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主要是指按行政划分的地市区域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文章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充分反映地市经济综合竟争力的16个指标,对贵州省8地区和1市200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因子(主成份)分析,对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定,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经济综合竟争力 综合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贵州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相当成就,但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并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同时贵州省也是中国典型的省域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差异,找准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优势,促使各个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落后的地区经济向先进的转变,这既是贵州省缩小与发达省份经济差距的迫切需要,也是贵州省统筹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贵州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贵州省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研究和评价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个能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的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本文所研究比较的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地区经济功能的强弱,关键是地区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贵州各地区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能反映地区综合竞争力的16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为:X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X2:人均GDP(元/人);X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人);X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7:GDP(亿元);X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X9: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亿元);X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1: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X13: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4: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15:客运总量(万人次);X16:货运总量(万吨)。这16项指标分别从各地经济的潜力与现状、结构与总量、效益与流量等方面反映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贵州各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得,统计数据详见表1。
三、对贵州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
1、评价方法
本文中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与评价。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在各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且使这些较少的新变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假设有m个地区,n个评价指标,则矩阵X0=[Xij]mxn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1)原始矩阵的标准化。为将不同质的指标综合加总,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Yij=(Xij-Xj)/dij,其中:i=1,2,3…n,X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Y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为m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均值;dij为第i个地区指标的标准差;
(2)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3)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4)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
(5)计算主因子得分值;
(6)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
2、实证分析
根据表1的原始数据,将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证明其适宜做因子分析,再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略),借助于SPSSl1.5软件操作,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从略)。求出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根:12.167、1.702、1.163。它们解释了变量X的标准化方差的93.952%(累计贡献率)。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出的足够的信息。同时,基于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主因子分析(factor)过程相应提取三个主分量:F1、F2、F3,从主成分方差值可以看出,全体变量能较好地被主因子F1、F2、F3解释。
对提取的三个主分量Fl、F2、F3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A(从略),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作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起排除嗓声干扰的作用。表3即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A1。
由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阵可知:第一公共因子(第一列)高载荷的指标有:
X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2:人均GDP(亿元)、X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8: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人);X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X13: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4: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这些指标均反映区域经济实力与对外物资与信息交流方面的信息,称为经济潜力与效益因子;而第二公共因子上(第二列)高载荷的指标有:X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X7:GDP(亿元);X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10:全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这些指标多与经济总量有关,故命名为经济总量因子;第三公共因子上(第三列)高载荷的指标有:X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15:客运总量(万人次);X16:货运总量(万吨),这些指标主要与工业及运输相关,故命名为产业及流通因子。
通过SPSS11.5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由Thomson回归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估计B=A1R-1为经过方差正交最大正交旋转之后因子载荷阵的转置A1与相关系数逆R-1乘积。
根据表4可得到:
F1=0.162ZX1+0.121ZX2+0.178ZX3+0.032ZX4-0.143ZX5+
0.327ZX6-0.148ZX7+0.027ZX8+0.015ZX9-0.011ZX10+0.295ZX11-0.224ZX12+0.112ZX13+0.154ZX14-0.19ZX15+0.025ZX16
F2=-0.101ZX1-0.074ZX2-0.04ZX3+0.13ZX4-0.095ZX5-
0.121ZX6+0.282ZX7+0.158ZX8+0.129ZX9+0.137ZX10-0.227Z
X11+0.465ZX12+0.055ZX13-0.097ZX14+0.199ZX15-0.2ZX16
F3=0.084ZX1+0.11ZX2-0.032ZX3-0.051ZX4+0.469ZX5-
0.213ZX6-0.005ZX7-0.087ZX8-0.021ZX9+0.005ZX10+0.003Z
X11-0.199ZX12-0.068ZX13+0.09ZX14+0.165ZX15+0.403ZX16
通过计算最后得分可将贵州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子评分及排序如表5所示。
四、结论及评价
第一,从因子总得分可看出,贵州总体上经济实力弱,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除省会城市贵阳得益于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各项因子得分较高外,其余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低于1,且与贵阳的发展差距较大。
第二,贵州省经济上总体落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包括贵阳在内的各地区其产业发展及流通因子的得分普遍较低。众所周知,农业是弱质产业,对于贵州这样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来说,期望农业持续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第三产业在实现工业化之前要迅猛发展也是不现实的。大力发展工业,进一步加大贵州省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东部工业项目到贵州安家落户,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贵州各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现实举措。
第三,贵州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如六盘水地区总体经济竞争力在全省排名第五,但其产业发展及流通因子得分却高达2.3分,在各地市中位于第一名,究其原因,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六盘水已发展为一个经济门类较多、社会事业较全面的新兴工业城市,其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六盘水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业规模虽大,但均属于资源及基础类产业,其产值附加值低。只要增加其产业的增值链条和环节,提高工业的利润率,六盘水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在因子得分排行上,遵义地区的排名居后,主要源于其经济潜力与效益因子上的得分偏低,遵义地区国土面积3075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7.68%,是贵州所辖面积较大的一个地区,就其经济总量因子而言,其得分位居第一,但其人均指标均落后于全省,导致其综合排名靠后。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马薇: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二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经济综合竟争力 综合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贵州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相当成就,但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并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同时贵州省也是中国典型的省域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差异,找准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优势,促使各个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落后的地区经济向先进的转变,这既是贵州省缩小与发达省份经济差距的迫切需要,也是贵州省统筹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贵州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贵州省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研究和评价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个能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的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本文所研究比较的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地区经济功能的强弱,关键是地区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贵州各地区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能反映地区综合竞争力的16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为:X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X2:人均GDP(元/人);X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人);X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7:GDP(亿元);X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X9: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亿元);X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1: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X13: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4: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15:客运总量(万人次);X16:货运总量(万吨)。这16项指标分别从各地经济的潜力与现状、结构与总量、效益与流量等方面反映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贵州各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得,统计数据详见表1。
三、对贵州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
1、评价方法
本文中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与评价。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在各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且使这些较少的新变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假设有m个地区,n个评价指标,则矩阵X0=[Xij]mxn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1)原始矩阵的标准化。为将不同质的指标综合加总,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Yij=(Xij-Xj)/dij,其中:i=1,2,3…n,X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Y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为m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均值;dij为第i个地区指标的标准差;
(2)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3)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4)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
(5)计算主因子得分值;
(6)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
2、实证分析
根据表1的原始数据,将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证明其适宜做因子分析,再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略),借助于SPSSl1.5软件操作,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从略)。求出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根:12.167、1.702、1.163。它们解释了变量X的标准化方差的93.952%(累计贡献率)。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出的足够的信息。同时,基于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主因子分析(factor)过程相应提取三个主分量:F1、F2、F3,从主成分方差值可以看出,全体变量能较好地被主因子F1、F2、F3解释。
对提取的三个主分量Fl、F2、F3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A(从略),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作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起排除嗓声干扰的作用。表3即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A1。
由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阵可知:第一公共因子(第一列)高载荷的指标有:
X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2:人均GDP(亿元)、X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8: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人);X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X13: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4: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这些指标均反映区域经济实力与对外物资与信息交流方面的信息,称为经济潜力与效益因子;而第二公共因子上(第二列)高载荷的指标有:X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X7:GDP(亿元);X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10:全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这些指标多与经济总量有关,故命名为经济总量因子;第三公共因子上(第三列)高载荷的指标有:X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15:客运总量(万人次);X16:货运总量(万吨),这些指标主要与工业及运输相关,故命名为产业及流通因子。
通过SPSS11.5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由Thomson回归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估计B=A1R-1为经过方差正交最大正交旋转之后因子载荷阵的转置A1与相关系数逆R-1乘积。
根据表4可得到:
F1=0.162ZX1+0.121ZX2+0.178ZX3+0.032ZX4-0.143ZX5+
0.327ZX6-0.148ZX7+0.027ZX8+0.015ZX9-0.011ZX10+0.295ZX11-0.224ZX12+0.112ZX13+0.154ZX14-0.19ZX15+0.025ZX16
F2=-0.101ZX1-0.074ZX2-0.04ZX3+0.13ZX4-0.095ZX5-
0.121ZX6+0.282ZX7+0.158ZX8+0.129ZX9+0.137ZX10-0.227Z
X11+0.465ZX12+0.055ZX13-0.097ZX14+0.199ZX15-0.2ZX16
F3=0.084ZX1+0.11ZX2-0.032ZX3-0.051ZX4+0.469ZX5-
0.213ZX6-0.005ZX7-0.087ZX8-0.021ZX9+0.005ZX10+0.003Z
X11-0.199ZX12-0.068ZX13+0.09ZX14+0.165ZX15+0.403ZX16
通过计算最后得分可将贵州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子评分及排序如表5所示。
四、结论及评价
第一,从因子总得分可看出,贵州总体上经济实力弱,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除省会城市贵阳得益于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各项因子得分较高外,其余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低于1,且与贵阳的发展差距较大。
第二,贵州省经济上总体落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包括贵阳在内的各地区其产业发展及流通因子的得分普遍较低。众所周知,农业是弱质产业,对于贵州这样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来说,期望农业持续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第三产业在实现工业化之前要迅猛发展也是不现实的。大力发展工业,进一步加大贵州省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东部工业项目到贵州安家落户,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贵州各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现实举措。
第三,贵州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如六盘水地区总体经济竞争力在全省排名第五,但其产业发展及流通因子得分却高达2.3分,在各地市中位于第一名,究其原因,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六盘水已发展为一个经济门类较多、社会事业较全面的新兴工业城市,其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六盘水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业规模虽大,但均属于资源及基础类产业,其产值附加值低。只要增加其产业的增值链条和环节,提高工业的利润率,六盘水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在因子得分排行上,遵义地区的排名居后,主要源于其经济潜力与效益因子上的得分偏低,遵义地区国土面积3075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7.68%,是贵州所辖面积较大的一个地区,就其经济总量因子而言,其得分位居第一,但其人均指标均落后于全省,导致其综合排名靠后。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马薇: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二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