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因野西瓜果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案例。方法:收集因野西瓜果接触导致接触性皮炎患者12例,给予抗组胺药物配合局部用药对症治疗,无禁忌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关键词】野西瓜;接触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于2013年5~9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诊因野西瓜果导致接触性皮炎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性8例(66.7% ),男性4例(33.3% )。年龄28~58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皮损出现前均有野西瓜果直接接触史。使用野西瓜外敷患者中因“风湿性关节炎”使用者6例(50.0% ),因“肩周炎”使用者4例(33.3% ),因“颈椎病”使用者2例(16.7% )。發病时间:使用捣碎野西瓜敷于患处,1小时~3天发病。发病部位:轻者主要以接触四肢关节、肩关节、颈椎局部皮肤为主,重者可累及临近皮肤,1例为全身弥漫性肿胀性红斑。皮疹形态以水肿性红斑、丘疹、小水疱为主,其中皮损部红斑7例(58.5% ),红斑上密集分布小丘疹2例(16.6% ),红斑基础上散在分布小水疱2例(16.6% ),伴全身睑弥漫性红肿者1例(8.2% )。自觉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为主。发病次数:10例患者为第1次发病,2例为第2次发病。既往12例患者均无湿疹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治疗:所有患者避免再次接触野西瓜果外敷,口服抗组胺药物,以3%硼酸液或1%利凡诺液纱布湿敷,炉甘石洗剂外涂。无禁忌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左右均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 讨论 野西瓜(Capparis spinosa)为白花菜科山柑仔属植物,又称刺山柑、老鼠瓜、瓜儿菜、槌果藤、菠里克果和伯格-塔乌孜等[1]。是一种生长在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半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石质低山,丘陵坡地,山麓冲沟或戈壁滩。此外,在甘肃、西藏等省区也有生长。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湾地区。野西瓜的药用部位为叶、果和根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鼻窍、止淤消肿、止痛活血等功效。野西瓜中含有挥发油、吲哚类、类黄酮类、葡萄糖异硫氰酸盐以及一些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现代药理显示野西瓜具有杀虫、保肝、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2]。野西瓜果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种民族医药而被广泛应用,维医称为“开排”或“开比尔”,民间使用较多集中在外敷疼痛患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等疾病。使用方法一般为:直接将野西瓜捣碎外敷患处与捣碎泡酒后涂抹疼痛患处。其果实所致接触性皮炎发病因素可能与变态反应及原发性刺激因素有关,其确切机理尚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立运,杨春.保护风蚀地的刺山柑[J].植物杂志,2004(1):3.
[2] 季宇彬,,郭守东,汲晨锋.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6,22(1)::5-9.
作者简介:
李燕丽(1980—), 女, 汉族 ,大专,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师,主要从事临床常见妇科疾病、皮肤病的护理研究、传染病的上报、预防及保健。
【关键词】野西瓜;接触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于2013年5~9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诊因野西瓜果导致接触性皮炎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性8例(66.7% ),男性4例(33.3% )。年龄28~58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皮损出现前均有野西瓜果直接接触史。使用野西瓜外敷患者中因“风湿性关节炎”使用者6例(50.0% ),因“肩周炎”使用者4例(33.3% ),因“颈椎病”使用者2例(16.7% )。發病时间:使用捣碎野西瓜敷于患处,1小时~3天发病。发病部位:轻者主要以接触四肢关节、肩关节、颈椎局部皮肤为主,重者可累及临近皮肤,1例为全身弥漫性肿胀性红斑。皮疹形态以水肿性红斑、丘疹、小水疱为主,其中皮损部红斑7例(58.5% ),红斑上密集分布小丘疹2例(16.6% ),红斑基础上散在分布小水疱2例(16.6% ),伴全身睑弥漫性红肿者1例(8.2% )。自觉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为主。发病次数:10例患者为第1次发病,2例为第2次发病。既往12例患者均无湿疹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治疗:所有患者避免再次接触野西瓜果外敷,口服抗组胺药物,以3%硼酸液或1%利凡诺液纱布湿敷,炉甘石洗剂外涂。无禁忌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左右均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 讨论 野西瓜(Capparis spinosa)为白花菜科山柑仔属植物,又称刺山柑、老鼠瓜、瓜儿菜、槌果藤、菠里克果和伯格-塔乌孜等[1]。是一种生长在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半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石质低山,丘陵坡地,山麓冲沟或戈壁滩。此外,在甘肃、西藏等省区也有生长。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湾地区。野西瓜的药用部位为叶、果和根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鼻窍、止淤消肿、止痛活血等功效。野西瓜中含有挥发油、吲哚类、类黄酮类、葡萄糖异硫氰酸盐以及一些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现代药理显示野西瓜具有杀虫、保肝、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2]。野西瓜果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种民族医药而被广泛应用,维医称为“开排”或“开比尔”,民间使用较多集中在外敷疼痛患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等疾病。使用方法一般为:直接将野西瓜捣碎外敷患处与捣碎泡酒后涂抹疼痛患处。其果实所致接触性皮炎发病因素可能与变态反应及原发性刺激因素有关,其确切机理尚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立运,杨春.保护风蚀地的刺山柑[J].植物杂志,2004(1):3.
[2] 季宇彬,,郭守东,汲晨锋.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6,22(1)::5-9.
作者简介:
李燕丽(1980—), 女, 汉族 ,大专,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师,主要从事临床常见妇科疾病、皮肤病的护理研究、传染病的上报、预防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