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与品味美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美,并用诗的语言来描绘诗一般的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美,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中美的认识。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抒发美、让美好充满学生的胸怀,让美浇灌学生的人生之花,让美扎根于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 感受美 ;品味美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引导学生向最高层次的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也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1 情景交融,感受愉悦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发现,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言之有韵,感受音韵美
  音韵美,这是中国文学上一朵奇葩,让语言叙述由平淡变得有音乐一般的旋律、诗一般的美感、诗一般的意境。
  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韵文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以其和谐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深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如《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3 理解意象,感受形象美
  《采莲赋》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在春末夏初,树叶嫩绿,鲜花才开,一群少男少女划船春游。她们在嬉游的过程中私定终身,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青春魅力来吸引对方。她们纤细的腰肢扎着洁白的丝带,显得婀娜多姿;她们迁延顾步,显得柔媚多情;她们戏水之时,恐怕江水溅湿衣裳而提起裙裾;她们浅浅的笑声随江水一同荡漾:这样的景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快乐。读着如此优美动人的文字,我们的心也会年轻起来,仿佛青春又回到我们的身上。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抒情长诗。全篇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朱自清先生所引用的诗句比较完整的一节应是:“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子,谐怜子(爱你)。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就是爱怜之心。彻底红,隐喻怜爱之深透。这一节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秋天到南塘采莲的情景,含蓄的表白了对恋人的纯真而又深透的思念之情,读来让人觉得一往情深,无限低回。
  这两篇古诗文都是描写爱情,歌颂青春的绝美文字,不同的是,感情基调一快乐,一忧伤。朱自清先生通过《采莲赋》所表现的青春和爱情的快乐来反衬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伤,“可惜现在我们已无福消受了”;通过《西洲曲》所表现的爱情的忧伤来正衬自己的感伤情怀。
  也正是在此,我们便欣然发现一作者活生生的灵魂跃然纸上,这上一个独特的形象。
  4 文质兼美,体味气势美
  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词,向来脍炙人口;不过,它的豪放表现为激情的奔纵、气势的雄迈和境界的宏伟壮阔,如胡寅所说“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
  这首词与《前赤壁赋》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而各有特色。它所表观的思想感情,显得昂扬奔放。开头“大江东去”一句,音节高亢,景象开阔,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与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谓异曲同工。这里,词人先写放眼所见,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把空间的感受与时间的联想交织在一起。“大江东去”,可以说了望得广阔,“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思考得深远,中间以“浪淘尽”三字连接起来,而言外之意则是说人物、时代已随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业与精神气概,时代的风采,却万古留传,是大浪所不能“淘尽”的。
  词家讲究点染。点出了赤壁,苏轼立即用三句词来渲染,“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赤壁的使人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仿佛犹是赤壁之战时那种激烈而紧张的场面、气象。不这么写,不足以与“风流人物”相称。必须用浓墨重彩来写,而且确实写得好。你看:“乱石穿空”,这是向高处写,着重写形态,石而曰“乱”,见出险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见出高耸入云。“惊涛裂岸”,这是向低处写,着重写声音,波涛如惊马之狂奔,发出咆哮,冲击江岸,水力凶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声已隐约可闻。“卷起干堆雪”,这是向深处写,着重写色彩,银白的浪花,浩浩荡荡,上下翻腾,仿佛与天上的白云联成一片。这样的景色,壮丽雄伟,美不胜收,然后词人用“江山如画”一句加以总结。   这样美好的壮丽雄伟的江山,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为他们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舞台。江山与豪杰相联系,于是自然地引出“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照应上面的“三国周郎赤壁”,词人的生花妙笔宛转盘旋,左倾右盼,好似游龙一般夭矫屈伸,但这游龙却环绕着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周瑜。词人用笔,中心是落在周瑜身上。词的下片即从上片末句的“一时多少豪杰”中引出周瑜来。
  他把祖国江山写得那么壮丽雄伟,把古代风流人物写那么英俊豪迈,都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使人不甘消沉.
  5 感情升华,品味意境美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如《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可是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所以接下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变。
  最后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结尾,深情缅邈,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思。《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这样的用绝美的文字来描绘绝美的意境,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6 理解生命,领会人格美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 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 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2] 《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
  [3] 《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2003/3).
  [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5]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论在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形成及语文情感的培养上,还是在每次语文考试中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都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本文将笔者多年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拿来展示并做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 ; 学法 ; 指导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以下是本人就阅读教学方面列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创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性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切实提高物理实验
期刊
由于东西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必然造成我们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高中生在学英语之前,已经习惯了母语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所以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必然会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要想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的错误,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语法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学生们在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以为只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感悟得心领神会,才能落实积累,促进运用。怎样做到心领神会?我以自己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71页《在大海中永生》为例加以说明。这篇课文是叙述邓小平骨灰撒入大海的经过,同时表达了人民对他的衷心爱戴。希望此文以以抛砖引玉,帮助一线教
期刊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目前,各校都在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深感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教师身体累,学生心里累,久而久之课堂无人问津,学生无语,教师无奈,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本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解放了教师,将学习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也使得课堂气氛日趋融洽,师生关系渐趋和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动力源泉,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得益于良好的反思习惯的养成,常态化的教学反思能促进一名教师的快速成长。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是指顺利完成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再创造的常态化反思性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培养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和习惯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理论素养、实施反思行动、养成反思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习惯养成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
期刊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
期刊
【摘要】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考总复习将进入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这正是各科目备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那么怎样通过二轮专题复习,使学生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使这个“变”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学生的知识更趋于成熟完善,使学生的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完全达到迎战高考的要求而赢得高考呢?二轮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时期。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就高三专题复习
期刊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
期刊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1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