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让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从而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文章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更多应用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一、引言
探究式教学作为当前非常流行且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地使用,有的教师已经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利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表达,从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形式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不体现着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较好保护,而且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较好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才会表现出更明显的积极性,才会更自主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当然,每所学校的每门学科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更加明显。
(二)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积极、高效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所有开展的活动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是一位重要的引导者。所以,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自主、积极和高效,并且小学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转变会影响小学所有学科学习,进而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三)能让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会就某些数学问题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和交流;另一方面,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从而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偏离教学思路。这样一来,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更加频繁,思维碰撞时有发生,而在此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另外,融洽、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素养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教学,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魅力所在,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极难产生足够的兴趣[2]。加上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这就给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且产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主题图后,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能将主题图转变成动态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那么学生会被诸多娱乐项目所吸引。教师继而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再如,教师在讲“数学广角——搭配”时,遇到“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三件不同的下衣有几种穿着搭配方法”时,如果只是针对问题而分析问题,并最终让学生得到2×3=6,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甚至有的后进生无法理解。而且在缺乏实际情境联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事先用不同的纸剪成以上五件衣服,并将之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到讲台上拼一拼,配一配,通过自己的操作和经历理解2×3=6在这个问题中的实际意义。另外,在拼和配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和欲望。
(二)深入挖掘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并积极组织和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当中的知识是教师教学所需的本体性知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深入挖掘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发挥条件性知识的特点,之后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先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证明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证明方法。在正式教学时,让学生在组里和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这种方法,从而让更多的人找到不同的证明方法,让他们体验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之后,发现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将一个直角三角板中的三个角分别用量角器量出度数,然后将三个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后发现,这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正好是180°。
第二种:将一个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全部撕下来,然后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发现它们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的度数是180°,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三种:将一个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后形成了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由于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那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正方形内角和的一半,即180°。
(三)有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探究行为得到有效巩固
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探究行为得到有效巩固。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切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这里的正面教育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閃光点,并且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取得进步。如果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当即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就会对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继而影响到他们上课时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从此对数学课失去兴趣。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课堂评价方式,也是教师素质提高和技能提升的关键。例如,当学生的探究思路和探究结果发生了错误时,不应该对学生加以严厉批评,否则学生会厌恶数学,应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自信心。在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奖励的特点,在他们探究正确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让他们更积极,更努力。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演板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在下面给演板学生提示。大多数教师会强调演板的注意事项,并且会要求坐在前排的学生不要对演板学生提示,甚至有的教师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呵斥。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因此消除,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变呵斥为鼓励,让提示的学生尝试到黑板上帮忙解决问题。
(四)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感染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顺利运用的关键。
首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互信的关系,能形成可贵的友情,从而让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并且,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互信会帮助他们获得探究结果。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吸收课堂知识,而且能帮助他们更自然地与教师交流,这是有效获得探究学习结果的关键。学生探究的过程不仅要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如果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那么探究活动效果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学生能就相关问题与教师充分交流,并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进步将更加明显。如果教师上课自始至终威严十足,就会让学生非常敬畏,不敢与教师交流。相反,如果教师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显得更有耐心,更亲切,那么学生就会与教师进行更轻松的交流,问题解决的效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要从日常教学工作出发,积极落实有关内容,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方法得到改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还需要注意生生、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探究式教学才会发挥其更显著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3(8S):218.
[2]马子元.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59.
[3]刘林林.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6(04):312.
[4]郑中侠.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华少年,2017(36):187-188.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一、引言
探究式教学作为当前非常流行且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地使用,有的教师已经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利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表达,从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形式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不体现着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较好保护,而且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较好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才会表现出更明显的积极性,才会更自主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当然,每所学校的每门学科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更加明显。
(二)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积极、高效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所有开展的活动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是一位重要的引导者。所以,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自主、积极和高效,并且小学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转变会影响小学所有学科学习,进而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三)能让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会就某些数学问题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和交流;另一方面,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从而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偏离教学思路。这样一来,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更加频繁,思维碰撞时有发生,而在此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另外,融洽、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素养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教学,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魅力所在,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极难产生足够的兴趣[2]。加上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这就给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且产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主题图后,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能将主题图转变成动态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那么学生会被诸多娱乐项目所吸引。教师继而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再如,教师在讲“数学广角——搭配”时,遇到“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三件不同的下衣有几种穿着搭配方法”时,如果只是针对问题而分析问题,并最终让学生得到2×3=6,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甚至有的后进生无法理解。而且在缺乏实际情境联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事先用不同的纸剪成以上五件衣服,并将之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到讲台上拼一拼,配一配,通过自己的操作和经历理解2×3=6在这个问题中的实际意义。另外,在拼和配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和欲望。
(二)深入挖掘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并积极组织和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当中的知识是教师教学所需的本体性知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深入挖掘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发挥条件性知识的特点,之后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先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证明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证明方法。在正式教学时,让学生在组里和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这种方法,从而让更多的人找到不同的证明方法,让他们体验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之后,发现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将一个直角三角板中的三个角分别用量角器量出度数,然后将三个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后发现,这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正好是180°。
第二种:将一个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全部撕下来,然后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发现它们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的度数是180°,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三种:将一个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后形成了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由于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那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正方形内角和的一半,即180°。
(三)有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探究行为得到有效巩固
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探究行为得到有效巩固。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切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这里的正面教育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閃光点,并且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取得进步。如果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当即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就会对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继而影响到他们上课时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从此对数学课失去兴趣。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课堂评价方式,也是教师素质提高和技能提升的关键。例如,当学生的探究思路和探究结果发生了错误时,不应该对学生加以严厉批评,否则学生会厌恶数学,应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自信心。在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奖励的特点,在他们探究正确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让他们更积极,更努力。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演板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在下面给演板学生提示。大多数教师会强调演板的注意事项,并且会要求坐在前排的学生不要对演板学生提示,甚至有的教师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呵斥。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因此消除,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变呵斥为鼓励,让提示的学生尝试到黑板上帮忙解决问题。
(四)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感染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顺利运用的关键。
首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互信的关系,能形成可贵的友情,从而让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并且,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互信会帮助他们获得探究结果。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吸收课堂知识,而且能帮助他们更自然地与教师交流,这是有效获得探究学习结果的关键。学生探究的过程不仅要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如果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那么探究活动效果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学生能就相关问题与教师充分交流,并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进步将更加明显。如果教师上课自始至终威严十足,就会让学生非常敬畏,不敢与教师交流。相反,如果教师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显得更有耐心,更亲切,那么学生就会与教师进行更轻松的交流,问题解决的效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要从日常教学工作出发,积极落实有关内容,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方法得到改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还需要注意生生、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探究式教学才会发挥其更显著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3(8S):218.
[2]马子元.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59.
[3]刘林林.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6(04):312.
[4]郑中侠.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华少年,2017(3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