学计划的时候,增加了实践课教学,也相应地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把教学计划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从目前的情况看,课堂教学计划普遍是科学的、规范的,有明确的教学学时、内容、目标等,但实践教学部分的计划却明显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不明确的共性,影响实践教学的操作,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目标不明确
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法律意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要求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群众、接触生活、接触实践,是“基础”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要在“两课”教学中来实现和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应具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多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中对实践教学目标界定的不明确,脱离实践教学的实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影响到“基础”课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4.创新不够充分
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是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多媒体、讨论、案例教学等课堂教学的方式,一直被任课教师认为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忽视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无法达到道德修养的知与行的统一。这极大地影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落实
要真正解决“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要首先转变旧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加强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
2.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通过多种方式践行实践教学的宗旨。首先,丰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理论讲授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其次,鼓励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以“贴近教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宗旨,让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再次,注重校园文化的渗透。我们可以:依托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依托学科专业竞赛、学术论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作风;依托校风、校训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最后,拓展网络新空间。利用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通过网络对话、调查、测试、辩论等方式,有效开展“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增强“基础”课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3.改革课程考评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基础”课教学考评体系是目前改革“基础”课考评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过多地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日常的道德行为。在改革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要将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统一纳入到考评体系中,建立科学、规范、能有效提高“基礎”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探索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1.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校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对“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理论灌输,轻视行为渗透的现象。而且一部分教育者把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导致对实践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经费投入不足。即使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的也不到位。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相关经费短缺,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开展。这对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十分不利。
2.计划不完善
多数高等学校为了适应政治理论课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制定“基础”课教学计划的时候,增加了实践课教学,也相应地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把教学计划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从目前的情况看,课堂教学计划普遍是科学的、规范的,有明确的教学学时、内容、目标等,但实践教学部分的计划却明显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不明确的共性,影响实践教学的操作,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目标不明确
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法律意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要求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群众、接触生活、接触实践,是“基础”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要在“两课”教学中来实现和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应具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多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中对实践教学目标界定的不明确,脱离实践教学的实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影响到“基础”课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4.创新不够充分
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是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多媒体、讨论、案例教学等课堂教学的方式,一直被任课教师认为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忽视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无法达到道德修养的知与行的统一。这极大地影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落实
要真正解决“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要首先转变旧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加强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
2.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通过多种方式践行实践教学的宗旨。首先,丰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理论讲授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其次,鼓励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以“贴近教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宗旨,让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再次,注重校园文化的渗透。我们可以:依托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依托学科专业竞赛、学术论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作风;依托校风、校训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最后,拓展网络新空间。利用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通过网络对话、调查、测试、辩论等方式,有效开展“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增强“基础”课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3.改革课程考评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基础”课教学考评体系是目前改革“基础”课考评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过多地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日常的道德行为。在改革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要将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统一纳入到考评体系中,建立科学、规范、能有效提高“基礎”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