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以“以赛促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赛”的教学研究的缘起,其次从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赛”的教学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一、 引言
最近几年,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飞速进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被赋予全新的任务,即聚焦“教会、勤练与常赛”,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知识,掌握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技能。可是受到教学硬件的条件影响,一些地区体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赛促学主要是以正常教学为前提,安排对应的比赛,借助比赛活动强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此方式使得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最大化地彰显学生潜能,使得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大价值,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通过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运作效率。
二、 “赛”的教学研究的缘起
(一)基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大课间层面。大课间成为小学体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基本上每一所学校都开展大课间活动,可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状态。大课间活动往往通过全体集中的模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大课间活动以广播体操与跑步为主,涉及其他类型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规定大课间运动以严格的标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课间操生机和活力的展现。部分学生在课间操结束之后就直接回教室,不参与其他体育锻炼,导致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大脑疲劳的缓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班级体育锻炼层面。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可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可是部分学校安排的班级体育锻炼时间比较短,甚至将班级体育锻炼变为上课与班会,即便一些学校意识到班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选取的体育内容也会受到教师因素的制约,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的提高。
第三,课余运动层面。小学学校课余运动类型以田径和球赛为主,即便一些学校创设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如,民俗体育锻炼,可是取得的锻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并且在一些学校课余运动过程中,教师尚未选取积极自主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比赛的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变革的需要
比赛促学成为小学体育课堂变革的需求,结合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指导等相关理念,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教师应用以赛促学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找到学生个性成长特征,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进比赛项目,形成完整的课堂竞争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赛中玩与在赛中学,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好胜心,比赛通过多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比赛活动,深层次掌握体育运动的要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比赛教学的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体系,可更好地
促使學生善于学习和享受学习。
三、 “赛”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应该设计比赛的类型,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第一,技评赛与达标赛。技评赛是把动作质量当作标准,使得学生迅速地了解所学动作,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比较适用于教学完成后期。达标赛,也是及格赛,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前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运动水平。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比赛项目设置,增强学生运动技能。第二,测验赛与对手赛。测验赛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作用在教材和阶段学习的后期,包含单元检测比赛和期末检测比赛。对手赛将体育能力相接近的学生进行对手比拼,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对手参与比赛。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第三,游戏赛与展示赛。在游戏塞的设计上,把技术与战术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身体技能得到提升,通过所学的技术和战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展示赛过程中,安排一名学生或者几名学生参赛,要求学生互相对比和研究,找到错误的体育运动动作,分析错误动作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动作。
(二)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赛促学的教学优势,体育教师应该把握比赛的时机,增强教学有效性。第一,先学后赛。运动技能的发展遵循一定规律,特别是相对烦琐的运动技术,教师要以学生掌握基础技术为前提,开展对应的比赛项目。比如,武术操和健美操教学活动,比赛的设计应该是要求学生事先掌握基本手法和运动步骤,接下来明确比赛的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所学体育运动知识。第二,先赛后练。小学体育运动技术和战术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往往不能对技术和战术进行透彻性分析,或者做出错误性的体育动作。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科学安排比赛环节,使得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比如,在篮球过人技术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教学比赛活动,使得学生深层次掌握过人的技术要点,保证课堂教学具备针对性和规范性,帮助学生领悟过人技术的内涵。另外,一些运动技术过于烦琐但动作方向比较清晰,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这些运动训练时,可实施学习和比赛同时进行的方案,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比如,“肩肘倒立”体育技术包含举腿、倒翻臀等技术要点,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比赛和学习互相融合,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学习后倒翻臀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夹肘立腰的体育要点、让学生可以“立得起”,不断地推进体育教学活动。 (三)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明确比赛的原则,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特点设计规则。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比赛规则设定应该是有所区分的。比如,在排球垫球技术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分组比赛的要求设置为每一个队伍存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把排球垫回的机会,如果排球不落地就继续进行比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适当放宽规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排球运作技能,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比赛规则参与比赛。也就是说,教学对象的不同,比赛规则也要不同,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特点,明确比赛规则,贯彻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
第二,依据教材特征设计规则。小学阶段的体育教材,包含田径类、体操类和球类等内容,每一種教材中都具备内容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特征,研究教材,保证比赛教学的规则具备针对性。在田径类比赛活动规则设计上,结合时间、速度和距离进行构思;针对跳跃性内容,立足于远度和高度进行比赛规则构思;针对投掷类内容,要以远度为核心进行比赛规则构思;体操类型内容,要把动作规范和动作方向当作比赛规则设置的参考点;球类内容要围绕动作准确性进行比赛规则构思。
第三,依据地区的不同设计规则。在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比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相同的教学内容,即便选取相同的比赛方法,可是仍然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耐久跑课程训练中,可以安排城镇学生参与塑胶跑道比赛;安排农村地区的学生参与50米往返跑,保证比赛规则的制定因地制宜,设计切合实际的比赛。
四、 “赛”的建议与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增强师生对以赛促学的思想认知,还要培养学生体育竞赛的兴趣和爱好。小学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对比赛教学方式的了解,不要给学生设置过多的比赛条件,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加入比赛活动。学校职能单位也要明确比赛的目标,让体育比赛活动顺利进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体育精神,树立学生体育比赛的认知和积极参与比赛活动的意识。与此同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体育比赛兴趣,创新体育运动内容,借助新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具有意义和价值,不仅可启迪学生思维,还可提高学习动力,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巧妙地引进以赛促学理念,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潜能,进而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2]孙金晖.基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8):74-75.
[3]许沛华.小篮球大世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体育风尚,2020(1):117,119.
[4]魏芳娟.浅谈无线电测向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J].考试周刊,2019(63):138.
[5]王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人: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天津体育学院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9(8).
[6]张晓梅.体育艺术2 1活动带给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惊喜[J].教育革新,2019(7):70.
[7]黄治淞.浅析“以赛促学”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灌篮,2019(13):107.
[8]郝圆圆,盛晓艳.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比赛成绩分析及成绩计算方法的优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9).
作者简介:夏慧彬,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龙山小学。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一、 引言
最近几年,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飞速进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被赋予全新的任务,即聚焦“教会、勤练与常赛”,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知识,掌握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技能。可是受到教学硬件的条件影响,一些地区体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赛促学主要是以正常教学为前提,安排对应的比赛,借助比赛活动强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此方式使得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最大化地彰显学生潜能,使得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大价值,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通过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运作效率。
二、 “赛”的教学研究的缘起
(一)基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大课间层面。大课间成为小学体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基本上每一所学校都开展大课间活动,可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状态。大课间活动往往通过全体集中的模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大课间活动以广播体操与跑步为主,涉及其他类型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规定大课间运动以严格的标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课间操生机和活力的展现。部分学生在课间操结束之后就直接回教室,不参与其他体育锻炼,导致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大脑疲劳的缓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班级体育锻炼层面。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可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可是部分学校安排的班级体育锻炼时间比较短,甚至将班级体育锻炼变为上课与班会,即便一些学校意识到班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选取的体育内容也会受到教师因素的制约,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的提高。
第三,课余运动层面。小学学校课余运动类型以田径和球赛为主,即便一些学校创设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如,民俗体育锻炼,可是取得的锻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并且在一些学校课余运动过程中,教师尚未选取积极自主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比赛的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变革的需要
比赛促学成为小学体育课堂变革的需求,结合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指导等相关理念,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教师应用以赛促学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找到学生个性成长特征,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进比赛项目,形成完整的课堂竞争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赛中玩与在赛中学,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好胜心,比赛通过多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比赛活动,深层次掌握体育运动的要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比赛教学的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体系,可更好地
促使學生善于学习和享受学习。
三、 “赛”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应该设计比赛的类型,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第一,技评赛与达标赛。技评赛是把动作质量当作标准,使得学生迅速地了解所学动作,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比较适用于教学完成后期。达标赛,也是及格赛,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前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运动水平。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比赛项目设置,增强学生运动技能。第二,测验赛与对手赛。测验赛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作用在教材和阶段学习的后期,包含单元检测比赛和期末检测比赛。对手赛将体育能力相接近的学生进行对手比拼,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对手参与比赛。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第三,游戏赛与展示赛。在游戏塞的设计上,把技术与战术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身体技能得到提升,通过所学的技术和战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展示赛过程中,安排一名学生或者几名学生参赛,要求学生互相对比和研究,找到错误的体育运动动作,分析错误动作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动作。
(二)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赛促学的教学优势,体育教师应该把握比赛的时机,增强教学有效性。第一,先学后赛。运动技能的发展遵循一定规律,特别是相对烦琐的运动技术,教师要以学生掌握基础技术为前提,开展对应的比赛项目。比如,武术操和健美操教学活动,比赛的设计应该是要求学生事先掌握基本手法和运动步骤,接下来明确比赛的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所学体育运动知识。第二,先赛后练。小学体育运动技术和战术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往往不能对技术和战术进行透彻性分析,或者做出错误性的体育动作。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科学安排比赛环节,使得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比如,在篮球过人技术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教学比赛活动,使得学生深层次掌握过人的技术要点,保证课堂教学具备针对性和规范性,帮助学生领悟过人技术的内涵。另外,一些运动技术过于烦琐但动作方向比较清晰,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这些运动训练时,可实施学习和比赛同时进行的方案,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比如,“肩肘倒立”体育技术包含举腿、倒翻臀等技术要点,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比赛和学习互相融合,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学习后倒翻臀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夹肘立腰的体育要点、让学生可以“立得起”,不断地推进体育教学活动。 (三)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明确比赛的原则,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特点设计规则。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比赛规则设定应该是有所区分的。比如,在排球垫球技术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分组比赛的要求设置为每一个队伍存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把排球垫回的机会,如果排球不落地就继续进行比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适当放宽规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排球运作技能,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比赛规则参与比赛。也就是说,教学对象的不同,比赛规则也要不同,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特点,明确比赛规则,贯彻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
第二,依据教材特征设计规则。小学阶段的体育教材,包含田径类、体操类和球类等内容,每一種教材中都具备内容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特征,研究教材,保证比赛教学的规则具备针对性。在田径类比赛活动规则设计上,结合时间、速度和距离进行构思;针对跳跃性内容,立足于远度和高度进行比赛规则构思;针对投掷类内容,要以远度为核心进行比赛规则构思;体操类型内容,要把动作规范和动作方向当作比赛规则设置的参考点;球类内容要围绕动作准确性进行比赛规则构思。
第三,依据地区的不同设计规则。在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比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相同的教学内容,即便选取相同的比赛方法,可是仍然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耐久跑课程训练中,可以安排城镇学生参与塑胶跑道比赛;安排农村地区的学生参与50米往返跑,保证比赛规则的制定因地制宜,设计切合实际的比赛。
四、 “赛”的建议与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增强师生对以赛促学的思想认知,还要培养学生体育竞赛的兴趣和爱好。小学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对比赛教学方式的了解,不要给学生设置过多的比赛条件,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加入比赛活动。学校职能单位也要明确比赛的目标,让体育比赛活动顺利进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体育精神,树立学生体育比赛的认知和积极参与比赛活动的意识。与此同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体育比赛兴趣,创新体育运动内容,借助新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具有意义和价值,不仅可启迪学生思维,还可提高学习动力,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巧妙地引进以赛促学理念,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潜能,进而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2]孙金晖.基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8):74-75.
[3]许沛华.小篮球大世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体育风尚,2020(1):117,119.
[4]魏芳娟.浅谈无线电测向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J].考试周刊,2019(63):138.
[5]王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人: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天津体育学院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9(8).
[6]张晓梅.体育艺术2 1活动带给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惊喜[J].教育革新,2019(7):70.
[7]黄治淞.浅析“以赛促学”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灌篮,2019(13):107.
[8]郝圆圆,盛晓艳.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比赛成绩分析及成绩计算方法的优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9).
作者简介:夏慧彬,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龙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